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涨!石油巨头退出俄油气业务!俄罗斯官员发出警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4
  • 当地时间3月8日,白宫正式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国总统拜登当天签署了一个“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内容包括: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进行新的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

    一位俄罗斯高级能源官员警告称,如果欧洲跟进禁令,那么欧洲国家将可能需要承担油价升至300美元/桶的恶果。

    国际油价8日盘中暴涨7%

    隔夜,受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以此加大对俄经济打击力度的消息影响,国际油价继续冲高。纽约轻质原油盘中涨幅达7%,布伦特原油盘中则一度上涨7.7%,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大关,不过尾盘涨幅都有所收窄。

    截至8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23.70美元,涨幅为3.6%,创2008年8月以来收盘新高。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27.98美元,涨幅达3.87%,也创下13年半以来新高。

    美国对俄能源进口禁令促国际油价大涨

    对于美国最新公布的禁令,原油市场有什么反应?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措施又会对国际油价造成什么影响?是否有其他替代来源能够填补俄罗斯能源的空缺?

    在禁令传出后,国际油价在隔夜交易时段一度飙升到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标普500指数中,能源板块是出现逆市上涨的板块,另一个是非必需消费品板块。目前市场还在观望欧洲国家的实际行动,以及俄罗斯方面是否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俄罗斯动用北溪-1项目,控制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一位俄罗斯高级能源官员警告称,如果欧洲跟进禁令,那么欧洲国家将可能需要承担油价升至300美元/桶的恶果。而行业人士预计,美国国内消费者将很快感受到油价上涨带来的支出压力。

    不过,在隔夜交易时段,油价在冲高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禁令正式下达前,一些主要能源公司就已经宣布不再采购俄罗斯能源了。另一方面,市场也在讨论可能填补俄罗斯能源的替代性渠道。从美国自身的角度来讲,其原油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沙特,其中加拿大占到60%。

    不过,加拿大媒体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无法完全填补俄罗斯能源的空缺。而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主要的替补来源可能在于OPEC产油国,据悉,目前OPEC主要有四个国家有闲置产能,这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沙特。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 克罗夫特:现在的问题在于沙特是否愿意重新担任其作为“原油央行”的角色,但如果沙特决定动用闲置产能来填补对美国的供应,我们就需要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俄罗斯大规模出口缺口的冲击,就没有任何其他闲置产能可以作为缓冲了。

    而在天然气方面,同样没有太快的填补源。行业人士表示,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新订单需要2年的时间才可能抵达欧洲。

    所以现在,能源市场存在不小的变数,虽然美国银行认为目前原油市场上的冲击还不足以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此表达担忧,尤其是美联储还即将开启加息周期。

    美国汽油价格创14年来新高

    近日,美国国内汽油价格正以惊人的速度大幅上涨,部分地区油价连续多日每天上涨10%,而全美平均油价更是打破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上涨进一步推高供应链成本,进而导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当地时间8日,美国汽车协会表示,美国汽油价格升至每加仑4.17美元,打破2008年7月以来每加仑4.11美元的最高纪录。油价暴涨给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带来沉重负担。一家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油价上涨将迫使每个美国家庭今年的基本生活开销增加3000美元,其中,2000美元是油价上涨直接导致,1000美元则是因供应链成本增加间接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

    益普索民调公司最新调查显示,全美85%的小企业主对眼下的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去年第4季度时这一比例为74%。与此同时,59%的小企业主表示缺少足够的生产资料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分别有41%和39%的小企业主表示不得不裁员或依靠借贷来缓解现金流危机,67%的小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以应对成本增加。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近70万桶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这番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固然将使俄罗斯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收入,但同时数以万计的美国家庭也会在给汽车加油时感受到痛苦。据悉,此前美国政府已承诺在本财年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超过9000万桶以稳定能源供应。

    壳牌退出俄油气业务

    全球石油巨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8日表示,考虑到乌克兰局势,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并关闭其在俄罗斯的加油站、航空燃料和其他业务。

    壳牌公司8日发布的声明称,将根据政府新的指导意见,分阶段退出所有与俄罗斯油气相关的业务,范围涵盖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壳牌将停止所有对俄罗斯原油的现货采购,并将关闭在俄罗斯的服务站、航空燃料和润滑油业务。

