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生物受到嘈杂的深海采矿的威胁》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6-18
  • 研究表明,深海采矿产生的噪音污染对海洋生物构成潜在威胁,可能改变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多种生物的行为和生理,进而影响拉丁美洲沿海社区依赖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对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的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大部分动物对声音敏感,但噪音污染对物种的影响研究不足。37个国家发起了一项全球政治联盟,旨在减少水下噪音污染。研究强调需要提高采矿业的透明度,共享数据,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深海采矿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包括拉丁美洲在内的30多个国家反对深海采矿,呼吁暂停该活动。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发现深海珊瑚礁同样受到海洋变暖的巨大威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11
    •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海洋温度升高的威胁,而海洋升温是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经常通过卫星收集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来预测珊瑚礁群落的温度驱动压力。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仅凭表面测量数据可能无法准确预测深层珊瑚的热应力程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简称SIO)的科学家们运用一种新方法来预测100-500英尺(中光区)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珊瑚所产生的影响。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这一深度,海洋变暖对珊瑚所造成的影响比浅水区域的珊瑚小。但是SIO研究小组发现,即使在深海,珊瑚也会时而暴露在热应力作用之下。 研究人员利用长达近20年的数据集(包括海平面的变化、海水表层温度以及介于海水表层和中光区之间的温度),开发了一种预测工具,以确定珊瑚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研究区域位于太平洋的帕劳群岛附近的三个礁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球物理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 此外,研究小组还使用了自1999年以来持续记录的珊瑚礁温度测量仪数据集,记录深度为295英尺。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深层,尤其是浅礁的周围,温度愈高珊瑚白化愈加明显。研究人员说,他们希望这些成果可以引发更广阔范围的温度压力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帕劳和其他热带地区的中光区。 SIO小组还针对1970年至2017年帕劳的马拉卡尔港站的每日潮汐测量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对海平面和海洋温度数据集的耦合,发现海洋表面的高度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标,表明海水温度是如何在几十米以下的地方发生变化的。SIO的博士在读生Travis Schramek说:“既然我们已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观察了这个生态系统,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评估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珊瑚是如何受到压力的,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刘思青 编译)
  • 《气候变化将推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与新兴深海采矿业之间的重叠日益增加》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彭皓
    • 发布时间:2023-10-12
    • 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各种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导致责任分散,给管理带来挑战。我们在此表明,随着气候变化导致东太平洋金枪鱼渔业与新兴的深海采矿业之间的重叠日益增多,这些挑战将进一步扩大。气候模型显示,金枪鱼的分布将在未来几十年发生变化。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该区域有 110 万平方公里的深海采矿勘探合同),在两种经测试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大眼金枪鱼、鲣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总生物量预计将比现在增加。大眼金枪鱼增加的百分比为 10-11%,鲣鱼增加的百分比为 30-31%,黄鳍金枪鱼增加的百分比为 23%。采矿、鱼类种群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复杂又未知。然而,这些预计增加的重叠表明,在气候改变的海洋中,潜在的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和经济影响将加剧。这对该地区的整体和可持续管理产生了影响,并提出了缩小这些关键差距的途径。研究成果发表在npj Ocean Sustainabilit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