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呼吁进行存在争议的地质工程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1-17
  • 负责监督美国气候研究的政府办公室建议,应继续研究地质工程的两个领域,标志着联邦政府科学家首次正式呼吁研究存有争议的领域。此建议作为气候科学计划报告的一部分已送至国会,很有可能解除两个气候科学界的禁论,即(大气致使)地球冷却和(直接从空气中进行)碳捕集。但是,即使在新一届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成立后,对于地质工程研究的认可度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了解气候干预或地质工程,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后果很重要。”因此,研究人员近期可能会“确定未来干预实验的规模,并评估后果,在保证实验科学意义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最小化。”然而,“气候干预不能替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或适应气候变化,但一些气候干预可能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 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地球工程技术可用于消除大气中的碳,或防止太阳辐射增温效应,这可能成为延缓特朗普政府采取行动遏制碳排放的理由之一。

    不过,预测新政府会如何行动未免太早。气候工程评估论坛的合作经营者之一的国际关系教授Simon Nicholson说,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时,即使研究机构避免从事地球工程技术研究,美国情报界对于地质工程,尤其是其他国家是否在研制自己的行星冷却技术,可能仍保有兴趣,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可能会涉及许多国家。USGCRP认为地质工程面临国际性的挑战。报告称:“探究气候干预的可能性、局限性以及潜在的副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其他国家或私人部门可以不依靠美国政府独自进行干预实验。”然而,Nicholson担心纯粹把地质工程当作一个安全风险将很“危险”,因为它能够促进气候工程研究。他强调为了在公众和国际性的全球共同体之间建立信任,太阳地质工程研究应在学术界和政府科学家群体中保持开放态度。

    (刘雪雁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1/us-should-pursue-controversial-geoengineering-research-federal-scientists-say-first
相关报告
  • 《欧洲科学家呼吁建跨国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4
    •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为培养顶尖人才并将他们留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以色列和荷兰科学家联合发表公开信,提议在欧洲创建一个大型跨国研究所,专门开展世界级的人工智能(AI)研究。他们相信,这样做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并提振经济,也可使欧洲科学家在AI将如何改变世界方面拥有发言权。 拟建的AI研究所被命名为“欧洲学习与智能系统研究所”(Ellis)。该研究所将在英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主要研究中心,每个中心都将雇用数百名计算机工程师、数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参与国将把该研究所视为政府间组织,并为其提供资金。 提议建立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公开信中敦促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他们称,在AI方面,欧洲已经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目前全球大部分领先的AI公司和大学都设在美国和中国。公开信还称,尽管欧洲有少数几个“AI研究热点地区”,但“那些地区的几乎所有顶尖人才都不断受到美国公司的追抢”。 《卫报》去年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公司的这种“抢人”热潮已经对英国的大学产生严重影响。为赚取6位数的薪水,一些博士生已经放弃学业,前往美国技术公司就职。很多大学受到巨大冲击,失去了一整代有天赋的年轻研究人员。
  • 《中美欧科学家联名在Science发文,共同呼吁加强海洋大型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2-09
    • 2022年1月27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葡萄牙海洋与环境科学中心(MARE)以及意大利国际环境监测中心(CIMA)等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联名在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A sea of possibilities for marine megafauna”的Letter文章,旨在共同呼吁加强对海洋大型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已知的海洋大型动物有300多种,主要包括海洋哺乳动物(鲸类、鳍足类和海牛类等大致130个现存物种)、鱼类、海龟、鸟类和头足类动物等,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动物提高了初级生产力,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天然碳汇的作用,是海洋环境健康的指示种与旗舰种,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并通过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提供食物和重要经济价值。然而,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由于工业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航运交通、气候变化、过度捕捞以及从塑料到海洋噪声的污染等压力之下,约三分之一的海洋大型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加强对这些动物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为确保海洋可持续发展,国际上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海洋大型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例如中止捕鲸、设法恢复濒临灭绝的种群,以及在世界各地建立海洋保护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和《伯尔尼公约》(《保护欧洲野生动物和自然栖息地公约》)等国际协定促进了多个国家在海洋珍稀动物保护方面的协调行动,并且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对大多数濒危物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了确定。然而,尽管如此,许多海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仍然在持续减少。 近期,有十余个国家制定了短期目标,计划到2025年前,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海洋空间资源总量进行可持续管理。联合国已宣布“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简称“海洋十年”)。为达成海洋及海洋大型动物的保护目标,我们必须在综合海洋管理方面,大大增加高度受保护的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此外,必须大幅减少直接捕捞强度。为了减少误捕,渔业捕捞过程中应限于使用可接受的网具或使用传统渔具。为避免海洋垃圾的产生,应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以防止垃圾进入海洋环境。应修订国际法,促进有责任性、包容性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海洋旅游业,并推进对公海的充分监管。这些可行和有效的缓解措施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的承诺和责任空前一致。 原文链接:Filipe Alves*, Massimiliano Rosso, Songhai Li and Douglas P. Nowacek. (2022). A sea of possibilities for marine megafauna. Science. 375(6579), 391. DOI: 10.1126/science.abn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