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加速拥抱电动化未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5
  •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车市遭遇冰点,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依旧火热。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投资和新电动车型上市计划的推动未敢放松。在电动汽车领头企业特斯拉发展向好趋势的刺激之下,全球车企正加速布局电动汽车市场,抓紧推出新的电动车车型,以创造竞争优势,并适应全球政府对汽车排放污染监管的收紧。

    全球投资者正日益看好电动化的增长潜力。美国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不久前飙升至每股1500美元的高点,今年增长了近三倍,过去一年增长约五倍,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领先于传统的通用、大众和丰田等汽车巨头。与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超过一千万辆的年产量相比,特斯拉今年预估的50万辆的产量仍显得微小,盈利状况也并不抢眼,但其股价的飙升显示出,伴随着电动化等趋势,汽车行业正在由传统的制造业向科技行业转变。

    6月上市的鲜为人知的电动卡车初创企业尼古拉公司市值也曾短暂飙升,一度超过了福特等汽车公司。仅获得2500辆订单的消息就使尼古拉股价飙升22%。有意思的是,尼古拉和特斯拉这两家公司的英文名称合起来正是著名电气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这或许意味着尼古拉这一初创企业希望和特斯拉一样成为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有力推动者。

    特斯拉发展的向好势头令通用、大众和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不得不抓紧实施其电动汽车计划。有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汽车制造商承诺的对电气化领域的投资达到2250亿美元。目前,在欧洲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电动车车型已经达到70款。在美国市场,未来三年可供选择的纯电动车型也将达到40款。

    通用汽车上个月表示,将在2023年之前开发出20款新型电动汽车,这是投资200亿美元研发电气和自主技术的一部分。通用汽车计划2022年初让“悍马”成为全电动SUV(运动型多用途车),准备与韩国LG化学公司一起建设造价23亿美元的电池厂,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增加充电桩的数量。

    福特本月初宣布换帅,新任首席执行官(CEO)吉姆·法利预计将带领福特加速推进数字化和电动化进程。福特正计划通过推出Mustang Mach-E这一纯电动SUV来增强对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竞争力。这一车型是受到野马车型启发而设计,野马车型被认为是行业内最具象征意义的车型之一。此外,福特还计划将美国最为畅销的车型F-150皮卡也改造成全电动车型。

    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今年全年的资本支出预计将达到10亿美元左右,其中重要原因是公司将持续推其电动车发展计划。菲亚特-克莱斯勒计划今年推出5款纯电动车型。

    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全球需求,有机构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跌15%。但与此同时,在欧洲等地区相关环保规定的推动下,电动汽车的需求预计会继续上升。

    自2015年大众汽车尾气排放丑闻曝光后,世界各地都在计划收紧汽车排放监管,欧盟正出台更加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规定。从2021年开始,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将新车碳排放量降至每公里95克以内。此外,英国宣布2035年彻底禁售内燃机汽车;法国准备到2040年禁止销售化石燃料动力汽车;挪威议会提出到2025年所有汽车都应实现零排放;巴黎、马德里、墨西哥城和雅典市长均表示,计划到2025年禁止柴油车进入市中心。

    各地的汽车补贴政策也在令电动汽车销售受益。在欧洲,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推出的汽车补贴和以旧换新等激励措施很受消费者欢迎。在韩国,受益于政府补贴等因素,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销量达到7079辆,与去年同期的422辆相比大幅增长。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为汽车行业带来挫折,但长期趋势使得继续投资电动化技术成为必要。可以看到,资金仍在不断大量涌入,相关技术的进步不断加速,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摆脱一个多世纪来对销售汽油动力汽车的依赖。

