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表型聚类》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6-05
  • 我们试图使用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标志物将COVID-19患者分为不同的表型亚组,以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异质性心脏受累。共有 506 名连续因 COVID-19 感染住院的患者在入院时接受了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全面评估。在入院时应用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的k原型算法将患者分为四个表型簇:簇0和簇1更年轻更健康,簇2和簇3是心脏指数更差老年人,簇1和3具有更强的炎症反应。聚类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生存模式(Cox比例风险模型的C指数为0.77),聚类0的生存率最好,1-2的生存率中等,3的存活率最差。有趣的是,第1簇的病程比第2簇更严重,但存活率相似。使用超声心动图获得的集群比不使用超声心动图获得的集群更能预测死亡率。此外,几个超声心动图变量(E′ lat,E′ sept,E / e平均值)在集群中显示出很高的判别力。结果表明,老年男性感染患者比老年女性感染患者恶化机会更。总之,COVID-19 在不同人群中表现不同。这些聚集性病例反映了不同的疾病表现和预后。尽管超声心动图提高了预测能力,但与仅使用临床参数的聚类相比,其边际贡献并不能证明超声心动图数据收集的负担是合理的。
相关报告
  • 《浙江省36例儿童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观察性队列研究》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4-28
    • 该研究团队回顾性地从浙江省三家医院的电子病历中检索出确诊为COVID-19的儿科患者(0-16岁)的数据,并记录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从2020年1月17日至3月1日,确定有36名儿童(平均年龄8.3 [SD 3.5]岁)感染了SARS-CoV-2。传播途径是与家人密切接触(32例 [89%])或有该流行区域的暴露史(12例 [33%]),8例(22%)患者具有这两种暴露。19例(53%)患者为中度肺炎。17例(47%)属于轻度临床类型,包括无症状(10例[28%])或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7例[19%])。入院时的常见症状为发烧(13例 [36%])和干咳(7例 [19%])。在发烧者中,有4例(11%)的体温为38.5°C或更高,有9例(25%)的体温为37.5–38.5°C。实验室检查的典型异常结果是肌酸激酶MB升高(11 例[31%]),淋巴细胞减少(11 例[31%]),白细胞减少症(7 例[19%])和降钙素原升高(6例 [17%])。除了影像学表现外,与COVID-19严重程度显着相关的变量还有淋巴细胞减少,体温升高以及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肌酸激酶MB的高水平。所有儿童均每天两次通过雾化方法接受阿尔法干扰素治疗;14名(39%)儿童每天两次接受lopinavir–ritonavir糖浆类药的治疗;6名(17%)的人需要吸氧。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标准差3天)。 到2020年2月28日,所有患者均已治愈。尽管该队列中的所有儿科患者均患有轻度或中度类型的COVID-19,但无症状儿童的比例很大,表明难以识别没有明确流行病学信息的儿科患者,从而导致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情况。
  • 《COVID 19 后持续症状患者门诊康复的临床有效性:系统评价》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27
    • 研究背景:急性 COVID-19 后的残留症状是日间护理服务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人们对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持保留意见,因此我们旨在整理所有可用的证据,以说明在非住院治疗中对这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 研究方法:2022 年 5 月 9 日,我们系统地检索了 COVID-19 文库、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Articles、PEDro 和 EuropePMC 中的文章。如果参考文献报道了适用于非卧床护理的康复疗法对 COVID-19 发病 4 周后症状持续存在的成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则符合条件。研究质量采用 CASP 队列研究检查表和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采用 GRADE 框架构建了研究结果摘要表并评估了证据的确定性。 研究结果:纳入了 38 项研究,共有 2,790 名参与者。体能训练和呼吸练习可减轻疲劳、呼吸困难和胸痛,并可提高体能和生活质量,但证据非常薄弱(基于 6 项 RCT 和 12 项队列研究)。营养补充剂对疲劳、呼吸困难、肌肉疼痛、感觉功能、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的影响的证据基础非常薄弱(基于 4 项研究性试验)。此外,嗅觉训练对感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证据基础也非常薄弱(基于 4 项研究性试验和 3 项队列研究)。多学科治疗可能会对疲劳、呼吸困难、体能、肺功能、生活质量、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能力产生有益影响,但证据非常薄弱(基于 5 项队列研究)。由于研究的局限性、不一致性、间接性和不精确性,证据的确定性很低。 结论:体能训练、呼吸练习、嗅觉训练和多学科治疗对 COVID-19 后症状持续存在的患者来说是有效的康复疗法,但这些疗法的效果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发现可以指导门诊医生治疗这些患者,并应纳入临床实践指南。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我们的假设,并报告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