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科学院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6-06
  • 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十年来,全院科研人员坚守使命定位,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一是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空间应用系统,研制了数百台套有效载荷;在探月工程中,主要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等任务,为“嫦娥”开展科学探测提供关键的技术保障;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中,承担了12颗卫星的研制任务。围绕深空、深海科技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研制悟空、墨子、慧眼、太极等一批科学卫星,使我国在空间科学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成功研制了“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谱系化的深海装备,引领我国的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围绕航空发动机叶片、超分辨光刻机、仿生合成橡胶、高端轴承、高性能特种材料等重大需求,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产业链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产出了铁基高温超导、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的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已经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的首位。中国科学院研制建设了“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人造太阳”等在国际上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的利器,支撑在脉冲星研究、中微子振荡、磁约束核聚变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重大成果。这些设施是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的,“中国天眼”已向来自全球14个国家、27个科学项目提供科学观测时间。

    三是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近十年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助力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中国科学院研发的“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干细胞修复技术、碳离子治癌装置等,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抗疫科研攻关,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研制了多款疫苗、检测试剂、药物等。

    过去十年,中国科学院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侯建国说,不仅是优化科研布局,强化科研布局的战略性、引领性、协同性,统筹区域、领域和创新平台的布局,还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中国科学院出台了“基础研究十条”,对选题机制、管理方式、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顺利实施,制定了“攻关八条”,引导、保障骨干科研人员潜心攻关。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学院持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强化学术性、荣誉性定位,优化院士队伍结构,推动院士群体做好“四个表率”。为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实施了特聘研究岗位制度,给予这些科学家相对稳定的支持。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设立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支持计划,鼓励拔尖青年人才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发布》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1-01-13
    •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并持续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经中国科学院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推荐,同时参考广大网民意见,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已最终确定,现予以正式发布。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共6项,分别为:   1. 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项目示范成功   2. 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3. 中国首台无烟煤原料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成功投运   4. 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中和抗体进入临床   5. 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6. 自动分拣设备让“汗水物流”变“智慧物流”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12项,分别为:   1.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2.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嫦娥四号成果持续产出   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   4. 全面发力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   5.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6.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7.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研究取得突破   8. 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9. 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   10. “慧眼”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   11.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   12. 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   为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国科学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成果的传播推广,中国科学院2017年开始启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亮点成果”、“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筛选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2021年第1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两类亮点筛选活动的网络投票将于4月启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投票,感谢对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 《中国科学院向投资人路演展示双创成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8
    • 27日上午,在深圳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宁波富理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品质管理总监高涛走上讲台,向来宾们介绍公司研发的锂电池材料——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这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团队的研究成果。它在新一代动力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研发上有重大突破。两年前,刘兆平率领一部分人走上了创业的征程。“公司去年已建成年产百吨级中试生产线,今年拟融资建设全球首条年产千吨级示范生产线,力争2020年达到万吨级生产规模。”高涛说,公司目前拥有宁波材料所出资入股的发明专利15项,获普通许可发明专利5项,自行申请发明专利14项。 在高涛介绍了公司所需资金和项目计划之后,在场的嘉宾就项目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与高涛现场交流。 这是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双创项目路演活动。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说,以前,对科技成果常常是找几个专家验收,结论常常是冠以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一流等评价。现在我们从社会上找了一些投资人、企业家来看看我们的成果,让他们来评判,看看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加路演活动的许多嘉宾都是投资人或企业家,像华润资本首席投资官、国投创业董事总经理、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正轩投资总经理、德稻集团副总裁等,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路演活动,并且对展示的中国科学院的成果“评头品足,挑肥拣瘦”。 老话讲,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农耕时代的真理。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无孔不入的背景下,再好的酒也得推到巷子口甚至是集市上吆喝着卖了。27日的路演活动表明,中国科学院已将自己的优秀成果推到了深圳这个“集市”上,并且还是可劲的叫卖。 作为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每年产生大量的技术专利。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主任隋雪青说,中国科学院一年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1.6万件,现存专利量已有47349件。“我们现在是极力地向社会推介自己的成果。截至今年4月,我们已在国内16个城市举行了20场现场对接会,信息覆盖上万家企业。江苏省、山东省对购买中国科学院专利分别出台了财政资金扶植政策,浙江省最高补助200万元,山东省后补助最高为500万元。” 这次参与STS双创项目路演活动的共有14个项目,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化、医疗大健康等多个领域,包括心脑智能监护可穿戴装备产业化开发、心脑血管疾病磁导航设备研制、肿瘤临床精准用药技术、远距离步态识别、神探视频搜索、高比能量锂硫电池、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可以说,这些项目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先进制造、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能力提供了窗口。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三大任务之一。据中国科学院科发局局长严庆透露,2017年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269亿元,新增利税514亿元;中国科学院院所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30亿元、净利润10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 创新、增收、增税、增就业岗位。中国科学院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着创新驱动对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