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真核细胞周期期间的蛋白质组规模运动和细胞间隔连通性》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3-13
  • 2024年3月6日,多伦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Brenda J. Andrews课题组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Proteome-scale movements and compartment connectivity during the eukaryotic cell cycle的文章,研究人员通过对数百万活酵母细胞的图像应用两个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解决了细胞周期中浓度和定位的蛋白质组水平动态,分辨率达到~20个亚细胞定位类别。

    研究人员利用活细胞的高内涵成像,以高分辨率绘制了出芽酵母蛋白质组的时空动态作为细胞周期进程的函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将表达 GFP 融合蛋白的细胞的高通量荧光显微镜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自动细胞周期阶段分类和 22 个亚细胞位置类别的蛋白质注释。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评估酵母蛋白质组表现出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周期性,蛋白质在细胞周期期间的定位或浓度往往具有周期性,但通常两者都不是。个体细胞周期转变的特点是独特的时空蛋白质组特征,具有周期性浓度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控制,而那些具有周期性定位的蛋白质则参与细胞周期程序的生物物理实施。该研究的单细胞蛋白质组测量与细胞周期解析的转录组和核糖体分析数据的补充表明翻译后调节在确定细胞周期特异性蛋白质浓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研究人员将空间信息与动态蛋白质组浓度数据相结合,生成定量蛋白质通量图,并演示细胞周期解析的表型组学如何指导功能基因组注释。本研究提供了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蛋白质组动力学的全面视图,为探索与真核细胞周期相关的分子波动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所有数据均可在thecellvision.org/cellcycle访问。

相关报告
  • 《Cell | 细胞质分裂周期没有细胞核和有丝分裂的CDK/细胞周期蛋白复合物》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16
    • 2023年10月12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表题为Cytoplasmic division cycles without the nucleus and mitotic CDK/cyclin complexes的文章。细胞质分裂被认为依赖于核分裂和有丝分裂信号。该研究在果蝇胚胎中证明了细胞质可以在没有细胞核和有丝分裂的CDK/细胞周期蛋白复合物的情况下反复分裂。 Cdk1通常会减缓其他方面更快的细胞质分裂周期,与核分裂耦合,当解耦时,细胞质在有丝分裂前开始分裂。在发育中的胚胎中,CDK/细胞周期蛋白的活性可以授权有丝分裂微管(MT)的组织者,如纺锤体,细胞质分裂可以在没有中心体的情况下发生,而中心体是间期MTs的主要组织者。然而,在缺乏CDK/细胞周期蛋白活性的情况下,中心体变得必不可少,这意味着细胞质可以利用基于中心体的间期或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有丝分裂MTs来促进其分裂。 该研究表明,在未受干扰的果蝇胚胎发生过程中会发生自主的细胞质分裂,它们可能有助于在囊胚形成过程中挤压有丝分裂停滞的细胞核。该研究假设细胞质分裂发生的周期是由一个尚未发现的由CDK/细胞周期蛋白复合物自主的时钟机制控制的。
  • 《Cell|不同脑区和细胞类型突触多样性的蛋白质组景观》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1-06
    • 本文内容转载自“西湖欧米”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wY3X8etJU0BTwKUPNiXLQ 2023年11月1日,德国法兰克福马克斯普朗克大脑研究所的 Erin M. Schuman 团队在 Cell 上发表了新的文章 The proteomic landscape of synaptic diversity across brain regions and cell types。该研究主要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突触前端蛋白和质谱分析等技术,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细胞类型和脑区的突触多样性的蛋白质组,为突触功能、神经网络和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洞见。 神经元在突触上使用不同的蛋白组合建立突触连接,这些组合定义了突触的特异性、功能和可塑性潜力。然而,突触蛋白质组的多样性仍然鲜为人知。研究使用了Cre-inducible knockin小鼠模型,这些小鼠表达了荧光标记的突触前蛋白synaptophysin-tdTomato(SypTOM),用于标记使用不同神经递质的细胞类型形成的突触。约1800种独特的突触类型富集蛋白,并将数千种蛋白质分配给不同类型的突触。 研究分析了包括不同细胞类型(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不同脑区域(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以及使用不同神经递质(谷氨酸、GABA、多巴胺等)的15种突触类型。研究人员鉴定了这15种不同的主要突触亚型的蛋白质组成,这些突触来自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和脑区。通过比较这些突触的蛋白质组成,他们发现突触的蛋白质组成受细胞类型的影响远远大于脑区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之间有一些蛋白质是特异性的,这些蛋白质在不同类型的突触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异性的蛋白质可能在调节突触特性和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还构建了突触蛋白质-蛋白质相关网络,揭示了与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相关的特定蛋白模块。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与神经递质或不同突触类型相关的特定蛋白模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使用荧光标记的突触前端蛋白可能限制了可以研究的突触蛋白质组。此外,突触体的纯度可能受到技术方法的限制,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高度精细的技术手段,系统地揭示了不同细胞类型和脑区突触的蛋白质组成,这些发现对于理解突触的功能、神经网络的形成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