    壳牌公司CEO范伯尔登还表示,公司“上周购买一批俄罗斯原油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对此感到抱歉。”

    俄乌冲突爆发后,壳牌公司在2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发起制裁,但是在3月5日,壳牌称因“别无选择”所以购买了一批俄罗斯的原油。据悉,壳牌当天购买了72.5万桶俄罗斯原油,每桶价格较布伦特原油基准价低28.5美元。壳牌当时表示,替代供应源没有及时到位,不得已才购买了俄罗斯原油以便及时满足欧洲市场需求。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由荷兰石油与英国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总部位于荷兰海牙。

    俄杜马主席:欧洲人将为制裁俄罗斯买单

    针对美国8日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措施,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推动对俄能源制裁的目的是寻求接管欧洲市场,欧洲人将为制裁俄罗斯买单,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美国购买化石燃料。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4377.html
相关报告
  • 《国际油价大涨超6%!俄石油将被全面禁运?欧佩克发出警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15
    • 当地时间周二,美国3月CPI同比增幅再次刷新逾40年峰值,投资者担忧,通胀高企把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的风险上升,加之俄乌局势前景仍不明朗,美国三大股指连续第二天集体收跌,继续处于三周多来的低谷。截至收盘,道指跌0.26%,标普500指数跌0.34%,纳指跌0.30%。标普大盘中,受国际油价大幅反弹的推动,能源板块上涨1.7%领跑。其中,西方石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都涨超2%。 美国3月CPI同比增幅刷新逾40年峰值 投资者密切关注的美国月度通胀数据周二出炉,3月CPI即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8.5%,再次刷新1981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尽管市场此前已普遍预计本次数据将会“破8”,但CPI的同比增速仍超出了经济学家预期上限的8.4%。此外,3月CPI的环比增幅也在继续扩大,为1.2%,高于前值0.8%。数据表明,今年3月,受俄乌冲突、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美国的能源、居住成本以及食品价格均明显攀升,凸显美国通胀形势日益严峻。不过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3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较2月收窄0.2个百分点,表明美国本轮通胀高企可能就此见顶。数据公布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年高位迅速回落,部分程度上缓解了高成长股压力,龙头科技股中,特斯拉与苹果均上涨约1.1%。 12日欧洲主要三大股市齐跌 欧洲方面,俄乌局势持续令多国股市承压,欧洲主要三大股市全部收跌。截至收盘,英国股市跌0.55%,法国股市跌0.28%,德国股市跌0.48%。个股方面,德国两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突然遭遇投资者大幅抛售,股价分别大跌9.4%和8.5%,引发市场关注。据CNBC报道,两大银行很可能是被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大幅抛售了5%以上的股份。 12日国际油价强劲反弹涨幅超6% 原油市场方面,欧佩克对原油供应风险发出警告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强劲反弹。纽商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0.6美元,涨幅为6.69%;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4.64美元,涨幅为6.26%。近日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起草可能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的方案,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欧佩克对此发布警告,称如果俄罗斯石油被全面禁运,将导致每天有多达700万桶俄罗斯石油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届时,市场将面临严重的供应风险。 12日国际金价上涨 贵金属市场方面,美国通胀持续高企,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提升,部分增持黄金进行避险。纽商所交投最活跃的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1976.1美元,涨幅为1.43%。这是国际金价一个月以来首次收于1970美元关口上方。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油价有望涨至80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6
    •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盟国劝阻和伊朗的多次警告,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并计划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经济制裁”。特朗普称伊朗核协议“过去无法带来平静,无法带来和平,将来也永远不会带来和平”。   这是特朗普执政以来,退出巴黎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的又一次“毁约”。   不过,这次美国的决定没有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布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遵守核协议条款,并敦促美国不要阻止他国跟进。   5月8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也作出回应,伊朗将暂时留在核协议中,继续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余5个协议签署国进行核问题合作。对于特朗普称愿意和伊朗重新谈判签署新协议,伊朗政府表示了拒绝。