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风电繁荣昙花一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04
  • 越南的风电开发商一直苦苦等待政府公布2021年10月以后新建项目补贴机制的细节。政府显示延长了风电补贴政策有效期,并提高了电力开发计划草案中的发电量目标,给行业带来一丝希望。但政府最新公布的提案可能破坏越南风电的发展势头,让投资者大失所望。

    需求增势强劲、补贴政策以及政府设下的可再生能源高目标共同推动下,越南风电市场大热,迎来一众东南亚风电开发商。仅仅两年内,申报并核准纳入电力发展计划的风电项目达到12GW。然而,其中近75%的项目预计无法在风电上网电价政策期限2021年11月1日前建成并网。
    2020年10月28日,越南工贸部公布了风电上网电价新政策中的最新上网电价,并提出将截止期限延长到2023年底,但风电项目上网电价最大降幅达20%。如此一来,在建项目的商业可行性可能被削弱,行业发展恐陷入停滞,其中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受影响尤甚。
    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融资成本至关重要。就目前的成本而言,与目前的上网电价相比,开发商的无杠杆内部收益率降幅高达3.3个百分点。符合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要求的潮间带风电项目受影响最小,因为这类项目上网电价较高和利用小时数较大,成本提高对收益的冲击小于陆上风电项目。
    若政策提案落地,越南政府可能无法实现风电装机目标。此前推出的越南电力发展计划草案(PDP VIII)中,越南风电装机规模比重需从2020年的1%升至2040年的19%。2023年前的短期激励措施不足以提高市场信心。越南政府的目标、监管和政策框架需更明确、透明,以维持保持国内风电建设的增长势头,以实现风电装机目标。
    一组数据
    20%
    陆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最大降幅
    高达3.3%
    项目内部收益率降幅预期
    8.9GW
    2021年11月1日补贴政策期限前无法完工并网的风电项目规模预期

     

相关报告
  • 《车电分离受政策支持 换电风口已至还是昙花一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2
    •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在《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降低购车成本。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一石激起千层浪,“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等话题再次成为行业讨论的重点。一直以来,换电模式都不时地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此次这个非新生事物又被提及,是风口已至还是昙花一现? ♦ 换电模式蛰伏中迎来曙光 2009年,“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刚刚启动。杭州率先推出了30辆纯电动运营出租车,国家电网基于当时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商业模式——换电为主、插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原则,为其提供换电服务。不过,自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立了以充电为主的电动汽车发展方向。行业风向转变,充电成为主流能源补充模式。此后,仍有包括车企在内的诸多公司探索换电模式,但都不甚了了。2013年,特斯拉发布换电技术时,马斯克表示:“我们认为消费者会更倾向于使用超级充电桩,但不完全确定。推出换电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这种方式。” 显然,政策和市场当时都没有选择换电模式。在换电公司Better Place破产、国家电网和特斯拉尝试换电无果后,企业对换电模式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终止。从2009年到2019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十年间,换电模式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并且有一部分“换电模式”坚定的支持者走了下来。目前市场上采用换电模式的企业有北汽集团、时空电动、蔚来汽车、伯坦科技等企业。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高速增长、充电桩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时刻,行业内一场关于“换电”还是“充电”的讨论在悄然展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北京市更是计划2019~2020年新增和更新纯电动出租车约2万辆。为达成目标,相关部门强调,确立使用充换电兼容模式车辆为主的技术路线。一时间,行业内有不少人士认为换电模式迎来了曙光。 作为充换电路线之争的见证者,汽车智能服务联会专家王伯川表示:“每隔一段时间,换电模式都会引起业内讨论。决定充电和换电是否占主流地位的因素是成本和效率。”他进一步解释,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不同时期,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点都不一样。初期选择换电的原因在于效率高,能够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特别是在“十城千辆”阶段,行业内更关注效率。当时在小车换电、公交车换电等领域都做过尝试,当时换电成本太高时,行业又不约而同选择了充电。目前,在考虑成本、效率都能够满足的条件下,企业肯定会选择成本低的方式。 ♦取消地补激发换电新机遇 业内人士介绍,纯电动汽车换电模式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和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可以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等痛点,缓解用户里程焦虑。