相关报告
  • 《日本或全面拥抱电动化 特斯拉与传统车企之战硝烟四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7
    • 日本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加入在日本为数不多但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车主行列,虽然电动汽车只占汽车总销量的1%,远远落后于中国和欧洲部分国家,但电动汽车在日本终于有了抢占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势头。 智通财经了解到,在2021年全年,日本进口电动汽车的新注册量增加了近两倍,达到8610辆,在一个整体汽车销售几乎停滞的国家,这是一个微小但显著的转变。 凭借高人均收入,以及对梅赛德斯-奔驰等高端欧洲汽车的热情,特斯拉(TSLA.US)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起初认为日本将会是特斯拉的重要市场,他早在2010年就预测,这个亚洲国家将成为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日本终于“拥抱”电动化 不过,尽管日产汽车在十多年前率先推出了价格合理的电动汽车Leaf,但日本国内仍对在纯电动汽车上押注过多持谨慎态度。相反,日本举国之力探索氢能源新技术,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和政府更倾向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认为这是一种更经济的车型,丰田汽车(TM.US)在大约25年前率先推出了Prius。 然而事实证明日本又一次“点错”科技树,加上在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之下,现在似乎出现了大的转机。丰田汽车、日产和<span id=usstock_HMC>本田汽车(HMC.US)都推出了新的电动汽车战略,从通用汽车(GM.US)到大众汽车(VWAGY.US)等外国传统汽车巨头都承诺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放弃内燃机汽车。 日本政府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似乎也已经改变了早些时候保护本国汽车工业的重心。日本现在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排放量在2013年的水平上减少近一半,并希望在2030年之后的十年期中期禁止销售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 电动汽车的福音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正在让消费者更能负担得起电动汽车,在去年11月将补贴金额翻了一番,最高达到80万日元(约7,000美元)。 这对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是好消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将市场让给了丰田Prius和日产Leaf。大众日本总裁Matthias Shapers表示:“向零排放电动汽车的转变尚未实现,但一旦实现,我们将看到它迅速推进。” 有分析人士表示,特斯拉汽车在日本年轻和富有人群中尤其受欢迎,这些人居住在城市地区,这些地方电动汽车充电桩已普及,他们也认同马斯克特立独行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去年交付了超过93.6万辆汽车,比上一年增长了87%。 Tokyo Tokai Research分析师Seiji Sugiura表示:“特斯拉股价涨幅提升了特斯拉在日本的品牌认知度。”他还表示,特斯拉已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IHS Markit预计,去年特斯拉在日本的销量超过5200辆,高于2020年的约1900辆,同比增长174%左右,不过该公司也预测,由于潜在买家在等待新款Model Y(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在日本上市),今年特斯拉在日本的销量将出现短暂性停滞。 另外,有吸引力的折扣也可以让更多人买得起特斯拉。去年2月,特斯拉日本公司将其远程版Model 3的价格下调24%,至500万日元左右,与中国市场的降价幅度相当。 反方:竞争激烈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称,特斯拉在日本将很难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扩张,尤其是在日本国内汽车制造商向电动汽车投入更多资源的情况下。尽管特斯拉的粉丝群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精通技术的驾车者,但特斯拉的品牌认知度仍不高,而且它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也让大多数日本消费者无法在短期内习惯。 “这将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汽车咨询公司Carnorama的分析师Takeshi Miyao表示。“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全球都很强大,但他们在国内更强大。对外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 Miyao预计,特斯拉与丰田bZ系列的竞争尤其激烈。bZ系列是去年推出的纯电动SUV系列,并且丰田正计划斥资350亿美元加速向电动汽车的转变。 日产及其合作伙伴雷诺和三菱汽车计划在未来五年共投入约230亿欧元(约260亿美元),在2030年前推出35款新型电池驱动汽车。 在提供充电站方面,日本国内汽车制造商也将占据上风,这得益于它们遍布全国(包括农村地区)的现有经销商网络。日产已经拥有一个充电站网络,并计划建造更多充电站,这是一个价值200亿日元的全球项目的一部分。丰田表示,到2025年左右,它将在全国所有经销商配备电动汽车充电站。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充电桩集中在大都市地区。该公司没有透露今年将在日本扩充多少充电桩,但表示目前正在寻找一名充电桩项目部署经理。 大众汽车日本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建设日本最大的快速充电网络,在约200个地点安装90-150千瓦的快速充电设备,安装成本高达2500万日元。 Stellantis NV(STLA.US)也开始与能源供应商谈判,以扩大其充电网络。Stellantis日本首席执行官Pontus Haggstrom表示,他希望看到日本政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基础设施而言,这不是制造商的工作,这是政府需要努力做的。”他表示。
  • 《智能科技:拥抱已来的未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8
    •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彩虹风景线,机场高铁‘刷脸’进站,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商品,在天津街头买个煎饼果子也可以直接扫码支付。” 16日至18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列举的一串生活场景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未来已来!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世界。人工智能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带您览智能领域新成果、探智能科技新趋势、看智能时代新蓝图。   5月17日,观众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参观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智能科技大潮“拍岸” 本届大会上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中国有592家,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累计获得1.57万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也居世界第二。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人工智能正全面创造新市场、新机会,全面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和格局,在推动经济繁荣、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从明确人工智能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到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从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中国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明确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中国快速涌现出寒武纪科技、商汤科技、华为海思、中天微系统、海康威视等一批智能芯片公司。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开放创新平台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翻译、行为分析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智能机器人、无人商店、机器翻译、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等行业的新产品为世人瞩目。在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社会治理、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各具特色,形成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5月17日,观众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智能科技展上参观京东物流车。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拥抱万亿“蓝海” 京东集团在上海建成B2C全无人仓库,小到一盒口香糖、一支笔,大至彩电、冰箱、机器人,可以让数百种产品精确直抵用户。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透露,未来5年,京东在全国的800个物流中心将逐步改造成无人仓。 “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向世界经济贡献16万亿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知识社会局主任英德拉吉特·班纳吉描绘了一幅人工智能产业万亿“蓝海”。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赋能”产业变革,中国企业正向世界展示着走向未来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