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全力推进盐碱地变身万亩“丰产田”》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2-11
  •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全力推进盐碱地变身万亩“丰产田”。

    加强科研攻关。应用新型土壤改良等技术,开挖深度排盐沟、连续种植水田及耐盐蔬菜作物,筛选出甬优1540等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成功解决盐碱地土壤返盐问题。三年时间,复垦新增耕地5223亩,耕地水稻三年稳产400kg/亩。

    发展生态混养。探索“稻鱼”共生、“稻菜”轮作等模式,提升经济效应。稻虾、稻蟹共生亩均产值4000—5000元,水稻—西兰花轮种模式亩均产值8500元。

    推动链式发展。建设自动化育苗工厂、百亩连栋大棚项目、千亩大田蔬菜基地,装备4000立方米冷藏库、冷藏车等保险储运设施,布局智能化生产加工基地,推广订单式生产销售模式,打造海岛蔬菜聚焦区。目前年蔬菜种苗订单不少于600万株,西兰花年销售额不低于800万元。

  • 原文来源: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9/195916
相关报告
  • 《低产盐碱地变身丰收“主力军”》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30
    • 仲夏时节,“三夏”农事繁忙,山东省广饶县51万亩冬小麦迎来集中收获期。令人惊喜的是,曾经低产的盐碱耕地,经综合改造利用后,如今已成为丰收的“主力军”。 在广饶县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稻庄片区,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涌,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饱满的麦穗被卷入收割机,脱粒后的麦粒如金色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入运输车。 “今年小麦大丰收!我种的‘师栾02-1’品种,产量比往年高不少。正常年份,这个品种每亩产量约一千斤,今年每亩能达到一千二三百斤,而且收购价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两毛钱左右。”种粮大户侯永安满脸喜悦地说。 这片高产麦田,以前是轻度盐碱地,农作物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广饶县入选全国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名单后,投资2.02亿元,实施盐碱耕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修建桥、涵、闸等各类水工建筑物,硬化田间道路,衬砌渠道与排沟,增施有机肥、氮肥……一系列举措让盐碱耕地逐步蜕变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现在灌溉管道直通地头,水源充足,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小麦收获后能及时运出,特别方便,也为后续粮食生产筑牢了根基。”侯永安深有感触地说。 麦收现场,广饶县的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他们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指导农机手加快机收进度、减少损耗,提醒农户禁止秸秆焚烧,同时做好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全力护航“三夏”生产。 从盐碱滩涂到“黄金粮仓”,这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广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广饶县通过有机肥改良土壤、推广优良品种、强化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盐碱地效益,为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该县不断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新技术,通过农田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深挖沟渠排碱、配方施肥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地盐碱化程度,大幅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此外,当地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蔬菜、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在盐碱地上奏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 《开启盐碱地治理新模式 万亩绿州一号芦竹 “生态 + 产业” 示范工程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4
    • 2025年4月,天津市瑞恒茂新能源公司响应国家盐碱地治理号召,开启打造“黄骅市盐碱地改良种植芦竹‘生态 + 产业’示范工程”首期826亩试点项目,并正式吹响开工号角。这一项目将作为环渤海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重要实践,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瑞恒茂新能源公司精心培育的多倍体芦竹“绿州一号”,实现了“以种适地”的改良突破,推动盐碱地治理从被动的生态修复迈向主动的价值创造。 “绿州一号”能在含盐量达0.6%的土壤中茁壮生长,并且拥有一次种植持续收获20年的生长优势。配合瑞恒茂自主研发的淋盐剂、土壤调理剂与智能灌溉系统,可通过“以草养地”的可持续生态修复,实现盐碱地“以改促产”的协同发展,让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项目开工现场,总工程师王金山介绍:“经过持续种质优化后,瑞恒茂绿洲一号品种具有非常优秀的抗逆性。其作为生物质燃料具有极高的热值,达到3900 - 4400大卡/千克,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超过86%,既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又能制造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强大力量。” 此次开工仪式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热切关注,凝聚着各方期待。示范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收获40万吨及以上芦竹干基原料,创造产值2.2亿元。瑞恒茂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张德龙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以芦竹为纽带,采用订单式种植、保底回购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开展芦竹种植,使盐碱地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据悉,黄骅市芦竹 “生态 + 产业” 示范工程旨在通过改良万亩盐碱地种植芦竹,打造出生物质的 “矿山”,作为原料基地配套给天津氢基产业园、生物质零碳产业园,通过构建 改良-种植-加工-应用 的全链条模式,推动津冀两地产业绿色升级。“芦竹矿山”有望为天津引进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千亿级项目,成为生态产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