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获批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4-12
  • 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又迎重大利好——南京海关同意在无锡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
    这不仅将为无锡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扶持政策,同时也将为无锡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具有无锡特色的改革之路。
    无锡,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产业具有先发优势和较好的规模优势,产业链也相对完整。无锡全市上下也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黄钦更是亲自担任“链长”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20年,无锡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20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到江苏全省一半以上,产业规模位居江苏城市第一、全国城市前三。
    在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方面,无锡完全有条件先行先试,为其他地方探路,率先打造出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无锡经验”和“无锡样本”。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政策和管理创新,进一步畅通集成电路产业国际供应链。
    同时他还建议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同意在无锡探索建设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加快集成电路相关要素资源集聚,保障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该议案得到了南京海关的高度重视。3月17日,南京海关关长吴海平带队来锡调研,主持召开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调研座谈会,围绕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
    经前期密集调研,近日,南京海关批复,同意在无锡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
    业务试点包括
    建立产业链评估机制、促进产业链自律管理、优先适用保税维修政策综保区内企业外发加工免于提供担保、允许保税货物自由流转、优化货物二线进出区管理、优化产业链信用管理、配备产业链协调员、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产业链智慧后续监管模式等10项管理措施;
    探索优化高新技术设备查验流程(将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及相关半导体设备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实施方案”2项探索业务,保障供应链进口通关效率),探索产业链保税一体化管理。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SK海力士半导体等4家上下游关联企业成为开展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业务改革试点企业。

相关报告
  • 《厦门: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5
    •  新华社厦门2月4日电(记者苏杰)我国半导体知名企业士兰微最近与厦门市海沧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布局国内首条12英寸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生产线和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高达220亿元,这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特色工艺领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猛。随着联芯、三安、紫光、通富微电、士兰微等一批行业龙头相继入驻,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涵盖IC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2017年完成产值近150亿元,增长近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居全国前六,设计产业产值增速位居全国第四。产业链招商成效明显,目前全市集成电路企业共计17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   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汇联表示,厦门将围绕通富微电、士兰微、联芯等已落地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产业垂直供应链,打造半导体产业一小时供应链。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从厦门的市情来看,以投资大、技术密集、集约用地、高附加值、发展前景广阔为特征的集成电路产业,适合在这里培育和发展,并能够成为厦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6年6月,厦门制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到2025年厦门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要达到1500亿元,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地区之一。
  • 《推动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 无锡高新区加码再布局》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3-11
    • 近日,无锡高新区召开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及专项政策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无锡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政策》”),为区域范围内从事集成电路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项目提供支持。 无锡高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最早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积极落实国家产业规划和省市部署,陆续出台多项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加快完善产业布局,健全产业发展生态。目前已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全产业链格局,2020年产业规模达989亿元,仅次于上海张江,位列全国第二。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无锡高新区加码再布局,立足先发优势,更多体现主动担当作为,明确以构筑完整产业结构、支持项目优先布局、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产业生态建设为四大突破口,“精细”设计、“瞄准”关键、“加力”扶持,以期助力突破发展瓶颈。 精细设计支持环节,增强企业获得感 围绕四大突破口,《政策》明确支持企业集聚、优质项目布局、关键领域企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链互动、企业兼并重组、新产品研发、企业资质备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关键人才引进和扎根、企业参加展会等10条具体措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政策》更注重“精细”,强调对产业发展全流程支持的精细设计和对企支持的精细服务。 主要表现在,支持范围不仅包括对流片等关键步骤,还明确将对IP购买、掩模版制作、公共服务购买、资质备案等其他环节进行补贴或奖励。 如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购买IP(硅知识产权)开展芯片研发,给予IP购买费用50%补贴。对从事集成电路EDA开发、IP核研发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的50%奖励。 “我们在确定《政策》支持环节时,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与我区产业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了区内企业发展现状和痛点,希望政策确实可行、行之有效,企业有获得感,产业有大进步。”无锡高新区工信局局长韩建中说。 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为例,《政策》明确,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行MPW(多项目晶圆)流片发生的费用,根据企业设立年限,最高给予70%的支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程批流片,最高按照该款产品首轮掩模版制作费用的40%和流片费用的50%给予支持;对通过本地企业进行掩模制版、流片的,最高按照该款产品首轮掩模版制作费用的50%和流片费用的60%给予支持。 瞄准突破与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不均衡、产业链存在短板是当前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政策》在起草编制时,明确将集成电路设计、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并为该领域企业引入、成长、研发及首台设备验证等多维度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实现产业突破。 梳理发现,在发布的10条支持措施中,每条均涉及对设计和装备产业的支持,充分彰显方向性。 如,对于新引进投资300万元以上的设计、装备企业给予5年房租全额补贴;对于集成电路关键专用装备企业自主研发的装备首次在集成电路企业验证或出售的,给予单台装备销售额的25%支持,一次性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政策》也兼顾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全面性,鼓励区内产业链互动。如对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行封装和测试的企业(不含关联企业),按照封测费用5%的比例给予支持;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开放产能为区内企业代工流片的,按照每片(折合8寸片)100元标准给予资金支持。 扶持力度下“狠手”,首增人才支持条款 项目与人才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此次发布的《政策》围绕这两大关键,部署“两个1亿元补贴”,对集成电路重大制造、封装、测试和材料等项目给予4亿元支持。 《政策》明确,对新引入的集成电路领域人才项目,参照《关于实施“飞凤人才计划”升级版的若干措施》进行支持,比例提升50%,三年内给予项目资金不超过1亿元;对企业新招聘的关键骨干、研发人才给予安家费,对在集成电路企业工作的副总经理以上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给予薪酬补贴。 “人才支持条款是首次增加的内容,支持幅度全国第一。其他地方的人才政策都是针对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补贴,比如30万年薪,个税地方贡献一般在5千元以内,我们补贴3万元,远大于个税地方贡献。对50万年薪,我们补贴6万元。对80万年薪,我们补贴10万元。年薪百万以上的我们的补贴额度则更大。”韩建中介绍。 关于项目优先布局,《政策》从三个层次提供支持,对设计及设计服务企业,以类似落地费的形式按企业3年内实缴资本的20%予以补贴;对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企业,除给予固定投资最高10%补贴以外,按照地方经济贡献,给予五免五减半奖励,相比国家新出台的两免三减半大幅提升支持年限;对制造、封装、测试和材料等投资超过5亿元的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不超过8%、最高4亿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