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已得到广泛认可。尽管对由单次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地震序列和多次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的地震响应仍缺乏了解,并且多次地震下的动态弱化机制仍缺乏实验结果的支持。为了探索它们的地震响应特征和触发机制,成都理工大学胡伟教授团队探讨了多次地震事件引发的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动态削弱机制。
通过使用0.2-0.4毫米玻璃球在干燥条件下(室温湿度下)进行了不同振幅的多周期振动环剪试验,并通过动态三轴弯管系统分析了剪切模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过程中发生了同振滑移,并且随着振动周期的增加,样品在振动后逐渐滑移,最终导致加速失稳。由于振动周期的增加,样品从固态-半固态转变为液态。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剪切模量随着连续的振动周期逐渐减弱。多周期振动引起的样品剪切强度的弱化受到振幅、振动时间以及两个振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影响。
研究为了解多周期振动下颗粒材料的动态响应特征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多重地震事件引发的滑坡的复杂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1]。
[1] Phase‐transition variations in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multi‐period vibrations: Implications for triggering landslides after multiple
earthqu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