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海水上涨 拯救海平面应举全球之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18-03-23
  •   拯救海平面应举全球之力

      花费巨额资金修筑保护所有人类居住地的海岸线?还是从冰川融化的根源解决问题?人类是时候考虑早晚要面临的共同命运大课题了。

      芬兰罗瓦涅米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气候变化教授约翰·摩尔在《自然》杂志的官网文章中提到,中国人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准备30亿美元的极地研究计划,其中就包括研究一些地球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如此看来,遥远的冰川,并非与我们无关。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每年因气温上升而被海水淹没的海岸线人口数量是全球人口的0.5%—5%。比如,我国广州地区海平面如上涨0.5米,就会影响100多万人的家园安全;上升2米后,将影响超过200万人。全球因此造成的损失将达到50亿美元,建造和维护海堤以及防洪所需费用,每年将高达数百亿美元。

      资料显示,中国香港国际机场的建造成本约200亿美元,它通过人造岛屿增加了1%的城市土地面积;中国三峡大坝横跨长江,控制洪水的同时还完成了水利发电,其成本约为330亿美元。对比而言,如真能按摩尔的预算建造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再考虑到工程带来的巨大效益,这种性价比似乎还算有竞争力。

      然而,要真正实施冰川保护的地球工程,应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社会选择,需要相关各方的认真态度。

      首先,冰川学家和工程师应通过实地调查和计算机建模来确定这些项目的科学可行性。包括绘制海床地貌、融化速度,北大西洋流入格陵兰陆架需要更多的观测资料支持。此外,对潜在风险特别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应提前予以考虑。

      其次,实施保护冰川的地球工程需要全球同意。比如,南极洲受南极条约管辖,因此,应在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多边框架内进行讨论。各国根据自己的兴趣为研究提供资金,少数国家可以起到带头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类地球工程不会缓解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冰盖的最终命运,还将取决于人类降低排放的速度,以及气温到达峰值并稳定下降后的持续努力。(作者:房琳琳)

