今年高交会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科创同频共振”。在各大展区,不仅有中国国之重器的硬核亮相,也有来自五大洲的前沿科技同台登场,展现出科技创新的多元图景、互补优势。中国携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长征系列火箭、柔性太阳翼等重器集中亮相,展示深海开发的硬实力、航空航天的最新突破,以及对太空经济的无限想象空间。美国“独角兽”企业Remote首次参展便引发关注。这家2019年成立的人力资源科技公司,为全球企业提供“名义雇主”(EOR)服务,帮助企业在未设立境外主体的情况下合规雇用海外员工。伊朗萨拉姆医疗集团带来了由本土团队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设备,该设备已在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投入使用。该公司已与成都、珠海等地企业就耗材供应、技术转移展开洽谈,还与一家香港智能睡眠监测企业探讨联合开发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方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带来两项颠覆性技术:一是电子冷却模块(ECM),采用两相冷却与微尺度电流体动力芯片,可主动将冷却液精准输送至发热区域,高效消除热点;二是“平面光学”生物成像技术,利用超薄纳米结构取代传统庞大光学系统,实现对透明生物样本的无标记、高对比度成像。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2025》指出,全球产业创新重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东京、深圳、纽约、旧金山构成“第一梯队”,亚洲城市占据前十中的六席。而高交会,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它让中国创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智慧融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