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仙人掌启发 研究人员制备出“自保湿膜”》

  • 来源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级服务
  • 编译者: fjirsmyc
  • 发布时间:2016-05-20
  • 由韩国汉阳大学、中国天津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受到仙人掌的启发,成功制备出高温低湿条件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自保湿碳氢聚合物离子交换膜,突破了限制膜性能的科学瓶颈,为燃料电池装置带来了福音。相关成果已于4月28日在《自然》期刊上发表(Nanocrack-regulated self-humidifying membranes, Nature, 2016, DOI: 10.1038/nature17634)。

    据介绍,这项研究成果是从仙人掌植物气孔在白天和高温干燥环境中关闭从而保持内部水分的自然现象中获得灵感的。他们围绕离子交换膜在高温低湿状态下由于膜失水而导致的离子电导率大幅降低的科学难题,从纳米级可调节裂缝疏水涂层进行膜表面改性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在膜表面喷涂具有疏水性的纳米级涂层,利用膜本身在吸水后的膨胀和失水后的收缩特性实现高保水能力。高湿度时,膜膨胀将疏水涂层撑开,形成较宽的纳米级裂缝,从而保证水和离子的传输通道畅通,此时涂层为开放涂层,水和离子可同时在膜内部及纳米裂缝中间自由传输;低湿度时,膜收缩将疏水涂层裂缝闭合,起到将膜内部的水封闭的作用,此时涂层为封闭涂层,纳米级裂缝充当了阻止膜内部的水分进一步蒸发流失的“纳米级阀门”角色。

    (摘自 科技日报

  • 原文来源: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2/n7600/full/nature17634.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食用仙人掌网》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5-01-21
    • 杭州萧山云祥食用仙人掌开发中心创办于1999年底。开发中心投资1000万元,下设加工基地(杭州萧山云祥食品有限公司),专业对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的引种、栽培、繁育和推广,对仙人掌干粉、仙人掌膨化食品、仙人掌面条、仙人掌年糕、仙人掌粉丝、仙人掌泡菜等进行开发、生产;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云祥”和“绿机”牌商标;2001年4月,被列为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协作委员会首批会员单位;2001年度至2003年度,连续三年被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授予“萧山区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03年3月,被授予萧山区十佳“妇字号”示范基地。2004年3月,授予萧山区十佳“妇字号”龙头企业。开发中心创办的中国食用仙人掌网(http://www.17177.com,网络实名:中国食用仙人掌网)2001年11月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首届优秀农业网站评比中荣获“优秀乡村网站奖”;2002年3月在浙江省IT行业高科技优秀企业(网站篇)评比中获“浙江省知名特色网站奖”;2002年6月,中国食用仙人掌网获得浙江省通信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020003号)。   目前,开发中心深加工基地扩建新征的31亩土地已取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了征地手续,已进入土建阶段,与某高校合作开发的仙人掌系列深加工产品已进入下一步生产计划。开发中心决心让米邦塔仙人掌保健食品进入各大城市、每户家庭,为“三高”患者带来福音,为现代农业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亚纳米颗粒制备方法 可制备稳定高效催化剂》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9-29
    • 最近,由Takamasa Tsukamoto和Kimiisa Yamamoto领导的日本东京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原子杂交法(atomhybridization method,AHM)制备高效稳定亚纳米颗粒(Sub-nanoparticles,SNPs)的技术。 原子杂交法制备金、银、铜杂化SNPs流程图 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包括高反应活性、半导体特性等。亚纳米颗粒是指比纳米颗粒更小,粒径约1nm的粒子。作为工业反应所需的催化剂来说,它甚至有望超越纳米催化剂的能力。但很明显无法通过传统生产制备方式获得。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的制备方法使用一种苯甲亚胺树状大分子的“大分子模板”精确控制snp的大小和组成,该成果发表在应用化学国际版,他们甚至更进一步开发出合金SNPs催化剂。 a,合金SNPs催化烯烃生成过氧化氢b,催化活性受颗粒小型化和金属杂化影响 “我们创造了单金属、双金属和三元金属snp(分别含有一种、两种或三种金属),它们都由铸币金属元素[铜、银和金]组成,并对每种snp进行了测试,看每种snp催化剂的性能如何。”研究负责人Tsukamoto介绍,他们通过测试烯烃催化反应能力得出结论:亚纳米催化剂比纳米催化剂更稳定,并且可以在常态(非高温高压)下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性能;并且三元金属SNPs显示出更高的催化周转频率,说明金属杂化有利于提升催化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