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 "八大战役"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29
  • 围绕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我省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这是记者6月25日从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获悉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则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细化,强调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

    环境污染防治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四川省结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具体组织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分别为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这些举措将使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更加明确,执行更有针对性。”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省明确了到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的具体目标: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考核基准年(2015年)下降18%,优良天数比例达83.5%,全面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3%,87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1.6%,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管网配套系统,实现超标废水零排放;全省实现所有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相关报告
  • 《四川: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5-31
    • “这是成都首个地下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减少近2/3,污水处理时间却大大缩短。”走进成都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座景观式公园映入眼帘:汩汩清泉从地下涌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碧绿的生态草塘。据承建该厂的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流程全在地下完成,地面则是集环保科普、休闲休憩于一体的活水公园。污水处理后尾水全部回用,不仅能控制水污染,还能每天提供10万吨高品质再生水。 生态发展关系人民福祉。近年来,四川把生态绿色发展作为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绿色为底色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加大治理力度 生态意识深入民心 “现在每逢大雨,山上流下来的水没那么多泥沙了。”望着满山绿油油的茶垄,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刘祥君感慨地说。 石坝乡三江村地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逢夏季,极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16年,石坝乡在三江村实施生态治理,栽植了1000亩茶叶。茶树根系发达,能很好地凝沙固土保水,当地气候也适合茶叶生长。从此,当地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好的生态是民生发展的前提,四川各地紧盯问题,铁腕治污。全省88座非法码头全部停止经营,非法采砂全面有效遏制。集中整治沿沱江磷石膏堆场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关停一批、搬迁一批、转型一批、入园一批等措施,整治3.5万余家。关闭或搬迁养殖场及养殖小区1.3万家,将21万家养殖场纳入监管。实施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集中开工683个污染防治重大项目,总投资1200多亿元。 作为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绵竹市有11座磷石膏堆场。绵竹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磷石膏堆场整治实行领导挂牌督导,2017年12月,磷石膏堆场企业聘请专家对8个2017年完成整治工作的磷石膏堆场开展了自行验收,8个堆场均通过专家验收。 行走在眉山市丹棱县的乡村里,家家户户房漂亮、院整洁,村村水清亮、路通畅。这样一幅美丽的农村图景,得益于近年来丹棱县探索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新模式。当地打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农户分布,按照“方便农民、大小适宜”的原则,统一布局、修建联户池、联组池、村收集站三级垃圾收集设施。 天刚蒙蒙亮,茂县凤仪镇茶山村67岁的村民余家华和村民志愿者背上平均30多斤重的行囊,朝着九鼎山山顶方向进发……2004年,当地村民和环保志愿者联合成立了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旨的“茂县九鼎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10多年来,协会已义务植树500多亩、人工种草1000余亩。2012年,协会获得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等单位颁发的“中国野生生物卫士行动”杰出卫士奖。 贴近民生需求 生态与增收齐头并进 初夏甘孜,绿意盎然,美景如画,静静的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缓缓流过…… 近年来,甘孜州根据地域多处在高山峡谷之间的现状,因地制宜,以山为“梁”,以水为“源”,“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思路,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 “今年我种了10多亩羊肚菌,非常畅销,收入20多万元。”丹巴县半扇门乡喇嘛寺二村村民袁强告诉记者。甘孜在高原山腰地带全力推进经济林木种植,大力发展干果、特色水果、林下产品等。在山下气候适宜的河谷地带,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9万亩,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8万亩,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过生态修复,魅力羌城让老百姓真正过上靠山吃山、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的日子。2017年,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北川接待游客6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7%;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27.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1元,全县整体顺利脱贫。 “以前网箱附近的湖水都是黑色的,到了夏天枯水期,闻者无不掩鼻……”青川县幸福村村委会主任沈连学回忆:大量网箱养鱼让白龙湖水质迅速恶化。2014年,为恢复白龙湖生态,青川坚决取缔网箱养鱼,2015年9月,全县网箱全部拆除,转而利用湖区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着力把环白龙湖示范带建设成为融园区商品性、观光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如今,当地生态与增收齐头并进:白龙江出境断面水质一直保持国家一类标准。30多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也从外出务工转向经营农家乐、垂钓服务等。 着眼精准扶贫 好生态成致富新门路 “在平武,生态扶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动力。”5月16日,阿里巴巴生态扶贫交流会在四川平武县举行,交流会上,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骏说,平武将作为生态扶贫实验的首个试点县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通过在保护地周边实施生态产品营销和产业技术系统化培训,用生态的方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生态好,种出的水果品质也好。”走进九寨沟县双河乡草坪村,村民宛桃云正在地里劳作。他家房前的果园里密密麻麻地挂着毛茸茸的猕猴桃…… 草坪村地处高半山,村民们靠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生,仅够维持一家人生活。宛桃云今年55岁,家里有8口人,老伴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没想到九寨沟县的生态环境还适合猕猴桃的生长。”看着挂满果实的猕猴桃园,宛桃云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前年种下的3亩猕猴桃全部成功挂果,丰产期每亩收入近两万元。 在小金县新格乡元营村,当地村民在果树下种植草莓。“草莓卖完了,大樱桃、苹果等特色水果又将陆续上市。”元营村第一家种植草莓的村民邹復兵尝到了甜头。在邹復兵带领下,种植草莓成为元营村村民脱掉“穷帽”的新门路,如今草莓种植户一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通江县是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62.5%,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被誉为“天然氧吧”。“贫困户争当护林员,既管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又拓宽了贫困人口脱贫的路径,可谓一举两得。”通江县林业站站长杨鹃说,通江县在15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聘1204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发放劳务补贴5000元。通过实行“县建、乡聘、站管、村用”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乡镇的管理机制,逐年让全县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生态护林脱贫一批”的政策红利,共护绿水青山。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30日 06 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26
