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上风电首个!这次是华电集团》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26
  • 9月25日,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风电运维养殖综合平台——“华电泓胜一号”在广东省阳江市开工建设。

     

    图片来源:中国华电官微

    据悉,该平台是一种新型抗风浪由清洁能源驱动的智能化深远海养殖、风电运维综合装备,采用海工平台半潜式结构设计,四角锚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台能力。

    搭载小型风机、光伏发电、储能模块实现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电系统,可长期稳定地为平台养殖生产、风电场运维管理、开展休闲渔业等提供能源支撑,实现低碳排放。

    而且,平台结合海上风电场运维需求,搭载40人的居住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办公室以及海上综合智慧中心,打造海上风电运维与海洋牧场运维深度融合产业模式。

  • 原文来源: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37175.shtml
相关报告
  • 《国内海上风电基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2
    • 3月19至20日,我国南海海域首批两台大直径单柱复合筒风机基础在三峡新能源阳江沙扒一期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安装完成,标志着三峡集团在海上风电新型基础应用上又迈出坚实一步,对解决海上风电浅覆盖层嵌岩基础施工有重大意义。 本次安装的单柱复合筒基础由三峡上海院设计,江苏道达海上风电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施工。该基础是国内首次应用在大型风机基础上,也是南海首个大直径纯钢型的新型基础形式,该批单柱复合筒基础筒裙直径36米,筒高9.5-12.5米,单柱直径达10米,总高度55.2-58.2米,总重约2200吨,通过吸力泵使筒内外形成压差,在负压的作用下沉贯入持力层。 由于国内单柱复合筒基础成功施工经验不足,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阳江项目团队对设计、建造、运输、安装下沉全过程严格把控。 充分考虑土体循环弱化特性,并对单柱复合筒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变形、沉降、土体刚度弱化、筒基贯入等进行多方面计算。 邀请业内经验丰富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把关及细化,确保运输、沉放、灌浆等施工过程有十足把握,提前落实好船舶等资源。 采用5000吨起重船“华西5000”和大型自航驳船“汇宗海”等大型船舶进行海上施工,并设计专用工装结构,精准控制吸力筒内外压差,保持水平度,在缓慢下沉过程中达到设计标高,首台施工,为了保障万无一失,整个施工过程放慢节奏,但两台基础全过程施工仅用40小时,全部负压下沉达到设计标高,最终水平度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在当前海上风电平价化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作为海上风电降本增效的利器,三峡集团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的重要指示精神,阳江项目团队将加强与设计院及各参建单位合作,深化海上风电技术的研究应用,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努力将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成为高质量精品工程。
  • 《112米!电气风电再破国内海上风电叶片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7
    • 7月5日,由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自主研发的S112超长海上风电叶片顺利下线。该叶片长达112米,是目前国内最长海上风电叶片,其下线标志着电气风电迈上了海上风机大风轮时代的新台阶。   风能捕获 稳定性高 采用高升阻比/低粗糙度敏感性的翼型族,叶片具备优异的风能捕获能力。 对复杂的环境具备高鲁棒性,能保证叶片在生命周期内具有高稳定性。 平台化设计 平衡最优 采用平台化设计方法,运用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技术,使整机效率和载荷达到最优平衡。 设计创新 安全可靠 采用弯扭耦合设计技术,将柔性叶片的变形耦合作为关键设计考量,保证叶片发电量和安全高可靠性。 按照国际最新标准IEC61400-5设计,对叶片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校核。 通过结构创新,将叶片重量降至最轻,使整机的成本及可靠性能达到最优。 材料优势 模块化设计 采用碳纤维叶片设计技术,充分发挥碳纤维材料的比模量高、比强度高等优势,使机组更加轻盈高效。 采用面向制造的模块化设计和界面融合技术,为未来提升批量制造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生命周期极致打造 依托DFX way®工程师思维,叶片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海上大叶片的生产、运输、安装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出这款极致的风电叶片。 “技术创新驱动,开发高竞争力的叶片产品,使叶片全产业链持续降本”是电气风电叶片设计团队的使命坚守。面对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与激烈竞争,作为国内领先的海上风机制造商与服务商,电气风电始终追求变革、不断创新,致力于以更优的解决方案满足海上风机对高可靠性的要求。 通过技术领先,为客户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通过极致研发与设计,努力为客户实现需求、成就自身,这是“精于风”的电气风电的使命与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