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民族医(关岭)首届百医大会举行》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 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7-09
  • 7月4日,贵州省2024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民族医(关岭)首届百医大会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举行,会议旨在深入研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战略方向,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总顾问张伯礼宣布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作学术演讲。安顺市委书记杨昌鹏,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致辞,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安仕海讲话。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中药材专委会会长、北药集团董事长公晓颖,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邬卫东发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孙晓波,副市长潘登岭出席会议。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彦青主持会议。关岭自治县委书记韦朝虎致欢迎辞。

    张伯礼说,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拥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希望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加大对研究中心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为保护中药民族药新质生产力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杨昌鹏说,近年来,安顺市坚持把中药材作为主导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全力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钟灵毓秀的安顺,孕育了天然的“药物宝库”;开放包容的安顺,培育了繁荣的“药业生态”;锐意创新的安顺,展现了光明的“医药前景”,在大健康风潮的引领下,安顺中医药产业前景光明、未来可期。我们坚信安顺独特的资源禀赋、完善的产业链条,必将成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沃土、兴业福地。诚挚欢迎各级领导、专家,各位企业家到安顺畅游美景、考察指导、投资洽谈、共兴药业。安顺将以最好的资源、最佳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助大家事业蒸蒸日上。

    方涛在致辞中说,中药材是贵州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打造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大健康产业。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对于提升贵州省中药材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省农业农村厅将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借助院士及专家团队的科研优势,开展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推动中药材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省农业农村厅将全力以赴支持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确保研究中心能够顺利运行开展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贵州天麻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助推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仕海在讲话中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我们要坚持资源赋能,强化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坚守科技赋能,强化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坚持品牌赋能,深耕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坚持融合赋能,实现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按照“富矿精开”和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要求,聚焦“大品种、大品牌、大市场、大物流、大仓储”,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政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充分引智引力引资,加强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www.zyctd.com/zixun/204/1059195.html
相关报告
  • 《共赴未来!首届数智云药生态链合作伙伴大会举行 全国中药材企业》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1-11
    • 云南网讯(记者 赵琳)11月7日,云南白药集团联合文山州三七中医药发展中心共同举办“数领未来 智启云药——首届数智云药生态链合作伙伴大会”。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科技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文山州委、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邀请了20余家中国中药制药头部企业,云南省种植企业及金融、科技、物流等产业链合作单位,以及文山州中药材种植户代表参与,旨在共同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完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上,云南白药“数智云药”平台正式启动,并举行了数智云药生态链合作伙伴入驻仪式。“云南白药“1+1+N”中药材产业体系中首个产地项目“数智云药(文山)交易中心”也在大会上正式亮相。 “数智云药”平台开启产业生态链合作新模式 今年,省委等提出把中药材产业打造为全省支柱产业的目标。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表示,云南白药集团锚定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坚定持续深耕‘药’这个产业根基,全产业链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白药集团将积极践行链主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携手同行助力中药材产业升级。 会上,云南白药“数智云药”平台正式启动,平台深度聚焦文山州道地药材三七,以数据为核心,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精准服务,推动资源与能力、产品与服务的跨界融合与重塑。平台面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全面开放,面向行业监督部门、税务部门、海关全面开放,面向金融机构、物流企业、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全面开放。 云南白药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涛介绍,云南白药率先实行了数据资产交易机制,通过“数智云药”平台,每个产业合作伙伴都可以随时转化为商业主体和连接器,形成“平台+伙伴”的生态体系。 何涛表示,云南白药集团将借助数智化技术优化产业链,实现“优质优价、持续供应”,三七原料产品品质稳定、全程可溯。三七是云南白药集团的重要战略品种,下一步,云南白药集团将从种植、加工、应用、市场等四个维度发力,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做强做大三七全产业链。 