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关2020年征税入库超1.7万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记者从25日召开的海关总署例行通报会上了解到,2020年全国海关征税入库超过1.7万亿元,超额完成6.5%,为中央财政收入作出积极贡献。

    据海关统计,2020年全年,海关征税入库17099.1亿元,增收1039亿元。其中关税2564.3亿元,进口环节税14534.9亿元,征收船舶吨税53.7亿元。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陷入经济衰退,我国进出口面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等严峻挑战,海关税源缩减。面对复杂的税收形势,全国海关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惠企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出各类税收措施,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表示,海关全年执行减税、自贸协定关税减让及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减退税2687.7亿元。

    此外,海关组织对集成电路、航空维修、原料药等19个重点行业产业开展专项税政调研,82项关税调整建议被政策主管部门采纳为政策调整方案,降低了抗癌原料药、医疗设备等商品进口关税,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满足了国内需求。

    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旅客年度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免税商品种类由38类增至45类。

    姜峰还表示,新政实施半年,海南离岛旅客累计购物约300万人次,增长六成,购物金额约200亿元,增长近2倍,吸引海外消费回流作用明显,带动海南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关全面开展征管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征管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征管质量,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8.99万亿元,增长8.7%。为优化进口结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大幅降低关税税率和增值税税率,进口商品综合税率由21.8%降至15.8%,降幅达27.5%,创历史新低。

    下一步全国海关将继续按照相关要求,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相关企业准确给予企业进口享惠,及时提供出口签证服务,为企业尽享协定优惠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相关报告
  • 《2018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将超 1.1万亿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3-12
    • 2018年我国将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并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整体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1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8年我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报告描绘出一份清晰的减税降费清单:   ——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   ——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稅前扣除上限;   ——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   ——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调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   ——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降低过桥过路费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我国率先大幅减税降费,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后劲。分步骤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   “实施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财政部税政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出台导向更明确、受益面更广的减税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 《总投资超300亿元!广州三年建成8万座5G基站》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6-09
    • 5月29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完成建设5G基站8万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到2022年,全市建成泛在、高性能、精益服务、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基础设施,渗透于生产、生活、科技、智慧城市各领域,投资乘数效应极大释放,成为激发地域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未来打造全国城市级数字新基建典范。   到2022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基础设施领先城市。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5G场景应用生态圈基本形成,5G赋能产业在重点领域实现集群化发展,5G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建成5G基站8万座,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培育200家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到2022年,构建全球顶尖的智能化“创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链”,推动形成50个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应用场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制造、应用和服务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到2022年,形成全球跨界融合型“智造名城”。形成国内领先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成为国家级网络空间核心基础设施,培育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0个左右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和工业软件。   到2022年,建成全国智慧充电设施的标杆城市。全市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全市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公用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将小于1公里。全市的充换电设施数量突破5万个,充换电站点突破4000个,充换电服务能力达到250万千瓦。   首批选定   10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行动计划提出,广州将支持培育一批应用示范,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交通、教育、医疗、公安、政务、应急、文旅、广电、农业等领域,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每个领域培育不低于两项精品应用。建立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库,每年滚动更新,首批开展十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择优对入库项目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等基础性建设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对首批10个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由市政府统一授牌。对于新建、扩建项目主体,鼓励与市、区合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灵活建设。   广州将推动政府部门主动开放公共示范应用场景,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推动交通、教育、公共安全、医疗、环保、司法、社会管理、社区、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优化升级,支持传统基建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实现以应用换投资,以投资换市场。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平台,建设陆、海、空、天智慧城市公共数字底座,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有序向社会释放公共数据。   编辑: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