在具有高频次、高充电量需求的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用车领域,换电模式的优势不言而喻。 不过,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换电模式再引热议似乎是必然趋势。“换电这条技术路线是基于‘车电分离’的顶层战略。车电分离在技术路径上选择了换电模式,而不是为了充电‘快’才选择了换电。”伯坦科技董事长聂亮介绍换电出现的逻辑,“纯电动汽车要想做到万亿元级的产业,走持续发展的路径,必须利用其可以循环使用的属性,通过梯次利用使得电池资产价值最大化。车电分离的商业化需求导致了换电。”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成本中有40%集中在动力电池上,这使得同级别纯电动汽车成本要比燃油车成本高出约30%。6月26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规模调整,后补贴时代车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给换电模式的“重生”带来了新机遇,车电分离成为必然趋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表示:“前期由于有补贴,我们不能把电池从车里拿出来。现在补贴没有了,裸车就可以销售了。” 车电分离可以将占据整车成本近一半的动力电池从购车成本中剔除,这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购车成本骤降。在这种消费模式下,车主只需像加油一样定时去“换电”即可。其实,车电分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换电模式、电池租赁等。但在聂亮看来,换电是实现车电分离的最优方式,其核心在于将车和电池分开,即固定资产和能源分开,按需使用能源,使整个体系效率最高。 不过,车电分离目前还面临着动力电池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即使是企业内部,不同产品的电池规格和标准都有差异,车企之间的电池规格更是相差甚远,要实现品牌间电池规格的统一,任务依然艰巨。换电模式发展的阻力,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产品标准化以及商业模式不明晰。换电模式这一波的热议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带队在杭州实地考察了时空电动的旗舰换电站。据相关消息透露,换电企业、行业组织以及车企,已经对未来车电分离法规、电池标准统一趋势等实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充换电应形成互补 对于运营出租车来说,换电模式拥有天然的优势。北京奥动副总经理卢毅表示,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换电时间只有三分钟。对奥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采用换电模式的出租车司机月收入要比充电模式的出租车司机月收入高1400~1500元。卢毅还透露,今年下半年奥动的设备可以提高到换电90秒,并且实验室里的速度还在不断提高。除了换电站技术上能够不断提升之外,从换电站的场站集约化程度上来讲,目前的场站面积还能不断做结构方面的优化。随着科技进步,换电站更可以从有人值守和双人值守逐步向无人值守的方向过渡,运营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随着换电技术的进步,未来是不是可以取代充电,根据运营实际的数据,答案是否定的。北京电满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满满”)共运营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2500辆,还包括800多根快充桩,两座换电站。采用换电模式较多的运营类的出租车,“快”通常被认为是其青睐换电模式的原因之一。“在场站里,驾驶员更愿意使用充电这种方式。”根据电满满的运营数据,在同时可以使用充电桩和换电站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平时会更加倾向于充电,只有在着急拉顾客去机场这种紧急情况下才会选择换电。针对这种现象,电满满总经理张涛认为,“充电和换电并不矛盾。市场是由车主的需求和他所考虑的成本决定的。” 在运营商实践中,充电和换电都是消费者在不同需求下采用的方式,并不存在对立。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提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换电有利于电池梯次利用、车端梯次利用,能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优势很多。充换电不是对立,而是互补。应以市场为导向,从经济性、便捷性的角度去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王伯川则认为:“采用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电池依然需要充电。区别不过是在哪里充电,采用什么方式充电。”他也不认为存在充换电路线之争。 充电和换电,各有优势和劣势。经过之前的摸爬滚打之后,充电目前已经有了统一的标准,且运营商也逐渐摸索出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对于主张换电的那一方来说,如何玩转属于重资产的换电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高油价推动中东可再生能源繁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10
