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季历史极端高温下我国近地表臭氧污染及气象成因分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1
  • 根据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和ERA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气象数据,本文分析了2022年夏季历史极端高温条件下我国臭氧(O3)污染的变化及主要的气象驱动因素。从空间分布上,2022年夏季全国O3浓度呈现明显的反弹,6月的华北地区、7~8月的南方地区较为明显;从长期趋势上,华北2022年6月O3浓度为2015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导致区域内平均超标21天;长三角和四川盆地2022年7、8月的O3浓度均是2015年来同期最高。从前体物变化来看,卫星数据显示2022年NOx排放相对于2019~2021年无明显的变化,同时南方地区HCHO柱浓度的显著升高与温度变化十分一致,表明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是导致O3浓度异常偏高的主要驱动因素。

    (注:原文连接可下载文章pdf)

相关报告
  • 《2022年广东省冬季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及潜在源区分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1
    • 为了解广东省冬季臭氧污染的气象成因,使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地面、垂直探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选取了2022年1月3~6日广东省臭氧中度污染过程与2015~2021年秋季(高污染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污染过程期间超标城市总数为8个,其中1月4日肇庆达中度污染(219 μg ·m-3);广东省ρ(O3-8h)平均值为123 μg ·m-3,较历史秋季平均浓度偏高了21%,但臭氧污染影响范围小于历史秋季污染过程.②风速偏小、日照时数偏长和局地环流影响下的气流回流效应是此次臭氧污染过程最主要的地面气象条件,气温偏低可能是这次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偏小的重要原因.③垂直探测表明,夜间至早晨的贴地逆温,配合下沉气流偏强、风速偏小,使得上午时段NO2浓度维持较高水平,进一步促使臭氧浓度增量比非污染时段偏高34.2μg ·m-3,残留层臭氧下传加剧1月4日臭氧污染.④气流轨迹分析显示臭氧存在水平输送和高空地面混合,近地面不同高度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此次污染过程受广东省本地排放影响较大.
  • 《严重干旱如何影响臭氧污染》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4-30
    • 从2011年到2015年,加利福尼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高温和低降水量形成了干热的局面。干旱条件会对臭氧空气质量产生复杂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研究人员分析了加州干旱之前、期间和之后两个受臭氧污染城市的数据。他们在ACS的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结论。 虽然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但在地面上,该分子对人类、动物和植物都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当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机动车辆排放物)与来自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发生反应时,会形成地面臭氧。异戊二烯是一种由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世界许多地方在夏季产生臭氧的重要因素。然而,植物还通过叶子中的孔隙吸收臭氧来降低空气臭氧水平。由于干旱条件影响这些与植物相关的过程,Angelique Demetillo、Sally Pusede及其同事希望在加利福尼亚干旱之前、期间和之后分别检查异戊二烯、臭氧的空气浓度、叶面积指数、二氧化氮和气象。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雷斯诺(一个靠近橡树热带草原和加利福尼亚州贝克斯菲尔德市的臭氧污染城市)的地面和卫星收集的公开数据。他们发现,在早期干旱期间,异戊二烯浓度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最严重的干旱条件下,它们下降了50%以上。干旱对异戊二烯的影响也取决于大气温度。研究人员发现,干旱改变了臭氧的生成,使得该过程对异戊二烯和其他受干旱影响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减少在化学上变得更加敏感。在严重干旱期间,这些因素导致预计的臭氧产量总体减少约20%。然而,这种减少被植物臭氧摄取量的相应减少所抵消,导致在严重干旱期间臭氧水平仅降低6%。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对臭氧污染的影响是复杂的,取决于干旱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