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油价有望涨至80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6
  •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盟国劝阻和伊朗的多次警告,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并计划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经济制裁”。特朗普称伊朗核协议“过去无法带来平静,无法带来和平,将来也永远不会带来和平”。

      这是特朗普执政以来,退出巴黎协定、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的又一次“毁约”。

      不过,这次美国的决定没有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布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遵守核协议条款,并敦促美国不要阻止他国跟进。

      5月8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也作出回应,伊朗将暂时留在核协议中,继续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余5个协议签署国进行核问题合作。对于特朗普称愿意和伊朗重新谈判签署新协议,伊朗政府表示了拒绝。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5月9日表示,伊朗已准备好加大对弹道导弹项目的投入,以回应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

      从伊朗的反应来看,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正在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确定性。而中东局势不稳定也将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市场人士预计,油价有望上冲每桶80美元。

      美国执意“退群”

      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还在不断施压。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两日后,美国财政部5月10日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此次被制裁的对象包括6名伊朗个人和3家实体。被制裁对象在美国境内的资产将被冻结,同时美国人将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往来。美财政部同日表示,美国将从8月7日起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措施。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美方分别设置90天、180天两种过渡期,对伊制裁措施将在过渡期结束后恢复。

      伊核协议是201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伊朗与英国、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六国以及欧盟达成的一项协议,对今后长达25年时间里伊朗的核活动提出了各种约束。作为交换,美国和欧盟将逐渐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这些制裁包括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和天然气、冻结某些个人和企业资产、禁止与伊朗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等。

      奥巴马政府2015年在推动伊朗核协议时,与国会敲定了一项法案:美国总统每90天必须向国会确认伊朗是否遵守着该协议,若总统不“认证”该协议,国会须在60天内决定是否恢复对伊朗的制裁。这个法案的设立是为了让当时一些反对协议的国会议员们“妥协”,却因此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不赞同奥巴马这一政治遗产,认为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谈判输掉的产物,所以他多次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修改协议条款。

      5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外交接待大厅发表讲话时,称伊核协议为“可怕”、“一边倒”和“灾难性”的协议。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对现行协议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不满:没有制止伊朗测试弹道导弹;没有限制伊朗在中东区域支持恐怖主义的行为;应该扩大国际视察员进入伊朗军事设施检查的权力检查制度;协议中的落日条款,即允许伊朗在2025年之后重新启动其一些核计划。

      此前,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极力游说特朗普留在伊核协议基本框架之内。4月末,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相继访美。二人的基本立场是希望美国留在现有的伊核协议框架内,同时也尊重美国的核心关切。马克龙更是以退为进,在访美期间宣布法美倡导签署伊核“新协议”。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也分别与法德领导人通话,阐述了相似的立场。

      然而特朗普还是不顾多国劝阻执意退出。对此,欧洲官员对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表示失望。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布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遵守核协议条款,并敦促美国不要阻止他国跟进。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与美国政府进行全面接触之后,我们呼吁美国通过允许继续执行伊核协议主要条款的方式来尽一切可能维护该协议在核不扩散方面取得的成果。”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是错误的。他在脸书(Facebook)上发文称:“退出该协议背弃了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抛弃了美国主要外交人员、科学家和情报专家争取到的共识。在一个民主国家,政府换届后政策和优先事项时常会发生变化,但接二连三地违背美国参与达成的协议可能损害美国的信誉,并与全球主要大国产生不和。”

      佩斯大学政治学教授Matthew Bolton表示,伊核协议降低了核扩散风险,让世界更安全。特朗普将政治姿态凌驾于人类安全之上,退出伊核协议是很不负责的行为。而这一决定也正中伊朗强硬派人士下怀。此外,退出伊核协议也会打击美国的公信力,损害美国信誉,今后将难以说服他人相信美国能够信守承诺。

      中东局势紧张

      特朗普宣布退出核协议后,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全国电视讲话称,伊朗将暂时留在核协议中,继续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余5个协议签署国进行核问题合作。鲁哈尼说,鉴于这是一份多边协议,伊朗政府将派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出访,与签署协议的其他国家磋商。

      “如果磋商结束后,我们得出结论,在其他所有国家的合作下,我们将从伊核协议中完全获益,那么我们就留在协议内。”他说。

      但鲁哈尼也警告:“如有必要,我们也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启动任何水平的铀浓缩活动。当然在作出这一决定前,我们将再等几周,与盟友和其他协议签约国对话。”

