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600万年前(Ma),标志着白垩纪—古近纪(K-Pg)边界。这一事件导致大量进化枝在全球发生大规模灭绝,并消灭了大型后生动物脊椎动物群。全球对多样性丧失的估算主要是根据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枝的属或科级数据推断的,这些数据可能无法反映K-Pg边界处灭绝模式的复杂性。使用偏差校正方法对海洋脊椎动物中的K-Pg灭绝模式进行全球物种水平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超过3200处化石和675种跨越晚白垩世—古新世间隔的物种,对白垩纪末期事件导致的板鳃类动物(鲨鱼、鳐鱼和鳐鱼)物种形成、灭绝和生态变化进行了量化。Elasmobranchs在白垩纪-古近纪边界减少了>62%,并且在古新世没有完全恢复。白垩纪末期事件引发了异质性的灭绝模式,鳐鱼和硬食性物种达到了最高的灭绝水平(>72%),而鲨鱼和非硬食性物种受到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大地理范围和/或仅限于高纬度环境的分类群显示出更高的存活率。由此,论文认为白垩纪-古近纪事件彻底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进化史。(熊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