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气候变化对远洋食物链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11-08
  • 气候变化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初级生产力和溶解氧浓度。为了检验这种气候变异性(由六个变量测量)在加利福尼亚洋流(the California Current, CC)中对食物链长度(FCL)的作用,本研究重建了从普通海豚(位于食物链顶端的远洋捕食者)衍生的氨基酸特异性(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的时间序列,并使用了两个FCL模型。

    研究发现,与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相符的FCL模型观察到两次强劲下降(≥10‰),而且,从2004年到2006年,该现象与缺氧深度的变浅相一致。分层贝叶斯模型显示,FCL响应于所有环境变量,有更强且更长的贝叶斯信度间隔变化。而对于表面温度(oC)、叶绿素(透光区平均叶绿素浓度,mg/m3)、多变量ENSO指数(MEI)和浮游动物(总浮游生物量,cm3/103m3)来说,FCLGlu-Phe和FCLTro-Src具有相同的模式。在中等条件下观察到更长的FCL。此外,FCLTro-Src对于缺氧深度(m)和硝酸盐(透光区域中的平均硝酸盐浓度; mM/kg)相关性并不明显,而FCLGlu-Phe与这两个环境变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模式。FCLGlu-Phe在缺氧深度变浅时减短,且在硝酸盐浓度最高处较短,浓度较低时加长。

    综上,1997-1999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之后,FCL急剧缩短。在中等条件下,贝叶斯模型于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多变量ENSO指数和总浮游生物量各方面表现出较长的FCL,但对缺氧深度和硝酸盐浓度并无明显反应。

    研究结果挑战了CC中食物网结构长期稳定存在的普遍范式,显示出远洋食物网深受ENSO事件、当地海洋现状以及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的影响。

    (刘雪雁 编译)

    原文链接: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10/e1701140.full

  • 原文来源: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3/10/e1701140.full
相关报告
  • 《海藻营养素对全球食物链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31
    • 由英国利兹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铁元素(一种浮游微观海藻的必需营养素)可以来自深海底部沉积物。与氧气阻止深海沉积物中铁元素溶解的预期相反,这项研究认为氧气和有机物的结合实际上可能会促使铁从深海沉积物中释放到海洋中。 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SA,PNAS)上。研究成果揭示了海底过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对未来研究海洋碳循环和管理海洋环境的未来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是英国利兹地球与环境学院的Will Homoky博士。他提到,深海浅表层沉积物为海洋提供了重要的铁(稀有的微量营养素)来源。有机物和氧气对岩石矿物的降解产生大量的微小锈蚀颗粒,这种锈蚀颗粒足够小可以溶解于海水并随洋流搬运。这些微小的锈蚀颗粒及其化学特征解释了海洋内大部分区域中发现的铁元素可能来自于深海沉积物,这一观点有别于传统认识。 纳米级的铁颗粒(被称为胶体)可以为浮游植物提供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为广泛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从而影响着全球食物链。 在全球污染水平上升的情况下,浮游植物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海洋清除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 由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资助的研究小组还包括来自南安普敦、利物浦、牛津、南佛罗里达和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国际GEOTRACES计划形成的合作关系。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铁在全球大洋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调节海洋生物和大气二氧化碳中所起的作用。 Homoky博士补充道,这些发现很重要,因为它们重新认识沉积物中铁来源的转折点以及对它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后者为我们研究海底生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项研究发现的铁胶体不同于海洋其他形式的铁来源,将帮助人们设计新一代海洋模型,以重新评估海洋生物和海底与气候的之间的不确定性联系。同时,新发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中的铁与过去海洋生产力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方法提供信息。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南大西洋从60 m到5 km水深处收集的沉积物样品流体的铁元素含量变化,目的是了解海洋沉积物流体中纳米铁的化学/同位素特征,以及相关铁元素汇入海洋的过程信息。 报告的合著者Tim Conway博士是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助理教授,他提到,他们现在可以测量海水化学成分中微小但重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十年前无法企及的。他们表征了属于深海沉积物中产生的铁胶体的同位素特征,可用来追踪它们在海洋中的行程。持续目标是了解这种铁的传播距离及其对全球海洋食物网的贡献。(李桂菊 编译)
  • 《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态和人类食物链的影响会加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4-29
    •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无处不在,最近科学家们在澳大利亚南部一些海滩的蓝贻贝和水中发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这意味着微塑料现在正在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供应中,包括从南大洋和南澳大利亚的海湾水域捕捞的鱼类和海鲜。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南澳人流量较大的10个海滩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微塑料采样,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这项研究首次测量了南澳海岸线中微塑料的存在,这些地区对航运、渔业和旅游业以及其他行业和当地社区都很重要。通过调查贻贝中的微塑料负荷,研究人员呼吁关注微塑料污染对南澳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人类食物链的影响。 世界海洋中存在数以万亿计的微塑料颗粒,最近在马尔代夫奈法鲁附近的浅海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微塑料浓度最高,在南极洲南大洋的表面水域中发现的浓度最低。与全球微塑料水平和贻贝微塑料丰度相比,南澳潮间带水中的微塑料浓度处于低至中等水平,在全球报告的范围内。 塑料种类包括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纤维素,这表明来自一次性使用的短寿命周期产品、织物、绳索和渔业绳索的合成和半合成颗粒。科学家们也指出,除了捕捞蓝贻贝,也要考虑微塑料颗粒进入人类食物链其他部分的影响,预计未来微塑料污染会加重。(刁何煜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