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水杨酸甲酯介导的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病毒的反防御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9-19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刘玉乐研究组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水杨酸甲酯介导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基础”(Molecular basis of methyl salicylate-mediated plant airborne defens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鉴定了识别气态MeSA的植物受体,揭示MeSA介导的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植物病毒的反防御机制,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突破点和研究方向。

    大多数植物病毒通过昆虫等介体传播。当昆虫叮咬植物后,植物会产生VOCs,驱避昆虫的同时也招募吸引这些植食性昆虫的天敌。除此之外,当这些挥发性化合物被临近植物吸收后会触发临近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刘玉乐研究团队发现蚜虫叮咬植物后,植物会产生MeSA,这些MeSA能够挥发到空气中被临近植物中的MeSA的受体蛋白水杨酸结合蛋白-2(SA-binding protein-2,SABP2)感知结合,并将其转化为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SA激活转录因子NAC2,上调水杨酸羧基甲基转移酶1(SA-carboxylmethyltransferase-1,SAMT1)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更多的MeSA,诱导植物的抗蚜虫免疫,并降低病毒的传播。另外,刘玉乐团队还发现一些蚜虫传病毒能够编码含有解旋酶结构域的蛋白质与NAC2蛋白相互作用,改变NAC2蛋白的亚细胞核定位至细胞质中,促使NAC2在细胞质中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从而负调控NAC2-SAMT1通路,抑制蚜虫叮咬植物中MeSA的合成和挥发,阻断植物间“预警”通讯,促进蚜虫对临近植物的侵染和对病毒的传播(图1)。 这一发现揭示了植物气传免疫的分子机制及病毒的反防御机制、揭示了全新的蚜虫-病毒之间的共进化的互惠方式。

    刘玉乐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龚骞和王韵婧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洪益国教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20级博士生何霖芳、2019级博士生黄凡、已出站博士后张丹凤、助理研究员王燕博士、高级工程师魏香博士,清华大学蛋白质化学与组学平台邓海腾教授、韩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崔峰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罗岚工程师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该工作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王献兵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员、叶健研究员和赵平芝博士的宝贵建议或帮助。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支持。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bcce922893d.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 | 甲基水杨酸介导的植物空气防御的分子基础》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09-18
    • 2023年9月13日,清华大学刘玉乐团队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methyl salicylate-mediated plant airborne defens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鉴定了识别气态MeSA的植物受体,揭示了MeSA介导的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植物病毒的反防御机制,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突破点和研究方向。 刘玉乐团队还发现一些蚜虫传病毒比如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能够编码含有解旋酶结构域的蛋白质与NAC2蛋白相互作用,改变NAC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促进NAC2在细胞质中被26S蛋白酶体降解,从而负调控NAC2-SAMT1通路,抑制蚜虫叮咬植物中MeSA的合成和挥发,阻断植物间“预警”通讯,促进蚜虫对临近植物的侵染和对病毒的传播。这一发现揭示了植物气传免疫的详细分子机制及病毒的反防御机制,揭示了全新的蚜虫-病毒共进化互惠方式。 本文内容转载自“ BioArt植物”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yzbh896R3aBFdJTCxhk2A
  • 《研究揭示 植物免疫系统监控病毒全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7
    • 开发植物的抗病基因是防控病虫害最经济也最高效的手段,但植物是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一直是植物病理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近日,《自然》上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植物与病毒间是如何开展抗病“攻防战”的。   在植物细胞的防御体系中,激素信号系统在抵御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激素受体是激素信号启动的关键开关。免疫受体也是植物抗病系统启动的关键开关。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陶小荣等人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当激素受体被攻击,辣椒会迅速启动免疫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免疫受体以“瞭望塔”的方式监测敌情,并且进化出一种与激素受体一样的结构,引诱病毒对其发起类似攻击,进而顺利激活免疫通路,歼灭病毒。   “NLR免疫受体是触发植物防御系统的核心开关。”陶小荣表示。在没有病毒的时候,NLR免疫受体这个“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植物的抗病性不启动;当病毒入侵时,NLR免疫受体“开关”就会打开,植物的抗病性就会启动,并引发下游一系列抗病反应。激素介导的抗病是一种基础抗病性,是一种比较弱的抗性。NLR免疫受体蛋白介导的抗病性则是非常强烈持久的抗病性,可以有效地灭除病原菌,在抗病作物的生产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这项研究清晰地解析了病毒与作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植物抗病的机制,为植物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