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发表了题为“The potential danger of suboptimal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的文章。
文章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对SARS-CoV-2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疫苗接种,以缓解因社会封锁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相关疫苗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且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没有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前试验。然而,候选疫苗的安全性评估不容忽视。
因SARS-CoV-2和SARS-CoV共有79.6%的序列同源性,使用相同的宿主进入受体(ACE2),引起相似的急性呼吸综合征。因此,在研制SARS-CoV-2疫苗时,应考虑对SARS-CoV免疫应答研究的关键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虽然抗体滴度通常被用作保护相关性的评价指标,但据报道,高抗体滴度和早期血清转化率与SAR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抗体反应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功能结果。高亲和力抗体可通过识别特定的病毒表位引起中和反应。尽管抗体通常是保护性的和有益的,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可促进病理,导致一种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现象,如登革热病毒和其他病毒的ADE现象是有相关研究报道的。并且,多种因素决定了抗体是否能中和病毒并保护宿主或引起急性炎症,包括抗体的特异性、浓度、亲和力和同型性。
因此,关键问题是确定哪些疫苗和佐剂能引起对SARS-CoV-2的保护性抗体反应。以往的研究表明,用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免疫小鼠,用MVA编码的S蛋白免疫恒河猴,用编码全长S蛋白的DNA疫苗免疫小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ADE或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学,可能是由于抗体产生的质量和数量较低造成的。此外,需要考虑疫苗在老年宿主中是否安全有效。例如,双灭活SARS-CoV疫苗未能诱导老龄小鼠产生中和抗体反应。此外,虽然明矾佐剂的双灭活SARS-CoV疫苗在老龄小鼠中引起了更高的抗体滴度,但它使IgG亚类偏向IgG1而不是IgG2,这与T辅助2(TH2)型免疫应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肺病理学有关。相比之下,小鼠实验的研究表明,亚单位或肽疫苗能够针对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内的特定表位产生抗体反应,从而产生保护性抗体反应。此外,SARS-CoV减毒活疫苗对老龄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最后,疫苗的接种途径也会进一步影响疫苗的效力。与肌内注射相比,经鼻注射编码SARS-CoV-RBD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可显著提高肺粘膜IgA滴度,降低SARS-CoV感染后的肺病理学改变。
因此,文章结论指出,随着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和机构齐心协力加速研制SARS-CoV-2疫苗,目前有多种候选疫苗(包括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阶段。最近对COVID-19患者的抗体反应的研究表明,在症状出现后的任何时间点,抗-N IgM和IgG的滴度都较高,且疾病预后较差。此外,高滴度的抗S、抗N IgG和IgM与更差的临床信息和年龄相关,提示抗体对某些患者有潜在的有害影响。文章认为,在评估SARS-CoV-2候选疫苗的安全性时,应充分考虑ADE的作用。除了疫苗方法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来对付这种SARS-CoV-2病毒。与疫苗诱导的抗体不同,单克隆抗体可以在精密的分子尺度上来设计。仍希望安全有效的中和抗体可以大规模生产,在未来几个月内交付给全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