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产油国易主 全球能源主导权迎来转折点》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9-04-14
  • 2018 年,美国原油产量时隔 45 年再次跃居世界榜首。随着页岩油增产,预计出口量也将在 5 年内逼近目前出口量第一的沙特阿拉伯。日媒指出,美国为了谋求能源主导权展开攻势,将给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的力量均衡带来变化。亲以色列的特朗普政权不断加强对伊朗的制裁等,围绕能源的地缘政治学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点。据《日本经济新闻》 28 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署( EIA ) 3 月 26 日公布的月度能源报告显示, 2018 年美国原油产量比 2017 年增加 17 %。日产量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达到 1095 万桶,登上世界榜首。 2000 年代初期,美国通过确立开采地下深处岩层石油的技术,发起了“页岩革命”,目前的原油产量达到了 10 年前的 2 倍。

相关报告
  • 《转折点:哪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飙升?未来将会有哪些?》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11-30
    • 国际社会围绕“巴黎协定”雄心勃勃的目标达成了一致,其中的目标之一是尽快达到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的峰值。我们拖延高峰的时间越长,当全球排放量从增加到减少时,限制全球变暖的难度就越大。然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继续攀升。个别国家排放高峰期然后下降的时间,尤其是美国和中国等主要排放国的排放时间,对于我们是否能够避免最危险的气候影响至关重要。虽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达到峰值的时间已经显而易见,但是关于各个国家的排放量何时达到峰值的研究还很少。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新文件“转折点”:通过分析哪些国家的排放量在过去达到过顶峰以及哪些国家有减排承诺,这暗示着未来将达到峰值,并填补了随着时间推移各国达到峰值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这一研究缺口。本论文记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峰值排放的国家数量的进展。到1990年,有19个国家达到峰值(占全球排放量的21%),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增长到57个国家(占全球排放量的60%)。在已经达到顶峰的57个国家中,或者有承诺意味着到2030年达到峰值的国家中,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德国和墨西哥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家。虽然这种趋势令人鼓舞,但这还不够。研究表明,为了有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将变化保持在2°C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迟要到2020年达到峰值。世界将变暖限制在1.5或2°C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已经达到顶峰的国家数量,还取决于这些国家所代表的全球排放份额;排放水平达到峰值;调峰的时机以及峰值后的减排速度。国家必须尽快做出承诺,实现减排目标,并在较低的排放水平上设置峰值,并承诺在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排放。根据2020年的巴黎协定,国家可以沟通或更新其国家数据中心并做出这些承诺。这样做将有助于确保各国的减排承诺将全球排放量达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温度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危险的影响。
  •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牢牢掌握智能机器人行业主导权》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1-04
    •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冲击是生产模式从制造走向智造,将智能、传感、网络、大数据等融合的先进机器人由此站在了经济转型的节骨眼上。近日,记者就机器人的发展采访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总裁曲道奎。   记者:机器人产业近些年呈逐渐加速甚至“井喷”式的增长状态,很多国家把机器人作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载体。黄金时代来了,却不是人人能抢到果实。   曲道奎:抢抓机遇始于判断。为什么机器人这边风光独好?就因为它“点子好”,这个点就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转折点。前三次工业革命对应的市场背景是供不应求,每一次革命都带来产能爆发。但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对应的市场环境却是产能过剩,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过剩是什么意思?财富已经比较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新需求不再追逐“量”,而看重具有选择多样性、快速更新性、充满独特性的“质”。制造不智能的话,越批量、越刚性,死得越惨。近来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日本等提出工业2050等,实际上都是在抢占制造业转型的制高点。   记者:当产品的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成为主导,全球化的企业间集成、快速响应机制是传统制造模式难以企及的,这些供求矛盾反过来倒逼生产模式变革。   曲道奎:新变革的特征是全球互联、物物相通。微信实现了人的相联,社会需求瞬息万变那就需要机器相联。要靠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以智能机器为支撑,最终改变制造模式和体系。这是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相关的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诞生了新的游戏规则。互联时代是一个“去渠道”“去分割”的时代,买卖关系、竞争关系都可能变成伙伴关系,包括秘不外宣的技术研发也可以通过信息互联实现委托合作。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智慧才会最大化。   智能机器将引领转型,其本身也在进行自我颠覆。比如传统的机器人,无论机械手还是机械臂,都是一种可编程的设备。而新一代机器人脱离了机械设备的概念,它可以在制造业里面通过智能、传感来进行作业,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无论是制造业、国防安全,还是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新一代机器人将引爆几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记者:智能制造的时代已经来临,对照国际工业4.0标准,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都还处在1.0和2.0阶段,3.0都没到。生产模式要改变,从技术角度能否撑得住?   曲道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撑新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在这些领域,中国并不落后。算成本,这10年人力成本上升了几倍,但机器人的使用成本10年下降了50%多;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机器人也具有了广泛的应用条件。制造业日益向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发展,劳动力更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产业和人都需要转型升级。机器人大规模介入制造业,从单调的重复劳动中解放产业工人,恢复生产者的尊严。2014年,新松建成了用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一切都是自动化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储零配件,工业机械手进行装配和喷涂,最后进行自动化测试。下一步,新松将把这种生产线拷贝到全国各地。   记者:未来15年,中国一直会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如果一锅粥地乱干快上,规模上去了,水平下来了,我们就可能会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曲道奎:拥有高原却没有高峰,巨大的市场能不能孕育出顶尖企业和顶尖产业是问题的关键。目前是智能装备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窗口期,机遇和危机并存。这10年是机器人产业重新排序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和政策扶持,否则机器人产业仍会徘徊在低端产业链上。失去智能机器人的主导权,就会失去很大一块经济转型的主导权。这是我站在行业内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