    • 在一个几乎无人能预测的童话般的转折中,油价飙升至多年来的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冠疫情事件后强劲的需求、OPEC出人意料的削减以及俄乌危机发生造成的破坏。 石油美元的意外之财确实提振了此前遭受重创的海湾经济体,使一些海湾阿拉伯国家能够偿还债务,而另一些国家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其依赖石油的经济多元化。所有六个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和阿曼,都有望实现预算后盈余,其中许多是十年来的首次,这要归功于油价上涨和多年的财政改革。 但享受美好时光的不仅仅是阿拉伯石油巨头。世界银行在其最新预测中预计,2023年,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将增长3.5%,是全球1.7%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这主要归功于高能源价格和石油产量的增加。海湾合作委员会在2022年以6.9%的速度大幅增长后,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将稳定在3.7%。 多元化和可持续性仍是关键 尽管碳氢化合物仍然是中东和北非经济的支柱,但气候变化的现实以及油价的剧烈波动迫使海湾国家重新调整战略,使其经济多样化,不再依赖石油,而沙特阿拉伯再次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最近在石油界掀起了波澜,他告诉彭博新闻社,沙特阿拉伯打算开采最后一滴石油,并将成为最后一个站起来的人,但沙特已经制定了最雄心勃勃的清洁能源蓝图之一: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的2030年愿景经济计划。 在经济计划中,沙特阿拉伯设定了到本十年末发展约60 GW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相比之下,燃烧天然气或石油的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约为80 GW。 到目前为止,沙特阿拉伯在部署可再生能源方面进展有限,只有520 MW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在运行,而400 MW的风电正在建设中。 沙特阿拉伯拥有被太阳炙烤的广阔土地和稳定的红海微风,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地区。去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宣布将启动美国以外最大的页岩气开发,这给天然气市场带来了冲击。Saudi Aramco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花费1100亿美元开发Jafurah气田,该气田预计可容纳20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这家国有公司希望在2024年开始从Jafurah生产天然气,到2036年达到2.2 Bcf/d的销售天然气,以及每天4.25亿立方英尺的乙烷。 两年前,Saudi Aramco公司宣布,与其将所有天然气冷却并作为LNG出口,不如将其转化为一种更清洁的燃料:蓝氢。 Saudi Aramco公司告诉投资者,Aramco公司已经放弃了立即发展LNG行业的计划,转而使用氢气。Aramco公司的Nasser表示,沙特的近期计划是生产足够的天然气供国内使用,以停止在发电厂燃烧石油,并将剩余的天然气转化为氢气。蓝氢由天然气通过蒸汽甲烷重整(SMR)或自动热重整(ATR)制成,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并储存。由于温室气体被捕获,这减轻了对地球的环境影响。 去年,阿美石油公司从沙特阿拉伯向日本运送了世界上第一批蓝色氨。日本的山区地形和极端地震活动使其不适合发展可持续可再生能源,该国正在寻找可靠的氢燃料供应商,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也在其候选名单中。 沙特政府还正在建设一座价值50亿美元的绿色氢能工厂,该工厂将在2025年开业时为计划中的特大城市Neom供电。这座被称为“Helios Green Fuels”的氢能工厂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生产4 GW的清洁能源,用于生产绿色氢气。但关键是:Helios可能很快就会生产出比石油更便宜的绿色氢气。 彭博新能源财经社估计,到2030年,Helios工厂的成本可能达到每公斤1.50美元,远低于每公斤5美元的绿色氢气的平均成本,甚至低于由裂解天然气制成的灰色氢气。沙特阿拉伯凭借其永恒的阳光、风和大片未使用的土地,在绿氢业务方面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德国表示,它需要“大量”的绿色氢气,并希望沙特阿拉伯成为关键供应商。两年前,德国内阁承诺在氢能技术上投资90亿欧元(约102亿美元)以实现经济脱碳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政府提议在未来十年内,到2030年建设5000 MW的电解能力,到2040年再建设5000 MW,以生产燃料氢。这家欧洲经济强国已经意识到,它无法独自做到这一点,将需要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低成本供应商,尤其是在该国发生一系列毁灭性洪水后,它加倍履行其绿色能源承诺。 阿联酋:核能、风能和废物转化能源 早在2021年,阿联酋核能公司(ENEC)就宣布了该国第一座核电站——Barakah Unit 1的试运行。自12月初达到100%功率以来,1400 MW的核电站已成为阿联酋最大的单一发电厂,目前正在“全天候提供稳定、可靠和可持续的电力”。ENEC表示,Barakah Unit 1“目前正在领导阿联酋人业迄今为止最大的脱碳努力。” 继沙特阿拉伯之后,阿联酋也在为能源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旗下的清洁能源部门Masdar于2021 4月签署协议,在阿塞拜疆开发一个太阳能项目,目前正在中亚建设可再生能源能力。 自2006年成立以来,Masdar已在30个不同的国家建立了可再生能源资产组合,投资约200亿美元开发了11 GW的太阳能、风能和垃圾焚烧发电能力。 现在,Masdar表示,它打算将从国外吸取的经验教训应用到国内发展清洁能源能力。Masdar的El Ramahi表示:“我们在国际业务中开发的解决方案肯定会在阿联酋得到应用”。例如,Masdar计划通过使用最新的三级涡轮机开发国内风电场来加强阿联酋相对较弱的风资源,即使在低风速下也能利用电力。 此外,该公司还正在建造一座耗资11亿美元的设施,该设施将在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发电厂之一燃烧垃圾发电。一旦建成,这些工厂将焚烧该国每年产生的近三分之二的家庭垃圾。 尽管通常不被视为清洁能源,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说法,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厂要清洁得多。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这些工厂能够在极高的温度下燃烧废物,从而确保完全燃烧,同时对任务进行特殊处理,留下最少的有毒副产品,如烟道灰。事实上,测试表明,某些垃圾焚烧烟囱排放的空气可以比流入的空气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