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盐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来改善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2-09
  • 炎症性肠病(IBD)涉及慢性炎症,上皮完整性丧失和胃肠道菌群失调。 尚未建立针对IBD的有效疗法。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评估了无机硝酸盐,有效的一氧化氮(NO)供体和微生物群调节剂的作用。 小鼠在其饮用水中用NaNO3(2 mM)预处理5天,并将NaCl用作对照。 收集粪便用于微生物群分析。 结果表明,口服硝酸盐饮食可以维持结肠的一致性,改善结肠的长度,保持体重,减少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并改善结肠和外周血中的炎性细胞浸润。 微生物群分析表明,硝酸盐调节了营养不良。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11920
相关报告
  • 《铂纳米颗粒作为葡聚糖硫酸钠诱发小鼠结肠炎的治疗剂》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0-21
    •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铂纳米颗粒(PtNP)的抗结肠炎潜力。 材料和方法:在5天右旋糖酐硫酸钠治疗期间和之后,每天一次通过灌胃法对C57BL / 6小鼠施用5、30和70 nm PtNP,持续8 d。 结果:根据体重变化,粪便的血液和稠度,结肠长度和组织病理学,PtNPs大小依赖性地减轻了DSS诱导的鼠类结肠炎。 PtNP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25和紧密连接蛋白的结肠表达来增强肠屏障功能。根据结肠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结肠和外周水平以及白细胞的外周计数,PtNP可减轻结肠和全身炎症。通过抑制脂多糖触发的促炎性介质(包括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产生,PtNP通过涉及细胞内活性氧清除和Toll样受体的机制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发挥了直接的抗炎活性。 4 /NF-κB信号抑制。粪便样品的高通量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PtNPs不利地改变了α多样性,Fimicutes / Bacteroidetes比例以及某些特定细菌的丰富度,从而导致肠道营养不良。 ——文章发布于2019年10月18日
  • 《南昌大学: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5-01-22
    • 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024年9月27日,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Shanshan Zhang及通讯作者聂少平教授、谢明勇院士在国际期刊《MICROBIOME》(JCR一区,IF2023=13.8)发表了题为“Bacteroides uniformis degrades β-glucan to promote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improving indole-3-lactic acid levels in alleviating colitis”(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β-葡聚糖(BG)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缓解作用,揭示了BG通过促进Lactobacillus johnsonii等有益菌的增殖,提高吲哚-3-乳酸(ILA)的水平,从而激活芳香烃受体(AhR)途径,最终缓解结肠炎。进一步实验显示,L. johnsonii通过与Bacteroides uniformis协同代谢,利用其降解BG产生的营养物质实现共生增殖。研究结果揭示了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的分子机制,为膳食干预治疗UC提供了新思路。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益生菌减少、病原菌增多等变化。膳食纤维因其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摄入膳食纤维可降低结肠炎发生风险,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β-葡聚糖是一种活性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并获得多项健康认证。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培养探讨BG调节肠道菌群,改善UC的潜在机制。 研究内容 (1)BG对结肠炎的缓解作用:通过给小鼠灌胃BG并诱导结肠炎,实验发现BG显著减少小鼠体重下降、缓解腹泻和直肠出血,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损伤。 (2)BG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BG显著增加了Lactobacillus和Bacteroides uniformis的丰度,恢复了DSS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 (3)微生物依赖性分析:使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肠道菌群后,BG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消失,表明该效果依赖于肠道微生物。此外,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BG调节的菌群对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4)AhR信号通路激活:BG显著增加了L. johnsonii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的水平,激活了AhR-IL-22通路,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和抗炎效果。 (5)共生代谢分析:L.johnsonii无法直接利用BG,而是通过与B.uniformis的共生作用,利用后者分解BG的产物(如烟酰胺)实现增殖。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揭示了BG通过L.johnsonii-ILA-AhR轴改善UC的机制,并阐明了L.johnsonii与B. uniformis的共生代谢关系。未来可进一步探讨BG在临床中的应用潜力,为基于膳食纤维的肠病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4-01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