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通过工信部专业能力测评》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近日,羚羊“能源双碳”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的专业能力测评考试。经评阅,大模型测评成绩在同期48名学员(47名社会学员)中总分排名第五,总分排名进入前10%,顺利通过了测评考试,达到了相关专项培训标准的技术水平,获得首张“能源双碳”大模型碳排放管理技术(高级)专项技术合格证书。

    “能源双碳”大模型基于羚羊公司发布的羚羊能源大模型训练而成,通过整合碳排放数据和能源追踪数据,能够实现精准的碳排放核算与监测,并为企业提供优化能源使用策略的建议。羚羊能源大模型目前更新至2.0版本,能源内容生成、能源知识问答、能源理解计算、能源任务规划、能源多模态能力等五大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对能源视觉及时序大模型核心能力进行了升级,能源数据及知识持续增强,工具链及落地实践持续完善,并构建了大小模型统一纳管的AI平台,深度赋能电力及石油石化场景发展。

    基于羚羊能源大模型,羚羊推出了能源数字工匠、AI设备管家、HSE智能体、功率发电预测等产品,为能源企业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目前羚羊已经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打造AI平台、与中国石油集团共建昆仑大模型,与中国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能源类五大六小企业探索合作落地。

    我国高度重视AI大模型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尤其大模型在各个能源行业场景中的融入,已成为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作为国内能源“双碳”垂直领域首个大模型,项目研发团队紧密围绕低碳技术、政策、经济等跨学科、多维度复杂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检验大模型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行业应用积累经验,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魏一鸣一行赴中心就行业人才评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与研讨,达成在能源“双碳”领域大模型应用方面开展技术成果合作的共识。

    中心主任郝志强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周密工作计划。项目组从培训资源和内容的广度、深度、精度及学习方式的泛在性角度出发确定了碳排放管理技术(高级)学习课程体系,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名专家参与测评试卷结构与试题的论证与优化,确保了试卷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符合“双碳”领域技术要求。

    未来,羚羊将以此次认证为契机,持续深耕能源“双碳”领域,依托羚羊能源大模型等AI技术,为更多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碳排放咨询服务,助力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5209-1.html
相关报告
  • 《羚羊能源大模型2.0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4
    • 11月1日,记者从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羊公司”)获悉,该公司日前发布全新升级的羚羊能源大模型2.0及应用场景。今年6月,羚羊公司发布了羚羊能源大模型1.0,该模型以讯飞星火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为关键技术底座,深度融合能源行业实际需求,涵盖风、光、水、火、核、储六大行业场景。 羚羊能源大模型2.0以升级版的讯飞星火大模型V4.0通用能力为关键技术底座,对能源视觉及时序大模型核心能力进行升级。大模型能源数据及知识持续增强,工具链及落地实践持续完善,有利于推动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 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说,羚羊公司在“大模型+能源”上的探索,可以有效优化管理,加速新能源技术研发。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说,大模型技术将成为当前能源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技术升级与应用场景的拓展,可更精准地预测电力和石油行业对能源的需求,进而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AI大模型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17
    • 9月19日,百度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AI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发布会上,百度正式宣布面向大健康上下游产业开放灵医大模型测评、试用。 灵医大模型主要面向医疗场景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眼底筛查、智慧病案、智能审方、慢病管理、医疗大数据服务等AI(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服务于医院、政府机关、患者及医药器械企业等。 “老百姓往往排队几小时、就医两分钟,这是大家就医的一大痛点。”健康之路集团副总裁陈成春介绍说。基于AI的预问诊,患者在候诊的阶段,就可以收集病人的病情、症状、过往用药等相关信息,事先生成结构化的病历。不仅大大提升线上诊疗的效率,改善了就医秩序,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据了解,灵医大模型能够结合自由文本秒级生成结构化病历,根据医患对话分析生成主诉、现病史等内容。 医疗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变革性的推动。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闵栋表示:一方面,医疗行业大模型有助于开创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多模态、多病种、全病程的智能诊疗大模型在医学的影像分析、病历书写、临床决策支持等场景具有丰富的应用潜力,将打造智能诊疗的新范式。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大模型有助于提升导诊、分诊、科普教育、健康监测等患者服务智能化水平,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未经过医疗领域训练的通用大模型想要在严肃的医疗领域去应用,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百度大健康事业群AI产业部总经理刘军伟指出:一方面通过预训练模型掌握的是通识性共识,缺乏专业深度的医学知识,并不能成为行业专家;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本身需要比较高的安全要求,和生命息息相关,要避免医疗事故,需要在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