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_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利用超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学揭示了COVID-19感染的分类器》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6-03
  • 1.时间:2020年6月1日

    2.机构或团队: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剑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德国夏里特医学院、柏林卫生研究所、爱丁堡大学、德国Bernhard Nocht热带医学研究所

    3.事件概要: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 System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Ultra-high-throughput clinical proteomics reveals classifiers of COVID-19 infection”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是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急需现场护理诊断分类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ISO13485标准化和高流量液相色谱的超高通量血清与血浆蛋白质组学平台,以促进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实施。低成本工作流程可以让每个质谱仪每天定量180个蛋白质组,实现高精度定量,并减少了大规模和纵向研究的批次效应。研究人员将平台用于从一组SARS-CoV-2大流行早期住院病例中收集的样本,并根据世卫组织的COVID-19严重等级并识别了27种潜在差异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补体因子、凝血系统、炎症调节剂以及白介素6上游和下游的促炎因子。文章表示,总体而言,该平台支持常规蛋白质组学测定方法的开发,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产生有关COVID-19潜在治疗靶标的假设。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systems/fulltext/S2405-4712(20)30197-6

  • 原文来源:https://www.cell.com/cell-systems/fulltext/S2405-4712(20)30197-6
相关报告
  •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利用超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学揭示了COVID-19感染的分类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6-15
    •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 System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Ultra-high-throughput clinical proteomics reveals classifiers of COVID-19 infection”的文章。 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是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急需现场护理诊断分类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ISO13485标准化和高流量液相色谱的超高通量血清与血浆蛋白质组学平台,以促进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实施。低成本工作流程可以让每个质谱仪每天定量180个蛋白质组,实现高精度定量,并减少了大规模和纵向研究的批次效应。研究人员将平台用于从一组SARS-CoV-2大流行早期住院病例中收集的样本,并根据世卫组织的COVID-19严重等级并识别了27种潜在差异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补体因子、凝血系统、炎症调节剂以及白介素6上游和下游的促炎因子。文章表示,总体而言,该平台支持常规蛋白质组学测定方法的开发,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产生有关COVID-19潜在治疗靶标的假设。
  • 《基于新型超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的COVID-19感染的临床分类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16
    • medRxiv预印平台于2020年5月3日发布了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剑桥大学和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等机构的文章“Clinical classifiers of COVID-19 infection from novel ultra-high-throughput proteomics” 文章指出,COVID-19大流行是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战,其表现形式,传播和临床结果差异很大,因此迫切需要新颖的即时诊断分类器。本文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组利用新设计的基于低成本高通量质谱平台开发的COVID-19临床分类器。研究人员表示,该方法引入了新的样品制备流水线以及短梯度高流量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技术,有助于临床实施,并提高了样品通量和定量精度。为了提供对大规模血清或血浆样品的快速评估,研究人员报告了可区分轻度和重度COVID-19的27种生物标志物,,其中一些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这些蛋白质突出了补体因子、凝血系统、炎症调节剂以及白细胞介素-6上游和下游的促炎信号传导的作用。因此,新方法的应用将蛋白质组学从研究工具转变为快速反应并可适应传染性疾病暴发的临床技术。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