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工业化人类肠道中降解纤维素的潜在多样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6
  • 2024年3月15日,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Cryptic diversity of cellulose-degrading gut bacteria in industrialized humans的文章。

    人类,如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依赖肠道微生物组来消化纤维素,这是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然而,关于人类肠道中纤维素发酵的证据却很少。

    该研究已经在人类群体的肠道微生物群中鉴定出了瘤胃球菌属物种,这些物种能够组装出功能性的多酶复合体结构,有能力分解植物细胞壁多糖。其中一种与人类紧密相关的物种,可能起源于反刍动物的肠道,并随后转移到了人类肠道,这可能发生在家养化过程中,它通过从其他肠道微生物那里获取基因,经历了多样化和与饮食相关的适应。

    总的来说,这些物种在古代人类、狩猎采集者和农村人群中丰富且广泛分布,但在工业化社会人群中却很罕见,这表明它们可能会因西方化的生活方式而消失。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j9223
相关报告
  • 《关于纤维素纳米晶体影响胃肠道菌群的观点》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7-11-24
    • 在本文中概述了口服给药的CNCs的口胃肠道消化性和吸收性。首先,介绍酸分离的CNCs的一些表面电荷相关特性。然后综述了CNCs和CNC增强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并提出了可信的消化吸收情景。最后,对CNCs的吸收后代谢作了简要的讨论。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CNC氧化提供了有益的生物学影响。球形和羧基纤维素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过硫酸铵消化来分离。颗粒的球形导致更快的细胞摄取。带负电的CNCs不具有粘膜粘附性,因此摄取后可渗入颊粘膜和肠粘膜。人们可以通过靶向的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增加CNCs的吸收。据推测,碳酸氢钠分泌到十二指肠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表面化学,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 《Cell | 共生原生生物的代谢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和跨界竞争》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18
    • 2023年12月13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diversity in commensal protists regulates intestinal immunity and trans-kingdom competition的文章。 微生物群影响肠道健康和生理,但共生原生生物对肠道环境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该研究发现人类和啮齿动物相关的准基因原生生物,揭示了非工业化人口中的大量多样性和普遍性。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小鼠副巴沙利类滴虫属揭示了物种水平的差异,代谢物琥珀酸的排泄,这导致了不同的小肠免疫反应。滴虫不同种类的代谢差异也决定了它们在微生物群内的生态位。 通过操纵膳食纤维和发展体外原生生物培养,研究人员表明不同的滴虫种类更喜欢膳食多糖或粘液聚糖。这些多糖偏好驱动与特定共生细菌的跨界竞争,从而影响肠道免疫依赖于饮食的方式。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共生准基因的不受重视的多样性,阐明了共生原生生物代谢的差异,并建议饮食干预如何调节其对肠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