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法研究学院》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06-03-17
  • The IWRLI promotes academic research, postgraduate teaching, advisory service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area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aw of water resources.
  • 原文来源:http://www.dundee.ac.uk/iwlri/index.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违背国际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6
    • 日本政府强称其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很安全,完全无法让人信服。日方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是对国际法义务的背弃 当前,日本政府正在强行推进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日方此举将给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风险。日方不顾各方反对,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十分不负责任。 尽管日方表示将把核污染水中氚的浓度稀释后排入太平洋,但在韩国国会举行的关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海外专家讨论会上,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教授费伦茨·达诺基—维瑞斯表示,东京电力公司的样本数据只在多种放射性物质中选择了氚,偏向性非常强,谬误百出。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强称其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很安全,完全无法让人信服。在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之前,日方应向周边国家公开有关核污染水的信息,让各国通过对核污染水扩散进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验证日方计划的安全性,但日方并未能做到这些。 保护全球海洋环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国际法规定的义务。1972年,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国际社会第一次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和系统的规定。根据该公约,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并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其按照公约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日本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应遵守公约规定。此外,日本政府早已加入《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日方在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前,应认真审视其在有关国际条约下的义务。日方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是对国际法义务的背弃。 日本公布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来,韩国各地民众纷纷举行集会表达强烈抗议。济州道居民多次前往日本驻济州总领馆前进行抗议,敦促日本政府尽快撤回核污染水排海的决定。全罗南道丽水市议会强烈谴责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为。该市议会发表声明指出,日本政府以经济理由回避专家提出的多种核污染水处理方法,只选择可能引发人类大灾难的最坏的方法,将犯下巨大错误。韩国政府应与国际社会合作,采取一切措施,敦促日本撤回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不仅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风险,还可能威胁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日本政府应认真倾听各方声音,停止强行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亲水又亲油”的新型海绵面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9
    • 能让海绵如吸水一般快速地吸油吗?这恐怕是在众多漏油事故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最快捷、最简便的处理方法。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纤维素和石墨烯的特性,通过浸涂法获得了超亲水超亲油的新型海绵。这种“双亲”海绵在油水分离领域,特别是海上漏油事故以及受到油污染的各类水资源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组致力研究纳米纤维素和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纳米纤维素与二维石墨烯片层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石墨烯基多孔材料通常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以及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   “正是这两种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有效促进了石墨烯在海绵内部的扩散和表面吸附,使普通海绵能够达到具有超双亲的表面特性。”中国科学院金属所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组刘冬艳副研究员说,这也是国际上首次通过浸涂法直接获得的超双亲聚氨酯海绵材料,“接触角度为零,表明水或油滴在材料表面时,会迅速达到铺展和吸收作用,接触角度越小,说明材料的吸收能力越强。”   据悉,新型海绵能迅速吸附水和油,对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的多孔弹性材料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在催化剂载体和智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望获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