  • 原文来源:;http://www.hellosea.net/news/focus/2018-03-22/48404.html
相关报告
  • 《研究发现自196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升高加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9-20
    • 据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观点及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海平面升高所维持的高速率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比之前的认知早约30年。 德国锡根大学(University of Siegen)主持的这项研究首次推断了海平面加速升高的起始日期,并确定了主要驱动因素。卫星遥感数据表明,至少自1992年有卫星记录开始以来,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速率一直在加快。主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区域和南极的冰盖融化。 然而,到目前为止依然很难准确断定海平面升高开始加快的具体日期及是否存在其他影响因素。这主要是由于难以从1992年之前记录较少的潮汐测量记录中推断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结合潮汐测量仪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解决了潮汐测量记录较少带来的局限性,估算了自1900年以来的全球平均海平面,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全球海平面升高是全球海洋体积增加的直接结果,主要是由于陆地冰融化和海洋吸收热量引起的热膨胀。 NOC科学家Francisco Mir Calafat博士是论文的作者,他说:“虽然在利用卫星高度计测量海平面高度的时代,海平面加速升高主要归因于冰盖融化。大部分海平面升高加速都是由于南半球赤道西风带的强化和驱动,导致了南大洋的环流变化,增加了海洋的热量吸收”。这一发现突出了热膨胀在海平面加速现象中的重要性,并为南大洋气候模型模拟的海平面升高加速模式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这项研究综合海平面的短期及长期变化趋势,首次估算了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的加速度。Francisco Mir Calafat补充道:“将模型中的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扩大了其对海洋科学界的实用性。 因此,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该模型更好地了解海平面的短期变化,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长期变化趋势”。 上述研究是NOC海平面升高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表明:如果忽略将全球气温升高到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的目标,那么到2100年海平面升高将导致全球每年损失约11万亿英镑。 (冯若燕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全球升温加剧海平面上升, 实现“全球控温1.5℃”目标攸关生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11-22
    • 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韩国仁川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的话,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到2052年间会比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升高1.5摄氏度。 作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创始机构之一,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8日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球升温1.5摄氏度特别报告”的内容。 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中设定了双重目标: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不超过2摄氏度,同时“尽力”不超过1.5摄氏度。 如果能将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会比“升温2摄氏度”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环境损害。 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上升1度左右。如果按现有速度发展,今后每1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0.2度,如果气温继续上升的话,那么到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6到77厘米。珊瑚礁面积将减少7至9成。而一但全球气温上升2度,珊瑚礁将几乎完全消失。 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中设定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将是今后数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来说“生死攸关”的大事。 日前,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海平面收支研究组发布评估报告指出,自1993年以来,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趋势为3.1毫米,并且这一上升趋势正在加速。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1980年至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也许这么说,你还意识不到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如果看了这张我国及周边地区海平面上升1~800米淹没地区模拟图,你还能淡定吗? 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和江苏受到威胁;上升4米,上海沉没,江苏大部分地区沉没;上升6米,广东,港澳开始受到威胁,开始影响山东沿海地区…… 上升50米时,包括北京、天津的华北平原大部和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已经沉没在大海之中! 如果全球升温不受控制,导致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超过70米! 相比大陆国家,小岛屿国家更加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8日在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世界范围内我们有相当一些地区比较敏感,小岛、岛国、地中海地区还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他们受到的影响最严重。 也就是说继续升温的话,有一些岛屿国家真的会消失在海洋中,细思极恐啊! 马尔代夫超过80%的陆地海拔在1米以下,最高处海拔仅2.4米。有研究指出,到2100年,上升的海平面将淹没整个马尔代夫。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岛国,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最高处海拔只有4.5米。从空中俯瞰,图瓦卢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条狭长海堤。每逢2~3月大潮期间,图瓦卢都有30%的国土被海水淹没。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图瓦卢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被淹没。 基里巴斯是南太平洋岛国,平均海拔高度不足2米。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基里巴斯政府已经在考虑举国迁至大型人工岛屿。 什么是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受海洋、大气和冰冻圈变化的影响。海平面定义下,细分有“全球海平面”、“本地海平面”以及“相对海平面趋势”等等。全球海平面指的是所有地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我们经常提及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指的就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趋势增加。 本地海平面是指沿海岸相对于陆地上特定点所测量的水位高度,通常是潮汐站所测量的当地海平面高度。 而相对海平面趋势则反映了当地海平面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是诸多沿海数据应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包括沿海测绘、海洋边界划分、沿海区域管理、海岸工程等都会用到这一指标。 每年的3-4月之间,我国会出台上一年度的《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涵盖了海平面监测、分析预测、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及评估等业务化工作成果,《公报》由概况、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海平面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应对策略等部分组成。 小知识“海拔”都是怎么测出来的? 中国于1956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观测所得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青岛平均海面或黄海基准面。中国地形图上所指的海拔高度,就是从这个海平面起算的。 应对海平面上升,南海分局在行动 按照上级的部署安排,南海分局所属的南海预报中心多年来参与华南海域海平面的预报和观测工作,近年来更是与华南各沿海地市加强合作,先后参与完成了《深圳市海平面调查技术报告》、《江门市海平面变化及上升影响评估》等工作,也广泛参与了广州市、东莞市的海平面调查评估工作。 海平面调研工作主要包括:重点堤防勘测、地面沉降观测、岸线侵蚀勘测、岸滩下蚀勘测、海水倒灌调查、海水入侵调查、重点台风影响分析等。从调查区域上划分,又可分为:重点区域实地调查和典型事件跟踪调查。 就华南沿海地市来说,海平面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准确掌握各个沿海地市未来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为政府长远的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撑;也可以利用调查结果,有效的进行潮位预报和台风风暴潮灾害预警,为近期甚至短期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针对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在对华南沿岸地市进行海平面调查的过程中,南海分局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近海工程(海上平台、人工岛等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重点经济区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2严格控制和规划地下水的开采,并在围填海区域内严格控制密集型高层建筑群的建设,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减弱海平面上升速度; 3对沿海湿地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人工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面积,强化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修复目前已经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减缓海岸侵蚀,提高自然防御能力; 4根据沿海地区海堤的特点,对重点海堤和全部的泥堤加高加固; 5针对不同海岸类型制定适宜的防护措施(植树造林、新建堤坝等),实施有效管理; 6加大海洋(海平面、海洋灾害)观测网建设,为综合评地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对其相关海洋灾害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7进一步加大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专题研究;加大海洋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