会上,多名专家围绕产业发展进行分享交流。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施蕊从林下中药材种植与生态效应阐述了林下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云南白药武定基地为例介绍了土地资源运作机制。上海数据交易所重大疾病数据行业中心副主任朱春荣在会上向大家展示了在雷公大模型的支持下,与白药合作打造的中国中药材数据空间,以期成为中国中药材产业链数智化典范。 数智云药(文山)交易中心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大会当天,云南白药“数智云药”平台首个落地项目“数智云药(文山)交易中心”正式亮相。该项目是云南白药“1+1+N”中药材产业体系中首个产地项目,包含了数智云药(文山)加工示范中心与数智云药(文山)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设置鲜货区、服务区、商务区、交付区,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覆盖种植端、加工端、流通端、商务端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实现了中药材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可追溯,确保了产品品质和交易的公平公正。此外,交易中心还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交易体系,实现中药材的现代化运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事业群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易中心期待吸引更多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企业及投资者加入,共同构建高效透明的交易环境、开放共享的中药材产业生态,提升中药材交易的效率和公信力。 广西梧州中恒集团中药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冰在分享中提到,中药产业数字化等新业态、新模式亟待发展,云药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加快数字化、绿色化的变革。云南泽润三七种植有限公司总裁文智弘表示,作为生态合作伙伴,泽润三七将围绕产业链链主云南白药建设云药“第一车间”,携手全产业链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数智云药(文山)中药材加工示范中心在趁鲜加工生产线新开发了中药材AI识别分拣系统,通过对三七特征的深度学习,该系统可根据要求进行智能高效分拣,建立中药材核心外观特征大模型,使抽象经验量化传承。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分拣效率,系统昼夜工作,降低了人力成本。 云南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品种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道地药材主产区。作为中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围绕“高起点发展种业、高标准发展种植、高能级发展加工、高层次发展市场、高站位打造品牌”的五项目标,积极发挥链主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全力为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做好支撑者、服务者,携手同行助力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将云南省道地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优势,持续擦亮“云药”金字招牌。
  • 《泸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头人”从药农变商人》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平台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08-06
    • “稍等我几分钟,马上到。”7月23日上午10时许,泸县百和镇骑龙村一处田块,一辆采收机正配合着多位村民,完成近4亩田的白芷采收工作,正在技术指导的泸县百和镇乡村振兴乡贤联谊会副会长、骑龙村特聘村主任姚静接了一通电话,便匆忙放下手中的铁耙,从白芷采收的田间,赶到中药材初加工厂房,与一家前来洽谈合作的医美公司碰头。 从田间生产一线到加工厂房的距离不算远,驱车不到10分钟。在此期间,姚静也从一位药农身份切换为商人的角色前去“赴约”。 烈日下,刚从土地里挖出来附着了深褐色泥土的白芷,被村民平铺于晾晒场中进行晾晒,阵阵药草青气蔓延于此。 “近段时间是白芷采收的关键期,白天采收,晚上烘干,为后续中药材加工生产销售做铺垫。”泸县百和镇骑龙村白芷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任志伟介绍着,刚挖出的白芷晾晒近24个小时后可去除40%的水分,再放进烘箱经过12个小时的烘干就可密封装袋储存,便于销售和加工。 “为了增加白芷的附加值,不只停留于中药材种植上,此前,已和多家高校达成合作,研究白芷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并试验成功,近段时间准备投入生产,拓展医美产品的市场。”姚静笑称,自己不止要成为“懂行”的药农,也要善于角色转换,成长为一名“远虑”的商人。 除了百和镇乡贤会副会长、骑龙村特聘村主任的身份,姚静也是县人大代表,村上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带头人”,不仅成立了四川卢川中药文化产业园,带动全村超4成的村民种植中药材,也辐射动员了周边镇,以及重庆永川区等万亩中药材种植,销往重庆、河北、山东、广东等地。 据介绍,百和镇有悠久的种植中药材的基础,且气候、土壤等比较适宜白芷、黄精等中药材种植。 “以往村民自己种植中药材,但由于种植不规范、储存不当等问题,卖不起价。现如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底价收购等已成体系,村民们不仅有了发展信心,回收价格也实现翻番。”泸县百和镇骑龙村村支书、主任杜冬梅说。 当前,泸县百和镇骑龙村已建成晾晒场地6000平方米,初加工厂房1500平方米,烘干线2条,为延伸产业链,当地还打造了中药材展示体验馆、中医药科普学习的百草园和农事体验园,实现“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 放眼泸县,不止百和镇骑龙村白芷中药材种植基地在打破药材产业链单一的问题,泸县福集镇石鸭滩村结合旅游观光建成了规模成片黄栀子药材基地,每年栀子花开的时候有上万游客到访。 目前,泸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余亩,2023年产量2万余吨,产值超2亿元。2023年,泸县全面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于11月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在更进一步的打算中,泸县规划打造川渝道地中药材区域品牌,探索以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泸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后还将持续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如何让道地药材变得更“地道”,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泸州市印发《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从培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带、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扩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打造中药先进制造集群等多个维度,全面规划、指导泸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泸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8.1万亩,产值17.4亿元。 按照规划,到2025年,全市在中药材生产、中药制造销售、中医药康养文旅、中药产业人才队伍以及中药材产业体制机制五大方面,形成与泸州市中医药强市地位配套的发展格局。泸州市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超50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0亿元,中药材加工和制药产值达到 20亿元,中医药康养文旅产值达到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