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荣誉!北京大学教授当选AMS Fellow》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8-12
  • 美国气象学会(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AMS)最近公布了该学会将在2020年1月年会期间要表彰的2020年度获奖人和新增选的学会会士名单。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孟智勇教授当选美国气象学会会士(AMS Fellow),成为中国大陆院校和研究单位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籍气象学者。

    美国气象学会是美国最权威的气象和大气科学学会,学会会士每年增选一次,增选会士人数不超过该学会会员总数的千分之二,以表彰多年来在该学会的气象、海洋或水文等相关学科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学会会士是一个广泛承认的终身荣誉。

    孟智勇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气动力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动力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美国Texas A&M 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1994—2003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工作,2007—2008在美国Texas A&M 大学气象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17年晋升为教授,2014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副系主任,2019年6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孟智勇教授长期从事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机理、可预报性和资料同化研究,在飑线、暴雨、龙卷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到目前为止共发表57篇学术论文,Webof Science 被引930次,h-index 为14。2013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获美国气象学会MWR编委奖,2015年获国家相关人才计划。在国内外研究单位和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90余次,组织或联合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12次,培养或联合培养研究生17名。曾任美国气象学会中尺度过程委员会委员、Monthly Weather Review副编、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工作组季风强天气专家组联合主席,现任世界气象组织可预报性、动力和集合预报工作组成员、中国气象学会兼职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台风委员会和数值天气预报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科学》《大气科学进展》和《气象》杂志的编委。

    新闻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ExNDgxNQ==&mid=2649803524&idx=2&sn=f475878db6b4f4fb5f77531719575b1d&chksm=82e98214b59e0b023db1a926bddfaee63f3e2c745454b5fefc5f9c28f9200fc1bee7437a6baa&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65348982764&sharer_shareid=9e8fc1f0c4813654867c146bb6c9bb7e&tdsourcetag=s_pcqq_aiomsg#rd
相关报告
  • 《北京大学——韩圣龙:社群信息学在中国》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9-06-10
    • 2019年6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韩圣龙副教授来我校信息管理学院918会议室进行了题为“社群信息学在中国”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吴建华老师主持,学院众多师生参与。 韩教授围绕社群信息学的阐述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背景、内涵、关注的问题、研究方法、实践发展、学科开设以及介绍了一个名为“Global TechHelp Project”的项目。社群信息学孕育在强烈的数字鸿沟和数字不平等的情形下,宏观地讲,社群信息学涵盖社群和信息学两个范畴,社群是社会中拥有共同利益、共同的经历或历史、共同的道德价值观、认同和共同的期望的个体,通过血缘、地缘、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或特定的社会组织所形成党的集合体;信息学则意指任何研究信息通讯技术(ICT)的科学。社群信息学是缩小数字鸿沟的实践领域,该领域的目标是应用ICT帮助实现社群的各种目标,包括缩小社群内和社群之间的数字鸿沟。除此之外,社群信息学还是研究社群信息和知识形成与共享规律的科学领域,它关注ICT与社群的互动和平衡,是利用ICT争取公民权利的“第四空间”。 社群信息学研究方法论的主流路线是实证研究和田野研究,尤其强调参与到社群ICT实践中去,与研究对象一起解决社群的信息问题,并且要求研究设计有实效性。其中广为流传的一个研究方法称为D7方法,囊括的内容有:D1定义(Definition)、D2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D3数字化(Digitization)、D4发现(Discovery)、D5设计(Design)、D6传播(Dissemination)、D7改变(Different)。此后,韩教授分别从学科开设的课程、教学实践、教材、研究情况、研究项目以及会议上面分述了社群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一个具体的案例——Global TechHelp Project作为本讲的终结与升华。 经过韩教授对于社群信息学科的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我们对该学科的认识和学习也会提升新的境界。最后,由我院吴建华老师对本次讲座作出总结并发表感想。至此,整场讲座圆满成功。
  • 《内地高校第一人!浙江大学教授获IEEE至高荣誉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8-07
    • 近日,国际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协会(IEEE)授予我院执行院长、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Philip T. Krein IEEE 交通技术奖,以表彰Krein院士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和混合动力系统优化上为全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Krein院士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的第八位获奖者,也是中国内地高校首位获奖学者。IEEE奖每年颁发一次,近百年来,IEEE以协会奖的方式向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致敬。 “技术领域奖”作为IEEE各类奖项中的最高荣誉,给予了相关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最高的肯定和支持。交通技术奖设立于2011年,主要用于表彰对交通系统科技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 Krein院士是著名的电力和能源系统专家。他曾任IEEE交通电气化协会主席,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电子、电机与电力传动、交通电气化、电能利用等多个方面,并侧重于非线性控制方法在上述领域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谈到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时,Krein院士表示,电动汽车在未来最关键的挑战将是如何在电动汽车中集成更多更完备的控制与智能,以及更先进的性能。“交通电气化不仅仅要解决让汽车变得自动化(即无人驾驶)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如何让汽车更高效的利用电池组这种有限的能源,如何让提高汽车安全性,如何开发汽车的各种潜在特性等等。” 成立于1963年的IEEE在175多个国家拥有42万会员。同时它拥有35个专业学会和两个联合会。IEEE有多种杂志、学报、书籍,每年组织300多次专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