      联合国及欧盟担心,特朗普恢复对伊制裁,可能会激发伊朗采取报复行动。

      其中,以色列或首当其冲。以色列和伊朗关系多年来一直紧张。伊朗曾宣称要摧毁以色列,而以色列则担忧伊朗在叙利亚日益增强的军事势力。

      路透社分析,伊朗可能不会阻止其盟友在叙利亚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CNN甚至认为,这两个国家如今比以往更加接近战争。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色列是美国忠实的盟友,特朗普宣布退出核协议考虑到了以色列的安全焦虑。上周以色列情报部门获得了有关伊朗核项目的10万多页文件和文档,这些文件是伊朗在发展核弹的新的结论性证据,退出伊核协议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更大。”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第一时间对特朗普的强硬立场表示全力支持。

      国际问题专家洪琳认为伊朗核协议的废除会严重恶化地区稳定态势。美国和以色列试图用美国退出协议的方式遏制伊朗,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伊朗在海湾地区更加积极进行战略对抗,特别是通过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方向给以色列施加压力。

      油市格局存变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已在国际油市掀起波澜。

      据了解,伊朗是OPEC第三大产油国,全球第五大产油国。伊朗是目前OPEC+原油限产协议的参与方之一,但其拥有豁免权。目前伊朗原油产量约为每日381万桶,出口量约为每日220万桶。伊朗4月份的石油出口创下两年前解除制裁以来的最高水平。船舶跟踪数据显示,伊朗每日石油出口量从3月份的206万桶升至4月份的248万桶。

      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指出:“从2017年减产开始至今的产量数据可以发现,伊朗的原油产出整体还有小幅增长。核协议存在与否,不会对伊朗的原油产量形成较大影响,而影响较大的是出口量。”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在新制裁环境下,伊朗原油出口可能会因此每日减少30万至50万桶的原油供应。不过由于本次美国退出核协议没能得到欧洲的支持,因此实际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还是未知数,但应该不如几年前的制裁影响力度大,当时伊朗的原油出口量从每日250万桶锐减至100万桶。

      亚洲是伊朗原油主要的出口地,中国、印度和韩国是主要买家,而欧洲实际影响有限。

      李彦判断,就中国而言,伊朗进口原油即便被迫下降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毕竟伊朗只占中国进口原油的7%至8%。此外欧洲、韩国和日本或将减少购买伊朗原油来维护与美国的关系,但印度、土耳其等国则可能拒绝配合。今年4月,印度自伊朗进口的原油大幅上升近60%。

      李彦进一步分析:“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测也显示,伊朗执行核协议以来,基本没有越界和违规操作,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目的是加强与以色列、沙特等中东盟友的关系,帮助他们遏制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沙特能源和工业大臣法利赫在社交网站发布消息,称“由于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我们有义务维护原油市场的稳定,维护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沙特将与OPEC成员国、非成员国以及主要原油消费国密切协作,把原油供应出现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

      可见,沙特觊觎伊朗受制裁后的市场份额。

      而美国自身或也想在原油市场分一杯羹。冯连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由于美国国内页岩油产量不断上升。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打击了伊朗,还打击了依赖从中东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

      “美国此举也预防了欧洲成为伊朗原油新的消费增长地。”李彦说。

      而这些消费需求也可能转向美国。

      油价或上冲80美元

      5月9日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合约涨3.15%,收报每桶77.21美元,创2014年11月来新高,过去六周,油价已累计上涨约10%。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将推高油价。”

      李彦认为,特朗普宣布重启对伊制裁,并退出现有核协议,这对国际油价而言必然利好居多。后续美国针对伊朗的新举措和新条款,都是市场不稳定性的促进剂,这一地缘局势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原油或出现4至5美元的风险溢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当前已经突破每桶76美元,这意味着二季度其有机会摸一摸每桶80美元的关口。

      国泰君安原油研究总监王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考虑到美国给出的‘缓冲期’,伊朗因受制裁而出现的原油供应短缺估计会在初期达到每日25万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这个数字将会一路走高到每日50万至60万桶,目前的油价已经对此情况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溢价,并且未来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的继续扩大,这一空缺产量能够被填补。”

      郭海涛认为,油价上升后会对供应侧产生吸引力,其他供应商的产量也会增加,一定程度上又会抵消伊朗出口下降的影响。“目前在原油库存处于比较多的情况下,油价冲击每桶80美元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暴涨到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王笑进一步指出,目前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未来中东局势的剧烈变化是否会对更多的供应产生影响,由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而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伊朗一国,会牵扯到更多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的话,预计将推升原油市场对断供风险的担忧。因此,原油价格对这些后续变化将会给出更高的溢价,继续维持原油强势的观点。

