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024年9月27日,南昌大学谢明勇院士团队Shanshan Zhang及通讯作者聂少平教授、谢明勇院士在国际期刊《MICROBIOME》(JCR一区,IF2023=13.8)发表了题为“Bacteroides uniformis degrades β-glucan to promote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improving indole-3-lactic acid levels in alleviating colitis”(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途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的研究论文。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β-葡聚糖(BG)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缓解作用,揭示了BG通过促进Lactobacillus johnsonii等有益菌的增殖,提高吲哚-3-乳酸(ILA)的水平,从而激活芳香烃受体(AhR)途径,最终缓解结肠炎。进一步实验显示,L. johnsonii通过与Bacteroides uniformis协同代谢,利用其降解BG产生的营养物质实现共生增殖。研究结果揭示了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的分子机制,为膳食干预治疗UC提供了新思路。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益生菌减少、病原菌增多等变化。膳食纤维因其改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摄入膳食纤维可降低结肠炎发生风险,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β-葡聚糖是一种活性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并获得多项健康认证。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培养探讨BG调节肠道菌群,改善UC的潜在机制。
研究内容
(1)BG对结肠炎的缓解作用:通过给小鼠灌胃BG并诱导结肠炎,实验发现BG显著减少小鼠体重下降、缓解腹泻和直肠出血,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损伤。
(2)BG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BG显著增加了Lactobacillus和Bacteroides uniformis的丰度,恢复了DSS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
(3)微生物依赖性分析:使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肠道菌群后,BG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消失,表明该效果依赖于肠道微生物。此外,粪菌移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BG调节的菌群对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4)AhR信号通路激活:BG显著增加了L. johnsonii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的水平,激活了AhR-IL-22通路,增强了肠道屏障功能和抗炎效果。
(5)共生代谢分析:L.johnsonii无法直接利用BG,而是通过与B.uniformis的共生作用,利用后者分解BG的产物(如烟酰胺)实现增殖。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揭示了BG通过L.johnsonii-ILA-AhR轴改善UC的机制,并阐明了L.johnsonii与B. uniformis的共生代谢关系。未来可进一步探讨BG在临床中的应用潜力,为基于膳食纤维的肠病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赏析
原文链接: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4-01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