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应对人畜共患病的指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9-04-11
  • 3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长达166页的《采取多部门、一体化健康方法:各国应对人畜共患病的三方指南》(Taking a Multisectoral, One Health Approach: A Tripartite Guide to Addressing Zoonotic Diseases in Countries)。该指南旨在指导各国采用“一体化健康”的思路处理人畜共患病问题。

    OIE指出,这份指南为各国实现人-动物-环境三层面的可持续功能协作提供了行为准则和多样选择。此外,这份指南还能指导各国灵活应对食品安全、抗生素耐药性等其他健康威胁。配合指南使用的实践工具目前仍在开发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议题:(1)多部门一体化健康协调机制;(2)应急规划与应急准备;(3)信息监测与信息共享;(4)人畜共患病联合风险评估;(5)风险降低、风险沟通与社区参与;(6)劳动力培养。该指南还为各国监测和评估各执行步骤的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三大国际卫生组织强调,指南里提供的“一体化健康”思路能够帮助各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减轻人畜共患疾病对小规模生产者、营养行业、旅游业及贸易的影响。

相关报告
  • 《全球人畜共患病风险激增,生态压力成主因》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5-14
    •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2024年发表于《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的研究,全球新发人畜共患病的风险正在急剧增加,特别是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2020-202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这些地区每年新增的人兽共患病暴发事件达47起,比十年前增加了62%。主要原因包括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贸易,如刚果盆地的森林损失和东南亚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量的上升。 具体实例包括202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因棕榈油种植园扩张导致蝙蝠栖息地破坏而爆发的尼帕病毒疫情。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试点“One Health”协同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马达加斯加通过社区驱动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实现了猴痘病毒的早期预警,将病例识别时间缩短至72小时;越南则通过联合屠宰场的“病原组筛查计划”成功拦截了多起禽流感H5N1人传人前哨病例。 然而,全球仅有38%的低收入国家具备实时病毒测序能力,且气候变迁导致蚊媒活动范围北扩,进一步加剧了防控难度。研究呼吁建立“全球人兽共患病风险地图”,整合卫星遥感和AI预测模型(如DeepZoon算法),并建议G20国家将0.5%的公共卫生预算定向投入跨境监测网络建设,以应对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15-20种新型人兽共患病。
  •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物、水传播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网络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人畜共患病监测数据网络联合会议》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18-10-21
    •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的食物、水传播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网络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人畜共患病监测数据网络的第三次联合会议围绕“协作响应欧盟/欧洲经济区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一种健康方法”进行组织的。 在这两天中,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兽医当局就国家和欧盟层面用于调查和应对多国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最佳做法和工具建立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讨论的主题包括欧盟近期多国爆发的例子:肠炎沙门氏菌与来自波兰的受到污染的鸡蛋有关;以及新的以前未知的沙门氏菌血清型的爆发与进口的受到污染的芝麻有关。相关国家、ECDC、EFSA和欧洲委员会概述了他们对调查和管理这些疫情的贡献。同时,也介绍了几个欧盟范围的项目和工具,包括ENGAGE、Swiss One Health项目,EuroCigue项目,早期的预警和响应系统(EWRS)平台以及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F)。此外,该会议也是一次可以确定并优先考虑协作过程中差距的机会,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国家和欧盟层面的食源性疾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