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磨刀石”里“挤石油” 科技促“旧田播良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24
  • “岩心取自于千米以下地层,形成于万年之前,拿回家即是块上好的‘磨刀石’,而致密油的开采就是在磨刀石中‘挤油’。”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副厂长、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王柏霖形象地向记者描述着开采致密油的过程。

    王柏霖介绍说,石油是按照相对密度和黏度划分为常规石油和非常规石油两大类,常规石油储藏在如“冻豆腐”的空隙中,致密油是一种非常规石储藏在类似与我们家中“磨刀石”这种致密砂岩缝隙中,油性黏度高、密度大、低孔低渗的特点,勘探开采难度非常大。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石油资源国在寻找其他可替代石油资源的同时,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我国致密油储量占可开采石油资源的五分之二,在长庆油田已探明致油储量达30亿吨,主要分布在甘肃陇东和陕西姬塬地区。

    王柏霖说,从“磨刀石”里挤出致密油气,必须依靠先进科技。长庆油田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形成一系列致密油勘探、开发成熟技术,在陇东已建成“国家级致密油开发示范基地”,为我国致密油持续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在长庆油田国家级致密油示范区建成的我国第一座致密油无人值守联合站,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方面都大大显著提升。”城壕作业区经理陈旭峰介绍说,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油田新型勘探开发和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变,标志着油田开发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针对陇东油区黄土塬沟壑纵横的地貌特点,长庆油田从2010年开始试验,先后在陇东开展了大斜度井定点多级压裂和直井井筒再造试验,探索形成了水平井优化布井技术、致密油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致密油注水吞吐补充能量开发技术等技术体系,为致密油长远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随着油气开发技术及建设工艺的不断创新,在油气大幅度增产的同时,长庆油田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放在与油气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

    “大井丛组合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王柏霖介绍说,今年通过“旧田播良种”的优化组合方式,在老井井场上扩展钻大斜度新油井,目前已在12个老井场上组合新井255口,平均在每一个老单井场就组合了11.6口,使老井场再利用率达到54%,与以往常规井场组合模式相比,少征借井场40个,节约土地870亩。

    “单井场组合数的增加,减少了区域内井场数量,通过井场数字化的配套,实现中心站管理模式,减少了驻井与巡井的工作量,降低基层员工劳动强度,为落实好基层员工减负起到积极作用。”王柏霖说。

    长庆油田1970年成立至今已勘探开发近50年,在年产5000万吨上已连续稳产6年。2019年提出了“二次加快发展”的重大思路和规划目标,针对“三低”油气藏开发难题,长庆油田深挖老区稳产潜力,加快新区上产速度,努力提高采收率,推动油气田开发提速提效。目前,长庆油田在开发区块内部署的钻井已陆续开钻,随着致密油规模开发建设,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也将成为长庆油田致密油开发建设主战场之一,成为稳产上产的接替区。

