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白垩纪-古近纪鲨鱼、鳐鱼和鳐鱼大规模灭绝的全球影响和选择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3-06
  • 最近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600万年前(Ma),标志着白垩纪—古近纪(K-Pg)边界。这一事件导致大量进化枝在全球发生大规模灭绝,并消灭了大型后生动物脊椎动物群。全球对多样性丧失的估算主要是根据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枝的属或科级数据推断的,这些数据可能无法反映K-Pg边界处灭绝模式的复杂性。使用偏差校正方法对海洋脊椎动物中的K-Pg灭绝模式进行全球物种水平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超过3200处化石和675种跨越晚白垩世—古新世间隔的物种,对白垩纪末期事件导致的板鳃类动物(鲨鱼、鳐鱼和鳐鱼)物种形成、灭绝和生态变化进行了量化。Elasmobranchs在白垩纪-古近纪边界减少了>62%,并且在古新世没有完全恢复。白垩纪末期事件引发了异质性的灭绝模式,鳐鱼和硬食性物种达到了最高的灭绝水平(>72%),而鲨鱼和非硬食性物种受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地理范围和/或仅限于高纬度环境的分类群显示出更高的存活率。由此,论文认为白垩纪-古近纪事件彻底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进化史。(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n2080
相关报告
  • 《Science | 捕捞油脂和肉类导致深水鲨鱼和鳐鱼不可逆的缺乏》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3
    • 2024年3月7日,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Fishing for oil and meat drives irreversible defaunation of deepwater sharks and rays的文章。 深海是人类活动无法触及的最后一个自然生物多样性庇护所。深海鲨鱼和鳐鱼是最容易受到过度捕捞影响的海洋脊椎动物之一。三分之一受威胁的深海鲨鱼受到有针对性捕捞,一半受到有威胁物种的国际肝油贸易的威胁灭绝。由于代际生长时间长、恢复潜力低以及几乎没有管理措施,数量急剧下降很难逆转。在实施捕捞限制、减少捕获副作用以及国际贸易管理的同时,深度和空间限制捕捞活动可能有助于改善保护情况。深海鲨鱼和鳐鱼需要立即实施贸易和捕捞规定,以防止不可逆转的物种灭绝,并促进这一受威胁的大型生物群体的恢复。 该研究揭示国际捕捞油脂和肉类贸易正在推动深水鲨鱼等生物资源的快速耗竭,为保护深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出了警示。该研究指出,尽管存在广泛的监管变化,但全球鲨鱼捕捞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强调了对于保护鲨鱼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紧迫性。
  • 《古海洋中氧的缺失曾引发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04-08
    • 在大约4.3亿年前的地球志留纪时期,全球海洋正在经历着与今天相似的变化。融化的极地冰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洋氧气浓度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下降。大约在同一时间,一场被科学家们称为“Ireviken”的全球绝灭事件导致许多古代物种的灭绝,80%的牙形虫(形似小鳝鱼)和一半的三叶虫都灭绝了。 最近,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这段时期的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缺氧与海洋物种的广泛灭绝有关。他们的研究指出,氧气的减少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期刊上。 尽管之前的其他研究已就“Ireviken”灭绝事件提供了大量数据,但没能够确切地证明这次大灭绝与海洋化学、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 研究团队创新性的开发了一种先进的多指标实验方法,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稳定硫同位素和碘的地球化学特征,对“Ireviken”事件期间局部和全球海洋氧的波动首次进行了详细地测量。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三个独立的地球化学指标,但是当你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集,可以了解从局部到全球范围的现象。 研究团队将多指标方法应用于内华达和田纳西两个较为重要地点的地质样本,这两个地点在物种灭绝事件期间都被淹没在古代海洋中。通过样本分析,海洋氧含量的变化与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起来,实验结果揭示了与“Ireviken事件”同时发生的全球海洋含氧量显著下降,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缺氧海水被带到更浅、更适合生物居住的地方,此时氧气的减少在物种大灭绝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这是海水缺氧与“Ireviken”灭绝事件之间存在可信联系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氧气的流失并不是普遍现象。全球只有8%或更少的海洋经历了严重氧气的缺失以及有毒硫化物含量的升高,这表明这些环境的变化不需要扩展到整个海洋系统就能产生巨大的破坏。 如今,就像4.3亿年前一样,海平面正在上升,海洋中的氧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结合当前的变化和过去灾难之间不断出现的相似之处,审视地球遥远的过去可以为未来如何应对灾难的发生提供指导。 研究人员表示,在未来的研究工作将中继续深入理解这些事件的异同,研究这些事件从灭绝到恢复时期如何演变,它们的严重程度以及与古代环境演化的关系,帮助弄清如何为未来做准备,以及如何才能减轻一些负面结果。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地质学会资助的。 (刘群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