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外切核酸酶介导的mRNA转录终止的结构基础》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01
  • 202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在Nature上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exoribonuclease-mediated mRNA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的研究论文。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环节。基因转录按照RNA的合成过程分为转录起始,转录延伸和转录终止三个阶段。近年来转录起始和转录延伸的机制逐渐被揭开,然而转录终止的机制尚未阐明。

    该研究揭示了酵母mRNA转录终止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利用含有磷硫键修饰的不同长度RNA组装了包含Rat1-Rai1、Pol II、DNA和RNA的转录终止前复合物,重构了Rat1-Rai1缩短RNA的中间态过程,并解析了上述中间状态的复合物结构。研究团队发现外切酶Rat1-Rai1稳定结合在Pol II的RNA通道外侧,能够直接将Pol II合成的mRNA引导到其Rat1催化中心进行切割。并且,外切酶的结合位置和Pol II的转录延伸因子互相重叠,外切酶结合促使延伸因子Spt4/5/6解离。

相关报告
  • 《Nature | 主编辑器引导 pegRNA 反转录的结构基础》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1
    • 2024年5月29日,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pegRNA-guided reverse transcription by a prime editor的文章。 由化脓性链球菌Cas9缺口酶(nSpCas9)和工程化的莫罗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M-MLV RT)组成的质粒编辑器系统与质粒编辑引导RNA(pegRNA)合作,促进了活细胞中各种精确的基因组编辑。然而,由于缺乏结构信息,人们对主编辑引导的 pegRNA 反转录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该研究展示了 SpCas9-M-MLV RTΔRNaseH-pegRNA-target DNA 复合物在多种状态下的冷冻电镜结构。终止结构以及我们的功能分析显示,M-MLV RT 将反转录扩展到了预期的位点之外,导致支架衍生的结合,从而在靶基因座上造成了不希望的编辑。此外,启动前、启动和延伸状态的结构比较表明,在反转录过程中,M-MLV RT 相对于 SpCas9 保持一致的位置,而 pegRNA 合成的 DNA 杂复合物则沿着 SpCas9 的表面堆积。根据该结构见解,研究人员合理地设计了 pegRNA 变体和质粒编辑器变体,其中 M-MLV RT 与 SpCas9 融合。总之,该发现从结构上揭示了质粒编辑的逐步机制,并将为开发多功能质粒编辑工具箱铺平道路。
  • 《Nature丨三聚体schlafen结构域核酸酶对piRNA的加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01
    • 2023年9月27日,德国IMB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iRNA processing by a trimeric Schlafen-domain nuclease的论文。该研究鉴定了一种核糖核酸内切酶,21U RNA 5'端切割全酶(PUCH)的前体,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启动piRNA加工。遗传和生化研究表明,Schlafen-like-domain蛋白(SLFL蛋白)的三聚体PUCH执行5'端piRNA前体切割。puch介导的加工严格要求7-甲基- g帽(m(7) g帽)和3号位置的尿嘧啶。 该研究还展示了PUCH如何与PETISCO(一种结合piRNA前体的复合物)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增强了体内piRNA的产生。PUCH的鉴定结束了对线虫5'端piRNA生物发生因子的寻找,揭示了一种由三种SLFL蛋白形成的RNA内切酶。哺乳动物Schlafen (SLFN)基因与免疫有关,揭示了哺乳动物免疫反应与控制转座因子的基于rna的深度保守机制之间的分子联系。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zyi_dMBH9ubQYLDrZ3Q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