相关报告
  •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九厂连续9年稳产100万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9
    • 2020年12月31日,随着最后一天完成产量统计,数据显示,长庆油田采油九厂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考核任务,标志着该厂连续9年实现100万吨以上硬稳产,为油田公司6000万吨做出积极贡献。 “先算后干、算赢再干”,8个字记录了该厂化危为机、奋力作为的坚实足迹。面对疫情、低油价双重叠加的复杂形势,如何探索新增长点,聚力答好采油九厂超低渗透开发高质量发展答卷? 释放创新“引力”业务结构多点开花化危为机的力量来自正视困境、创新突破的勇气。聚焦提质增效“动力源”,该厂着力深化业务体制改革,推出了压缩机构、扩充业务、盘活资源、优化业务、简政放权等一揽子改革举措,实现了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运行更加高效、履职更加到位,激活了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持续的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党员干部带头直插生产一线,查问题、摸产量、订措施,一起研究筹划提质增效工作,厂内完成8个降控实现路径、71项降本增效指标,20个降控领导小组促成基层算好小账管好大账,基层干部进站入井,包产量、包安全、保效益等成功在井站操作。与公司合作的提高采收率项目,建立规范现场试验管理,通过对耿271、新193两个区采收试验,含水分别下降了4.02%、7.5%,递减率下降了4.9%、18.5%,累增油4406吨,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1-11月份,该厂单位运行费较上年下降4.2%,超额完成公司3%的降本增效考核指标,圆满完成公司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聚力突破以“三位一体”推动攻坚创效 “先算后干、算赢再干”这是采油九厂厂长张营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积极做好“增、减”文章为抓手,该厂成立8个老油田降递减、油水井措施、再制造及修旧利废等重点工作项目组,通过定期督办、定期汇报、定期通报以及加强考核,重点工作高效推进。 “督办工作常态化,检验的就是‘行不行’和‘干不干’的问题,真刀真枪拼速度、提效率,没有干不成的事。”该厂按照“预期增油1吨以上+成本投入有效益”的标准,实施厂领导牵头、地质工艺结合、作业区参与的“三方会审”制度,筛选可实施井,从源头把控措施效果,暂缓各类投入大、预计增油效果小的方案115口,选定了吴410北部单元等4个低产区,实施强化注水加快能量补充,优先“短、平、快”浅层井治理,今年浅层井占比达到55.4%,为历年最高,实现了“少干多增”。 坚持“产量、效益、安全”三位一体,该厂以效果效益为主线,开展“三项研究”,坚持“三个优先”,通过精细选井选层、潜力区培养、低产井效益治理、万口井复产等手段,实现了“少干多增、提升效益”,同比井均日增油由0.59上升至0.95吨,单井费用由29.3下降至25.1万元;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清单,推进专业对标审核与检查,实施岗位审核、交叉审核,从根本上防范安全风险;高标准做到绿色环保生产,投入437万元对94座大站大库、251座井场及道路、村庄、河畔等环境敏感区进行专项治理,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实现作业环境的“质”的提升;坚持生产攻坚常态化,百米水平段产量评价分析更具科学化。 正是依靠这种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同期对比,全厂Ⅰ类油藏由9个上升12个,整体保持I类开发水平。控降费用9313万元,完成控投降本目标进度的106%。 奋起作为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提质增效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我们要破思想之冰、解观念之困,通过‘大讨论活动’达到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找准差距补齐短板的目的,各单位要不等不靠解决生产重点难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该厂“大要有大的样子”大讨论活动会上,干部员工纷纷表态,迅速形成了“众人拾柴、攻坚冲刺”的生产热潮。 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在生产一线,到处都有党员先行、骨干带头、青年紧跟的生动画面:成立项目攻坚小组,深入推进“勘探开发、地质工艺、生产建设”三个一体化,产能建设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建立5个创新工作室,对废旧物质进行二次利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益;在可溶桥塞分段压裂调整为水力喷射分段压裂,百米水平段日产能2.7吨,达到历年水平井百米段最高产能;针对油藏开发中存在主要矛盾,以抓实精细油藏描述、试井解释两项研究,破解油藏稳产难题……全厂上下铆足干劲,甩开膀子,以决战决胜姿态冲刺全年红。 “以业绩论能力,以实干论水平”,该厂坚持把工作业绩作为试金石,鼓励党员干部员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每月评选“月度产量超产之星”,仅原油产量超产奖励总金额达234万元,真正让业绩与“面子”“票子”挂钩,全力推进稳健发展建设稳产九厂上新台阶。
  •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撬动页岩油高效开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6-25
    •   6月15日,位于甘肃陇东的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华H100平台,5部钻机正在开足马力快速钻进,31口水平井将在6月底全部完钻。以这个平台为代表的5个页岩油大平台,通过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了甲乙方双赢的局面,对油田来说百万吨产能投资降低30%,对服务方来说劳动生产率提高40%。   随着常规油藏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页岩油已经成为下一步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也是新的效益增长点。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长庆油田专门设立页岩油(产建)专项办公室和一体化协同研究中心,涵盖机关部门、科研单位及协作单位,与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一起,实现地质工程多专业多学科高效融合。   以部署井位为例,地质人员以前主要依靠收集、整理、分析钻井各类资料来预测评估,资料共享程度低、精准度不够,影响效率。而现在,在部署之前,地质人员借助工程技术手段,首先采用三维地震将地下情况摸清摸透,精细刻画构造,更加精准全面地了解储层发育情况。基于储层分类评价、黄土塬宽方位三维地震、水平段储层分段分级精细评价等多学科一体化甜点优选技术,应用这项技术优选平面、纵向、水平段甜点,目前页岩油示范区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83%。   对标国际一流石油公司,长庆油田自主研发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DS),将钻井、随钻测试生产数据实时共享给地质、工程、地面等专业队伍,实现了现场数据实时传输,后台系统自动预警,远程专家决策指挥,提高决策支持水平。   “6月,长庆水平段长度首次突破5公里,创造了亚洲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新纪录。这是继2018年水平段长超过3公里、2019年水平段长超过4公里(4088米)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油田公司高级专家、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吴志宇指出,“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更新,而是甲乙方联合攻关的自我超越,更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结出的硕果。”   参与设计华H90-3井的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良丙告诉记者,这口井最直接地体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效果。在开钻之前,他和地质团队提前动手,为了做好井位设计在现场井上驻扎了1个多月,从三维地震、测井曲线上识别断层,做好风险提示,督促工程队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备足防漏防喷材料,优化泥浆配比,替工程队伍抢工期。当打到2600米水平段、急需较大幅度调整轨迹时,地质工程齐发力,采用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根据储层倾角,让钻头精确制导寻找甜点,提升了钻井速度及施工质量。最终这口井仅用75天,井深达到7339米,油层钻遇率高达88%。地质方面,成功实现更多地动用地下储量;工程方面,行业首次采用水基钻井液、双漂浮套管下入技术,实现超长水平段井的优质安全钻完井。工程技术的突破,也为地质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特别是在水平井部署上,从水平段不超过800米到现在的5000米,在有地震技术准确识别储层之后,水平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