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两项集成电路国家标准》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5-30
  • 据SEMI于5月28日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6号公告,《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封装-印制电路板共通设计结构》和《集成电路封装设备远程运维状态监测》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分别为8月1日、11月1日实施。

    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封装 印制电路板共通设计结构》国家标准由TC47(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该标准修改采用IEC国际标准:IEC 63055:2023,中国标准分类号为L30,国际标准分类号为31.180,目前正文没有公开。这一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无锡市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标准《集成电路封装设备远程运维 状态监测》由TC203(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文已经公开,其中提到远程运维是保证集成电路封装设备可靠运行、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主要手段,可实现对集成电路封装设备以及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状态监测、故障识别与诊断、预测性维护。编制本文件的目的在于统一集成电路封装设备远程运维运行状态监测过程的相关要求,让文件使用者有据可依,以实现对集成电路封装设备更加精准的维护和管理,促使设备功能更有效地发挥,提高应用效率。这一标准适用于机械打孔机、丝网印刷机、砂轮划片机、芯片贴片机、引线键合机等典型集成电路封装设备远程运维的运行状态监测,其他电子元器件生产线设备远程运维状态监测也参考使用。

    原文链接:https://std.sacinfo.org.cn/gnoc/queryInfo?id=E8261DDA41842E54E073557BFF2F9E7B

  • 原文来源:https://www.semi.org.cn/site/semi/article/f6f60427156c4f8a957ca7eab7e967bf.html
相关报告
  • 《两项虚拟电厂国家标准发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20
    • 两项虚拟电厂国家标准发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黄琳 夏周祺   2024/8/16 17:20:22   我要投稿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国网浙江电力 电力标准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日,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和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牵头编制的GB/T 44260-2024《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发布。这两项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虚拟电厂能有效调动分散的电力资源,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对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电厂管理规范》给出了虚拟电厂全生命周期的一般原则,规定了虚拟电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接入检测、注册并网、运行运营、退出注销和档案管理的框架性管理要求。该标准还把具体实施要求及细则空间留给属地,提升了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可落地性。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一方面规定了虚拟电厂的资源配置要求,针对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或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为电力系统提供备用容量、参与电能量市场四类应用场景,指导相关单位优化配置各类虚拟电厂资源;另一方面明确了虚拟电厂资源配置评估方法,对虚拟电厂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发挥指导作用。 据了解,《虚拟电厂管理规范》由国网浙江电力牵头起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该标准于2022年12月14日立项,今年1月9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广泛征集意见,5月18日修编完成形成报批稿。《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由上海电力经研院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等20家单位共同起草,先后组织10余次标准讨论会及评审会。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布《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的公告》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5-12
    • 【内容概述】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网4月16日报道,行政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已经2025年3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第7次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技监局标发〔1998〕181号)同时废止。 现将规定总则摘要如下: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和管理,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标准化经验,便利国际交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性技术文件)是指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引导其发展或者具有标准化价值的项目,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程序制定供有关各方参考使用的标准化文件。 第三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分为规范类指导性技术文件和报告类指导性技术文件。规范类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为技术尚在发展中的标准化对象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未来有可能转化为国家标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制定规范类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技术尚处于发展过程中或变化较快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或新模式; (二)采用国际标准组织或其他国际国外组织制定的技术规范和可公开提供规范。报告类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提供与标准化对象有关的数据、经验总结、发展趋势、检测报告等资料性信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制定报告类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具有推广或示范价值的标准化工作经验或做法; (二)国家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三)采用国际标准组织或其他国际国外组织制定的技术报告。 第四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定应当公开、透明,在制定全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第五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依法受到其版权保护,批准发布主体享有版权。 第六条 当确有需要,且国际标准组织未制定相关标准化文件,或其制定发布的相应标准化文件不适用时,可以采用其他国际国外组织发布的标准化文件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 采用其他国际国外组织制定发布的标准化文件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时,应当符合相应组织的版权政策,按照采用国际标准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如涉及专利,参照国家标准及专利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八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修订工作不予安排中央财政补助经费。 第九条 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具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