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成像法测量3D打印金属的质量》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14
  • 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成像方法,可以分析3D打印金属零件的结构,以评估材料的质量。该系统使用一台光学相机、一个光源和一台自主开发的专有机器学习软件的笔记本电脑。相关研究发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上。

    大多数3D打印金属合金由各种微观晶体组成,它们在形状、大小和原子晶格取向上都不同。将这些信息映射出来,就可以推断出合金的性能,比如强度和韧性。为了分析这种微观结构,通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这是一个昂贵且耗时的过程。这些显微镜本身的价格在7.5万美元到150万美元之间。

    图注:NTU 助理教授 Matteo Seita 使用原型成像系统分析一块 3D 打印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另一方面,该团队所提出的方法涉及的硬件成本不到 20,000 美元。 该方法首先用化学物质处理金属表面,以揭示微观结构,然后将样品面向相机放置,当光源从不同方向照亮金属时,相机会拍摄多张图像。

    然后,该软件分析由不同金属晶体表面反射的光产生的图案,然后推断它们的方向。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Matteo Seita 说,“使用我们廉价且快速的成像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区分优质的 3D 打印金属部件和有缺陷的金属部件。目前,除非我们详细评估材料的微观结构,否则不可能分辨出它们的区别。”。

    图注:分析3D打印金属表面的独特晶体图案,将可能为通过增材制造制造的零件认证和质量评估铺平道路

    “没有两个 3D 打印的金属部件是相同的,即使它们使用相同的技术生产并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从概念上讲,这类似于两个原本相同的木制手工艺品可能各自具有不同的纹理结构。”

    Seita 认为,该团队的成像方法有可能简化 3D 打印或增材制造生产的金属合金零件的认证和质量评估。

    使用高功率激光熔化金属粉末并将它们逐层融合在一起是3D 打印金属部件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然而,微观结构以及印刷金属的质量取决于几个因素,这其中包括激光的速度和强度,在添加下一层之前分配的冷却时间,以及所用金属粉末的类型和品牌。

    该团队没有使用从获得的光学信号中测量晶体取向的复杂程序,而是使用一个神经网络,为其提供数百张光学图像以供学习。最终,它学会了根据光从金属表面散射的方式的差异,从图像中预测金属中晶体的方向。

    然后,他们测试了该方法,以创建完整的“晶体取向图”,该图提供了有关晶体形状、尺寸和原子晶格取向的全面信息。

    该团队目前正在与 NTU 的创新和企业公司 NTUitive 进行讨论,以探索成立衍生公司或许可其专利的可能性。

相关报告
  • 《探索 | 直接声音打印将改变3D打印技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10
    •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3D打印方法都依赖于光(光)或热(热)激活反应来实现聚合物的精确操作。一种称为直接声音打印(DSP)的新技术平台的开发可能提供第三种选择,该技术利用声波创建新的物体。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一过程。它展示了聚焦超声波如何在微小的空化区域——本质上是微小的气泡——产生声化学反应。持续数万亿分之一秒的极端温度和压力可以生成预先设计的复杂几何图形,而这些几何图形无法用现有技术制作。 MuthuKumaran Packirisamy说:“超声波频率已经被用于具有破坏性的工作,如激光消融组织和肿瘤。我们想用它们来创造一些东西。”他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Mohsen Habibi也是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 超精密反应 正如研究人员解释的那样,DSP依赖于悬浮在液体聚合物溶液中的微小气泡内的波动压力所产生的化学反应。Habibi说:“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使用某种频率和功率的超声波,我们可以产生非常局部、非常集中的化学反应区域。”基本上,气泡可用作反应器,驱动化学反应,将液态树脂转化为固体或半固体 微小气泡内的超声波定向振荡引起的反应很强烈,尽管它们只持续皮秒。腔体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0开尔文左右,压力超过1000 bar(海平面上的地球表面压力约为1bar)。这种反应时间很短,不会影响周围材料。 研究人员对一种用于添加剂制造的聚合物进行了实验,该聚合物被称为PDMS。他们使用换能器产生一个超声波场,该超声波场穿过材料的外壳,以液体树脂为固化目标,并将其沉积到平台或其他先前固化的物体上。传感器沿预定路径移动,最终逐像素创建所需的物体。可以通过调整超声波频率的持续时间和所用材料的粘度来操纵微观结构的参数。 多功能且具体 作者认为,DSP的多功能性将使依赖高度特定和精密设备的行业受益。例如,聚合物PDM广泛应用于微流体行业,制造商需要受控环境(洁净室)和复杂的光刻技术来制造医疗设备和生物传感器。 由于超声波穿透不透明表面(如金属外壳),航空航天工程和维修也可以从DSP中受益。这可以让维修人员维修位于飞机机身深处的零件,这些零件对于依赖于光激活反应的打印技术来说是不可控的。DSP甚至可以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远程体内打印提供相关医学应用。 Packirisamy说:“我们证明了我们可以打印多种材料,包括聚合物和陶瓷。” “我们下一步将尝试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最终我们希望使用这种方法复制金属。” 图:DSP概念和打印结果
  •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超大3D打印金属探试制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8
    • 经过20天连续工作,3月1日,中国石油首批采用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技术(SLM)成形的3个超大尺寸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在测井公司西安产业化基地加工制造车间成功下线。经检测,产品性能优良,抗拉强度提高6%,整体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基于增材制造原理,利用高能量激光束,选择性地逐行、逐层熔化金属粉末,直接成形复杂形状金属制件。 岩性密度测井仪探头长约800毫米,外径100毫米,表面为不规则弧形,并伴有多处圆弧线切面和多组高精度密封小孔,是测井传感器中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件。由于现场作业时,探头紧靠岩石壁,外壳磨损快,备件需求量大。以往采用传统减材制造方式生产该部件,需多台数控机床和多个辅助工装协同工作,涉及线切割、电火花、镗孔、深孔、车、铣、硬质氧化等12道工序,数控编程复杂、换产工序频繁,加工周期长、成本高。 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测井公司技术中心积极探索利用先进3D打印技术对超大机械部件进行整装加工。项目团队在粉末及成分控制、构件结构与位置优化、支撑设计与应力释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攻克了超大尺寸复杂结构零件3D打印常见的应力变形、开裂等难题,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使所打印的探头质量上乘,外形光滑,尺寸及形位公差均满足设计要求,一举打破了金属3D打印技术加工高精度、高强度、高复杂度超大尺寸测井仪器零件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