相关报告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油价有望涨至80美元》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5-16
    • 5月8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盟国劝阻和伊朗的多次警告, 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 并计划对伊朗实施 "最高级别经济制裁"。特朗普称伊朗核协议 "过去无法带来平静, 无法带来和平, 将来也永远不会带来和平"。 这是特朗普执政以来, 退出巴黎协定、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的又一次 "毁约"。 不过, 这次美国的决定没有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 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布一项联合声明表示, 将遵守核协议条款, 并敦促美国不要阻止他国跟进。 5月8日, 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 (哈桑 Rouhani) 也作出回应, 伊朗将暂时留在核协议中, 继续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余5个协议签署国进行核问题合作。对于特朗普称愿意和伊朗重新谈判签署新协议, 伊朗政府表示了拒绝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5月9日表示, 伊朗已准备好加大对弹道导弹项目的投入, 以回应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 从伊朗的反应来看,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正在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确定性而中东局势不稳定也将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 《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冲破80美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23
    •   国际原油市场上,布伦特原油连续六周上涨,上周一度自2014年11月以来首次升穿每桶80美元。一些分析认为,随着油价连续上涨,油价上涨过程可能将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   自年初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约17.5%,上周升幅达1.9%左右。布伦特原油已经连续六周出现周涨幅,创下2011年3月份以来最长连涨周数。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价格上周也上涨了约0.9%,为连续第三周上涨。投资者还预计,受供应忧虑推动,至少短期内布伦特原油将进一步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最近油价连续上涨,主要受益于委内瑞拉产量急挫,供应减少需求强劲和美国可能对伊朗进行制裁。   在原油价格上周以上涨告终后,交易员在观察委内瑞拉大选。巴克莱预计,委内瑞拉的产量可能降至100万桶/日以下。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援引的消息,委内瑞拉4月的产量为140万桶/日。   在需求方面,亚洲的石油需求正处于纪录高位,这使得今年该地区消耗石油的成本达到了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大约是2015年和2016年市场停滞期的两倍左右。亚太地区每天消耗35万桶石油,是世界每日石油消耗量的35%左右。   在地缘政治方面,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朗核协议,寻求对伊朗采取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油价应声上涨。有分析认为,美国对伊朗恢复制裁,或令伊朗石油出口重挫,伊朗向中国乃至亚洲、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原油出口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有报道称,长期来看,伊朗需要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资和技术助力,才能扩张其原油和天然气产业。然而美国威胁制裁伊朗后,大型欧洲公司逐渐“抛弃”伊朗。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5月16日就宣布除非获得特别豁免,否则将不得不撤出在伊朗的天然气项目。   美国投资银行预计,对伊朗的制裁可能令市场供应减少逾100万桶/日。   未来几个月,为了稳定库存并让油市恢复平衡,焦点可能会日益转向增加供应和抑制需求。   能源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分析师表示,油价上涨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实际供应量下行。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指出,地缘政治因素十分重要,但市场最为关注的还是原油供应问题。   目前,原油市场的供应受多重因素制约,如欧佩克是否会增加产能,以及美国是否会增加页岩油生产。   有分析认为,油价目前正处在周期的上半程。路透社称,按照实质价格,在上一个完整周期中,油价平均为每桶75美元。该周期从1998年12月持续到2016年1月。而近期油价上涨释出了强烈信号,即需要增加供应、减慢石油消费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油市”恢复平衡”意味着限制生产、刺激需求并削减库存过剩。但在2018年余下时间和2019年,“恢复平衡”的含义则恰好相反。   从短期来看,未来几个月,原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并抑制供应增长,进而推动油价进一步上行。石油收入上升将推动石油生产国经济加快增长,增加国内燃油消费量,并进一步导致油市紧俏。石油价格和产量上升还将提高石油产业内部在钻探、炼油、运输以及整个供应链条的燃油消费。另外,油价和产量上涨一般会与市场趋紧以及各种成本上升有关,比如劳动力、原材料以及工程和服务合同。掌控资源的政府将会借机提高税收和权益金,增加油价上涨带来的额外收入。随着油价上涨,产油国只需维持产量不变而无需增产,就能实现其收入目标。因此,短期内石油生产可能对油价上涨反应缓慢,而消费将比预期更为强劲,加剧价格的上涨压力。   然而,从中期看,另一种力量将使市场回归平衡。油价上涨将提升企业现金流,并改善石油生产商的股票和债务融资环境。这迟早会刺激勘探和开采支出,并最终提高产量,并进一步转向开发风险较高的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