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5月9日表示,伊朗已准备好加大对弹道导弹项目的投入,以回应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   从伊朗的反应来看,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正在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确定性。而中东局势不稳定也将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市场人士预计,油价有望上冲每桶80美元。   美国执意“退群”   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还在不断施压。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两日后,美国财政部5月10日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此次被制裁的对象包括6名伊朗个人和3家实体。被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同时美国人将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往来。美财政部同日表示,美国将从8月7日起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措施。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美方分别设置90天、180天两种过渡期,对伊制裁措施将在过渡期结束后恢复。   伊核协议是201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伊朗与英国、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六国以及欧盟达成的一项协议,对今后长达25年时间里伊朗的核活动提出了各种约束。作为交换,美国和欧盟将逐渐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这些制裁包括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冻结某些个人和企业资产、禁止与伊朗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等。   奥巴马政府2015年在推动伊朗核协议时,与国会敲定了一项法案:美国总统每90天必须向国会确认伊朗是否遵守着该协议,若总统不“认证”该协议,国会须在60天内决定是否恢复对伊朗的制裁。这个法案的设立是为了让当时一些反对协议的国会议员们“妥协”,却因此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不赞同奥巴马这一政治遗产,认为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谈判输掉的产物,所以他多次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修改协议条款。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外交接待大厅发表讲话时,称伊核协议为“可怕”、“一边倒”和“灾难性”的协议。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对现行协议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不满:没有制止伊朗测试弹道导弹;没有限制伊朗在中东区域支持恐怖主义的行为;应该扩大国际视察员进入伊朗军事设施检查的权力检查制度;协议中的落日条款,即允许伊朗在2025年之后重新启动其一些核计划。   此前,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极力游说特朗普留在伊核协议基本框架之内。4月末,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相继访美。二人的基本立场是希望美国留在现有的伊核协议框架内,同时也尊重美国的核心关切。马克龙更是以退为进,在访美期间宣布法美倡导签署伊核“新协议”。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分别与法德领导人通话,阐述了相似的立场。   然而特朗普还是不顾多国劝阻执意退出。对此,欧洲官员对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表示失望。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布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遵守核协议条款,并敦促美国不要阻止他国跟进。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与美国政府进行全面接触之后,我们呼吁美国通过允许继续执行伊核协议主要条款的方式来尽一切可能维护该协议在核不扩散方面取得的成果。”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是错误的。他在脸书(Facebook)上发文称:“退出该协议背弃了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抛弃了美国主要外交人员、科学家和情报专家争取到的共识。在一个民主国家,政府换届后政策和优先事项时常会发生变化,但接二连三地违背美国参与达成的协议可能损害美国的信誉,并与全球主要大国产生不和。”   佩斯大学政治学教授Matthew Bolton表示,伊核协议降低了核扩散风险,让世界更安全。特朗普将政治姿态凌驾于人类安全之上,退出伊核协议是很不负责的行为。而这一决定也正中伊朗强硬派人士下怀。此外,退出伊核协议也会打击美国的公信力,损害美国信誉,今后将难以说服他人相信美国能够信守承诺。   中东局势紧张   特朗普宣布退出核协议后,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称,伊朗将暂时留在核协议中,继续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余5个协议签署国进行核问题合作。鲁哈尼说,鉴于这是一份多边协议,伊朗政府将派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出访,与签署协议的其他国家磋商。   “如果磋商结束后,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所有国家的合作下,我们将从伊核协议中完全获益,那么我们就留在协议内。”他说。   但鲁哈尼也警告:“如有必要,我们也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启动任何水平的铀浓缩活动。当然在作出这一决定前,我们将再等几周,与盟友和其他协议签约国对话。”   联合国及欧盟担心,特朗普恢复对伊制裁,可能会激发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其中,以色列或首当其冲。以色列和伊朗关系多年来一直紧张。伊朗曾宣称要摧毁以色列,而以色列则担忧伊朗在叙利亚日益增强的军事势力。   