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发现钠离子电池产生关键缺陷的原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14
  • 据外媒报道,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长期限制钠离子电池耐用性的根源,并为制造商提供赋能21世纪的新策略。

    钠离子电池由丰富的材料制成,具有能量密集、不易燃等特点,且在较低温度下运行良好,因此是电动汽车、能源网等应用领域十分具有前景的技术。但是工程师们称该电池的化学反应还不够完善。虽然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数千次,但大多数钠离子电池只能循环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耐久性差是因为随着离子穿过电池无序晶体结构并最终破坏了该结构,电池运行中的特定原子重组P2-O2会相变。虽然研究人员对相变很感兴趣,但其背后的机制一直难以研究,尤其是在电池运行期间。

    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发现,随着钠离子在电池中移动,单个颗粒内晶体层的错误取向会增加,然后这些层会在P2-O2相变前突然对齐。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Andrej Singer表示:“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关键机制。在电池充电期间,原子会突然重新排列并促进有缺陷的相变。”

    通过使用康奈尔高能同步加速器源(High Energy Synchrotron Source),该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X射线成像技术,因此能够观察到这一现象,从而能够实时和大规模地观察电池样品中单个粒子的行为。

    Singer称:“意外的原子排列在传统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量中是不可见的,因为它需要看到单个阴极纳米粒子的内部。但如今高通量数据可使我们能够揭示该微妙但关键的机制。”

    凭借该发现,研究团队为其使用的钠离子电池类型提出全新设计方案,并计划在未来研究项目中进行调查。研究第一作者、博士生Jason Huang称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修改电池化学成分,在有缺陷的过渡阶段前给粒子引入一种战略性无序。

    Jason Huang表示:“通过改变我们的过渡金属(如镍和锰)的比例,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无序,并尽可能降低我们观察到的有序效应。”

    Huang称新的表征技术可用于揭示其他纳米粒子系统中的复杂相行为,但其最佳应用可能仍处于下一代储能技术中。Huang表示:“我们将更加了解钠离子电池,并推动相关前沿技术的发展。通过利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好的电池将,从而解锁未来实际应用。”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zhiku/2022/02/14/detail_20220214117422.html
相关报告
  • 《工程师们开发出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半导体制造商发现缺陷》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1-18
    • 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强大的新工具,帮助制造商在手机、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日常技术中更容易、更早地发现缺陷或不需要的特性。 主要作者Hieu Nguyen博士说,这项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几秒钟内捕获半导体材料的高分辨率图像,包括许多潜在的缺陷。 我们称之为“速度和空间的奇迹”。它不仅比目前使用的技术快几倍,还快数万倍,”ANU电气、能源和材料工程研究院的Nguyen博士说。 “这为研究和工业领域的新一代超高分辨率、精确特征化和缺陷检测工具打开了大门。” ANU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发现各种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钙钛矿和许多薄膜)发出的光具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特性。 Nguyen博士说,一旦这些光线被捕捉到相机上,光学图像就可以用来收集有关材料工作原理的重要信息。 他说:“现在我们对光的性质了解得更多了,仅仅从图像中,我们就能以难以置信的深度提取不同的信息。” “这项研究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使用了商业上可买到的普通工具,并将它们转化为非凡的东西。” Nguyen博士说,他的团队通过捕捉光带隙的图像来演示他们的方法,光带隙是研究人员需要了解的关于材料的第一批信息之一。 这种带隙决定了半导体的许多特性,包括吸收光和导电的能力。 “我们在Anu制造的各种最先进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广泛测试了本发明,并用许多其他低速或低分辨率技术独立地证实了结果。他们完全匹配,”他说。 “我们正在改进这项发明,以便将其商业化。” 来自Anu的合著者BoyiChen说,他对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感到兴奋。 在这项发明之前,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在一台设备上获得高质量的带隙图像。现在,有了我们的发明,只需几秒钟就能得到同样质量的图像,”陈先生说。 “这项发明将有助于生产出更坚固的手机、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和其他光学设备,因为它可以在制造过程的早期发现缺陷。” 该研究论文已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并可在线获得。
  • 《莱斯大学研究新发现:热力学性质成厚电池电极性能关键,新指标助力设计优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0
    • 在绿色制造领域,电池技术的革新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日,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厚电池电极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观点认为,通过不同图案化技术在电极材料中创建孔道,可缓解厚电池电极反应均匀性差的问题。然而,由材料科学家唐明领导的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即便厚电池电极所用材料结构相近,其内部化学性质对能量流动及性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电极材料的热力学性质比结构设计更为重要。 研究团队成员李泽元表示,“厚”电池电极虽能储存更多能量,利于延长手机续航或为电动汽车充电,但受可用容量限制,难以快速充放电,存在反应不均匀问题,就像厚海绵灌水,水只会涌入一部分,其余部分干燥。 根据《先进材料》杂志发表的研究,研究人员比较了磷酸铁锂(LFP)和镍锰钴氧化物混合物(NMC)两种常见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果显示,在相同循环条件下测试,LFP电极降解速度比NMC电极更快,因锂流不平衡,内部开裂和容量损失更多。 研究人员利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技术,追踪锂离子在电极内部的移动轨迹。发现LFP电极在靠近隔膜表面附近有强烈反应“热点”,较深区域基本不活跃,且不均匀性在电池静置后仍存在;而NMC电极反应曲线更加均衡。 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副教授唐明称,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决定了反应如何扩散,这一发现为电池设计带来新认识,有望提高厚电池电极的效率。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开发了名为“反应均匀度数”的新指标,该指标能捕捉影响反应行为的结构和热力学因素,帮助工程师评估电池材料在厚电极中的表现。唐明表示,磨损不均匀的电池会更快报废,浪费存储容量,新指标为工程师在材料、微观结构、几何形状等方面选择正确配方提供了新指导,有助于提高厚电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