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2-08
  • 1月24日上午,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神马股份公司举行。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共同为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

    作为全省首批建设的10家产业研究院之一,平煤神马集团希望研究院能尽快在绿色化工、高性能工程塑料、特种纤维、生物基材料等尼龙高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一批含金量足、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努力将产业研究院打造成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省级创新联合体。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平顶山高质量转型发展、推动我国尼龙产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相关报告
  • 《打造“556”产业体系,河南拟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20
    • 8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工信厅获悉,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556”产业体系,实施“六大提升专项”,打造“五强一优”要素保障生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强省。 《方案》更加清晰地提出了构建“556”产业体系,也就是做强5大优势产业、做优5个传统产业、做大6个新兴产业。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形成数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 在做强优势产业方向上,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5大优势产业能级。发挥电力、盾构、农机、矿山、起重等装备优势,建设万亿级装备制造基地。巩固传统食品加工优势,推动烟草、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冷链和休闲食品,建设万亿级食品制造基地。发展智能终端(手机)、智能传感器、计算机和服务器、汽车电子等,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巩固客车优势,发展乘用车和专用车,建设5000亿级汽车制造基地。发展超硬和新型合金材料、新型耐材、尼龙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建设50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2025年,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7%、50%以上。 在做优传统产业上,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5大传统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推动钢铁行业整合重组,布局铝、钨钼、铅锌等有色行业终高端项目。发展精细化工,建设现代化工基地。发展绿色墙材和装配式建筑,建成一批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发展时尚服装和智能家居,打造全国轻纺产业发展高地。到2022年、2025年,传统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保持在33%、30%左右。 在做大新兴产业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6大新兴产业。到2022年、2025年,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2%、25%以上。 《方案》围绕技术创新提升、基础能力提升、集群强链提升、融合赋能提升、区域协同提升、企业培育提升六大专项规划了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实施创新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打造沿黄科创走廊,发展一批“科创飞地”,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工业“四基”突破清单,建成一批智能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两业”融合工程;打造“双核引领、两轴支撑、三带协同”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引导各县(市、区)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企业梯队培育,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发展品质制造,打造一批河南制造精品。 在具体的要素保障方面,将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调整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集群、企业、项目、平台支持力度。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强化金融支持,稳步提升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主办银行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制造业“智鼎中原”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百名卓越企业家、千名核心技术人才、万名高级技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豫商精神。
  •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打造国家材料重大创新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1
    • 10月30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园区开工仪式在浑南创新路园区隆重举行。辽宁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辽宁省副省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出席仪式。唐一军省长和李树深副院长,共同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揭牌暨开工仪式由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主持。 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负责人、金属研究所所长左良在致辞中表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作为首批启动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材料领域以及东北地区的唯一一个国家研究中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金属研究所的信任和肯定,更是对金属研究所未来进一步攀登材料领域科技高峰的激励和鞭策。金属研究所将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努力为中心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及工作环境,全力保障中心科研及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 姜有为在致辞中表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是我国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也是支撑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对于建设“一带五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沈阳市将集全市之力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努力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交钥匙工程。同时还将围绕中心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服务保障,支持材料中心建立“3+3+2”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材料科学、材料智造、材料应用及协同创新跨越发展的全新格局,努力打造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卢柯在致辞中指出,国家研究中心深度契合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需求。它的建设和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加速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推动和牵引作用。希望国家研究中心要持续瞄准世界材料科技前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创新高地;要进一步凝聚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形成汇聚国际一流科技人才的智力高地;要不断创新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打造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李树深在致辞中提出,希望国家研究中心能够建设成为我国材料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高地,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世界级中心,成为重大科技任务的载体、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发源地、杰出人才的聚集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成为领跑者,在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的新兴交叉前沿方向上成为开拓者,真正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材料基础研究平台,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级科研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于2017年11月21日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组建。2018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及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共同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2018年4月14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组建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会,标志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将在原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和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优化整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材料基础研究平台,成为国家材料重大创新基地。 根据院省市三方共建协议,沈阳市已为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划拨土地684亩,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整个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建设规划面积18万平方米,力争2020年底完成。 辽宁省办公厅、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沈阳市办公厅、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国土规划局,浑南区政府,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沈阳分院,上海三盛宏业集团相关负责人,金属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徐岩,李依依院士、成会明院士以及我所职工和研究生代表,创新路园区承建单位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