    • 工信部节〔2018〕1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现将《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7月23日 坚决打好工业和通信业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切实履行工业和通信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在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工业和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工业和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强化技术创新,加强政策保障,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绿色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具体范围见附件)重化工业比重明显下降,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一)优化产业布局。落实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指导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产业合理转移。实施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目录。(部内产业政策司负责,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不再列出)加快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到2020年,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力争率先完成。推动河北省等重点区域城市钢铁企业通过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域外搬迁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结合钢铁去产能和废钢回收利用情况,研究支持引导电炉炼钢发展的政策措施。(部内原材料工业司负责)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过剩产能压减力度,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电解铝、铸造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指导和督促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有序退出。2018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钢铁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2020年底前,河北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部内原材料工业司牵头,产业政策司参与)加大钢铁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各地制定范围更广、标准更严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部内产业政策司负责) (三)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参与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排查和分类。(部内产业政策司牵头,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安全生产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电子信息司参与)支持列入整改提升的工业企业实施升级改造。(部内规划司负责) (四)实施错峰生产。重点区域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各地针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电解铝、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科学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并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加强错峰生产督导检查,严防错峰生产“一刀切”和扩大范围情况的发生。(部内原材料工业司牵头,规划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运行监测协调局参与) 三、加快推进绿色智能改造提升 (五)加强工业节能。持续开展工业节能监察专项行动,实现对重点高耗能行业全覆盖。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发布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发布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 (六)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磷石膏、冶炼渣、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名单,引导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指导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落实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力争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 (七)加强工业节水。提高重点流域和华北等缺水地区工业节水标准。(部内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大力推广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引导和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提高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和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 (八)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工程。利用绿色信贷和绿色制造专项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百家绿色园区、千家绿色工厂,推广万种绿色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加快节能与绿色制造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20年前完成百项绿色标准。(部内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大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力度。(部内装备工业司负责) (九)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行为,撤销相关企业车辆产品公告。配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快淘汰老旧车,2020年底前,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运营中重型柴油货车100万辆。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成渝地区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鼓励清洁能源车辆、船舶的推广使用。(部内装备工业司负责) 四、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产业 (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发展,加大先进环保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环保装备技术水平,为污染治理提供装备保障。在冶金、建材、有色、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以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 (十一)推广新能源汽车。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左右。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重点区域达到80%。(部内装备工业司负责)。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 (十二)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沟通协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地方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对表、积极作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 (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现有政策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税收、绿色信贷、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部内规划司、财务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 (十四)加强考核问责。配合中央编办、生态环境部,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政策法规司、人事教育司等相关司局参与)制定考核实施办法,考核结果纳入部机关各司局年度绩效考评范围。(部内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分别于每年1月15日、7月15日前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落实情况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部内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牵头,相关司局参与) 附件: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具体范围 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具体范围 重点区域具体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及雄安新区,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等;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汾渭平原,包括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示范区等。 重点流域具体范围:长江经济带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