路透社分析,伊朗可能不会阻止其盟友在叙利亚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CNN甚至认为,这两个国家如今比以往更加接近战争。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色列是美国忠实的盟友,特朗普宣布退出核协议考虑到了以色列的安全焦虑。上周以色列情报部门获得了有关伊朗核项目的10万多页文件和文档,这些文件是伊朗在发展核弹的新的结论性证据,退出伊核协议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更大。”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第一时间对特朗普的强硬立场表示全力支持。   国际问题专家洪琳认为伊朗核协议的废除会严重恶化地区稳定态势。美国和以色列试图用美国退出协议的方式遏制伊朗,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伊朗在海湾地区更加积极进行战略对抗,特别是通过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方向给以色列施加压力。   油市格局存变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已在国际油市掀起波澜。   据了解,伊朗是OPEC第三大产油国,全球第五大产油国。伊朗是目前OPEC+原油限产协议的参与方之一,但其拥有豁免权。目前伊朗原油产量约为每日381万桶,出口量约为每日220万桶。伊朗4月份的石油出口创下两年前解除制裁以来的最高水平。船舶跟踪数据显示,伊朗每日石油出口量从3月份的206万桶升至4月份的248万桶。   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指出:“从2017年减产开始至今的产量数据可以发现,伊朗的原油产出整体还有小幅增长。核协议存在与否,不会对伊朗的原油产量形成较大影响,而影响较大的是出口量。”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在新制裁环境下,伊朗原油出口可能会因此每日减少30万至50万桶的原油供应。不过由于本次美国退出核协议没能得到欧洲的支持,因此实际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是未知数,但应该不如几年前的制裁影响力度大,当时伊朗的原油出口量从每日250万桶锐减至100万桶。   亚洲是伊朗原油主要的出口地,中国、印度和韩国是主要买家,而欧洲实际影响有限。   李彦判断,就中国而言,伊朗进口原油即便被迫下降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毕竟伊朗只占中国进口原油的7%至8%。此外欧洲、韩国和日本或将减少购买伊朗原油来维护与美国的关系,但印度、土耳其等国则可能拒绝配合。今年4月,印度自伊朗进口的原油大幅上升近60%。   李彦进一步分析:“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测也显示,伊朗执行核协议以来,基本没有越界和违规操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目的是加强与以色列、沙特等中东盟友的关系,帮助他们遏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沙特能源和工业大臣法利赫在社交网站发布消息,称“由于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我们有义务维护原油市场的稳定,维护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沙特将与OPEC成员国、非成员国以及主要原油消费国密切协作,把原油供应出现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   可见,沙特觊觎伊朗受制裁后的市场份额。   而美国自身或也想在原油市场分一杯羹。冯连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美国国内页岩油产量不断上升。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打击了伊朗,还打击了依赖从中东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   “美国此举也预防了欧洲成为伊朗原油新的消费增长地。”李彦说。   而这些消费需求也可能转向美国。   油价或上冲80美元   5月9日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合约涨3.15%,收报每桶77.21美元,创2014年11月来新高,过去六周,油价已累计上涨约10%。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将推高油价。”   李彦认为,特朗普宣布重启对伊制裁,并退出现有核协议,这对国际油价而言必然利好居多。后续美国针对伊朗的新举措和新条款,都是市场不稳定性的促进剂,这一地缘局势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原油或出现4至5美元的风险溢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当前已经突破每桶76美元,这意味着二季度其有机会摸一摸每桶80美元的关口。   国泰君安原油研究总监王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考虑到美国给出的‘缓冲期’,伊朗因受制裁而出现的原油供应短缺估计会在初期达到每日25万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这个数字将会一路走高到每日50万至60万桶,目前的油价已经对此情况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溢价,并且未来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的继续扩大,这一空缺产量能够被填补。”   郭海涛认为,油价上升后会对供应侧产生吸引力,其他供应商的产量也会增加,一定程度上又会抵消伊朗出口下降的影响。“目前在原油库存处于比较多的情况下,油价冲击每桶80美元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暴涨到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王笑进一步指出,目前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未来中东局势的剧烈变化是否会对更多的供应产生影响,由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而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伊朗一国,会牵扯到更多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的话,预计将推升原油市场对断供风险的担忧。因此,原油价格对这些后续变化将会给出更高的溢价,继续维持原油强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