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个双碳气象合作项目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1-20
  •   11月15日,由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山西省典型农作物碳通量监测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这是山西省气象部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气象行动以来的首个对外合作项目。
      项目组选取山西典型农作物——玉米,开展玉米田碳通量核算技术研究。项目组利用山西省气象系统长序列高精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数据集、气象观测资料及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作物模型(WOFOST)等,研究了山西春玉米、夏玉米碳同化量和碳通量监测评估技术,构建了碳通量监测评估模型 。项目组利用碳通量监测评估模型对近10年山西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收支情况进行估算,分析了玉米田碳同化量和碳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与实际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相比,具有相似分布特征和规律。
      该项目可为区域层级植被固定碳汇的研究提供借鉴,为未来综合评价全省农业领域碳中和政策减排效果提供重要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311/t20231116_5890981.html
相关报告
  • 《山西煤化所与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1-02
    • 9月13日,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在陕西西安对与山西煤化所合作的“甲醇氧化制甲醛工艺技术开发”项目进行了验收。   验收会由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工技术研究所主持。项目负责人谭猗生研究员从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技术指标完成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该项目针对目前国内甲醇氧化制甲醛大规模装置催化剂由国外公司垄断现状,研究开发了甲醇氧化制甲醛FeMo催化剂和工艺,并对FeMo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了公斤级放大。放大制备的FeMo催化剂完成4500小时的稳定性实验,甲醇转化率及甲醛收率基本没有变化。该项目已经申报国家专利2项,发表研究论文1篇,培养青年科技骨干2名。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技术指标等方面完成了合同任务书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希望进一步加快FeMo催化剂工业化进程,尽快实现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目前本项目的实验室单管及工业化侧线实验正在稳步推进中。
  • 《国内首个!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通过工信部专业能力测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近日,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的专业能力测评考试。经评阅,大模型测评成绩在同期48名学员(47名社会学员)中总分排名第五,总分排名进入前10%,顺利通过了测评考试,达到了相关专项培训标准的技术水平,获得首张“能源双碳”大模型碳排放管理技术(高级)专项技术合格证书。 “能源双碳”大模型基于羚羊公司发布的羚羊能源大模型训练而成,通过整合碳排放数据和能源追踪数据,能够实现精准的碳排放核算与监测,并为企业提供优化能源使用策略的建议。羚羊能源大模型目前更新至2.0版本,能源内容生成、能源知识问答、能源理解计算、能源任务规划、能源多模态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对能源视觉及时序大模型核心能力进行了升级,能源数据及知识持续增强,工具链及落地实践持续完善,并构建了大小模型统一纳管的AI平台,深度赋能电力及石油石化场景发展。 基于羚羊能源大模型,羚羊推出了能源数字工匠、AI设备管家、HSE智能体、功率发电预测等产品,为能源企业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目前羚羊已经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打造AI平台、与中国石油集团共建昆仑大模型,与中国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能源类五大六小企业探索合作落地。 我国高度重视AI大模型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尤其大模型在各个能源行业场景中的融入,已成为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作为国内能源“双碳”垂直领域首个大模型,项目研发团队紧密围绕低碳技术、政策、经济等跨学科、多维度复杂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检验大模型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行业应用积累经验,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魏一鸣一行赴中心就行业人才评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与研讨,达成在能源“双碳”领域大模型应用方面开展技术成果合作的共识。 中心主任郝志强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周密工作计划。项目组从培训资源和内容的广度、深度、精度及学习方式的泛在性角度出发确定了碳排放管理技术(高级)学习课程体系,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名专家参与测评试卷结构与试题的论证与优化,确保了试卷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符合“双碳”领域技术要求。 未来,羚羊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持续深耕能源“双碳”领域,依托羚羊能源大模型等AI技术,为更多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碳排放咨询服务,助力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