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科学家在Y染色体上鉴别出能抵御白血病的保护性基因》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5-09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男性Y染色体上发现了特殊的白血病保护性基因,这种Y染色体基因或能保护个体有效抵御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其它类型的癌症。

    文章中研究人员调查了这种名为UTX的X染色体基因如何促进个体患急性髓性白血病,该基因在很多肿瘤中都处于突变的状态,然而研究人员在Y染色体上发现了另一种名为UTY的相关基因,该基因能够保护缺失UTX基因的雄性小鼠免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生,随后研究人员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和其它癌症类型进行研究后发现,UTX的缺失会伴随UTY的缺失,从而就证实了UTY的抗癌角色或许能够延伸到急性髓性白血病中。

    急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的血液癌症,其影响着各年龄段的人群健康,该病通常发生于骨髓细胞中,而且会诱发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改变和出血,几十年来主流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法一直并未改变过。女性拥有一对X染色体,而男性则拥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和Y染色体能够共享许多基因,但仅有一部分基因(包括UTY)仅会在Y染色体上出现,这些Y染色体特异性基因被认为含有一些雄性性征所需要的遗传性信息,而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本文研究或能改变研究人员分析Y染色体的方式,并且改善研究人员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和其它癌症的发病机制。

    研究者Malgorzata Gozdecka博士说道,这是我们发现的首个能保护机体抵御急性髓性白血病的Y染色体上的特殊基因,此前研究人员发现,Y染色体的唯一功能就是产生雄性特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则发现,Y染色体或许还能保护机体抵御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多种癌症。Brian Huntly教授表示,通常人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细胞中会缺失Y染色体,本文中研究者发现,Y染色体的缺失会增加人们患癌症的风险,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文章中描述了这一过程发生的分子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人类细胞和小鼠细胞中的UTX基因研究来阐明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由于UTY基因能够扮演一种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而且研究人员还阐明了UTX的缺失诱发急性髓性白血病发生的机制,UTX似乎能够扮演一种常见的支架,其能将大量的调控蛋白结合在一起,来控制基因的表达,而这种功能能被UTY来完成,当UTX/UTY缺失时,这些蛋白就无法正确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就可能促进癌症发展。

    研究者表示,十几年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法并未改变过,目前研究人员继续开发出治疗这种白血病的新型疗法,本文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该病的发生机制,同时也能为研究人员提供新型药物靶点来开发新型药物干扰诱发白血病的过程。研究人员希望本文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改善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新型干预措施。

    最后Alasdair Rankin博士说道,如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而当前的疗法主要包括强化性的化疗,其通常与干细胞移植结合在一起,仅能治疗一部分患者;本文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恶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理解该过程对于开发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型靶向药物至关重要,也能帮助患者尽快远离一些无效的化学疗法。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18-0114-z
相关报告
  • 《Nat Microbiol:科学家鉴别出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20
    • 病毒是一类能够通过感染机体细胞从而诱发疾病的胞内寄生微生物,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常见病毒如何拦截宿主细胞蛋白,并在病毒释放之前帮助新型病毒组装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有望增加科学家们对机体病毒复制过程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开发出克制病毒感染的新型策略。 目前很多从事病毒感染的科学家都将目光聚焦于研究病毒利用何种机制来进入细胞的,而关于病毒感染的晚期阶段研究人员却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对呼肠孤病毒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无害的病毒,但近来研究人员却发现该病毒可能是导致乳糜泻的罪魁祸首。研究者Terence Dermody表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即呼肠孤病毒需要宿主细胞中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蛋白折叠“机器”才能够进行复制,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因为病毒本身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复杂的蛋白质基本元件组成的,而且研究人员也并不清楚这些基本元件是如何进行组装的。 以正确的方式对蛋白质进行折叠对于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将展开的蛋白质视为一张普通的纸,其本身并不会引人注目,但当其以某种特殊方式折叠时就会展现出复杂的功能,类似地,蛋白质也需要这些成为特殊的形状才能够正确发挥作用。通过对实验室培养的细胞中大量的蛋白质进行筛选,研究人员就发现,呼肠孤病毒能够拦截一种名为TRiC的伴侣蛋白,而TRiC在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以呼肠孤病毒为例,TRiC能够折叠形成蛋白质外壳的主要组分,从而形成病毒外壳,而这对于病毒有效释放并感染其它健康宿主细胞非常关键;当TRiC被打断时,病毒的外壳就无法形成,因此病毒复制的周期就会被破坏。 这项研究揭示了病毒蛋白质折叠及组装形成新病毒颗粒的不为人知的神秘过程,如今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来阐明是否其它病毒也能利用这种通路来进行复制,同时还能鉴别出由TriC介导的蛋白质折叠关键过程,这就为研究人员寻找特殊分子来抑制病毒复制的关键过程,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感染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够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深入理解细胞中蛋白质折叠机器如何发挥功能,这或许就能有效解释诸如阿尔兹海默病及亨廷顿氏症等多种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的发病机制。
  • 《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抵御马尔堡病毒感染的新型疗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7-24
    • 马尔堡病毒是埃博拉病毒的近亲,其核蛋白能将单链、反义的病毒基因组RNA(vRNA)包裹形成螺旋NP-RNA复合体,后者能组成负责病毒RNA合成的核衣壳装配的核心结构,尽管核衣壳的形成需要NPs和RNA之间合适的相互作用,但螺旋状装配的结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研究人员并不清楚。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Marburg virus nucleoprotein–RNA complex form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马尔堡病毒的研究上又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药物开发或许基于对病毒核衣壳形成的靶向作用,这或许就会抑制马尔堡病毒的复制能力。 研究者Takeshi Noda说道,在非洲零星和重复爆发的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往往会引起人类严重的出血热,目前既没有针对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特殊疗法,也没有可用的预防性疫苗,但本文研究结果或许能大大改进科学家们对该病毒的理解。研究者指出,受感染的细胞中的螺旋状核衣壳是由马尔堡病毒的基因组RNA和核蛋白(NPs)所组成,其结构与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类似。 尽管病毒复制过程中螺旋状核衣壳组装的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调查,但如今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核心结构中对于核衣壳结构形成非常关键的位点。利用低温电镜技术,研究人员捕捉到了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螺旋NP-RNA复合体结构,并在近乎原子水平上确定了其三维结构,他们还利用突变分析来识别对基因组转录和复制非常重要的NP氨基酸。 虽然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NPs氨基酸序列仅共享了50%的相似性,但其NP-RNA结构的惊人相似性让研究人员觉得非常惊讶。这一研究发现强调了NP-RNA复合体作为马尔堡病毒和其它丝状病毒科病毒感染的疗法靶点的重要性。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理解马尔堡病毒核衣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结构基础,有望帮助开发抵御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新型抗病毒疗法。 原始出处: Fujita-Fujiharu, Y., Sugita, Y., Takamatsu, Y. et al.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Marburg virus nucleoprotein–RNA complex formation. Nat Commun 13, 1191 (2022). doi:10.1038/s41467-022-288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