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赞同《美墨加三国协议》,并呼吁美国政府推出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Lightfeng
  • 发布时间:2019-05-25
  • 2019年5月21日,美国各电子公司的高层主管在华盛顿签署了拟议中的《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并呼吁特朗普政府和国会推出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

    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在2万亿美元的电子供应链中代表5300多个成员工厂,举办其年度美国宣传活动。IPC委托的经济学家Shawn DuBravac在其撰写的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他相信USMCA会对电子行业产生一个积极影响,今年应该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该报告还指出,2017年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电子产品贸易总额为1555亿美元。电子产品出口占美国所有制成品、自然资源和墨西哥能源出口的31%。

    除了基础经济学之外,USMCA的一些具体规定会有利于该行业,包括包含有关中小型企业,数字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面。另一方面,IPC也对日落条款和建议的汽车区域内容要求的变化表示关注,这两种变化都会产生不确定性。

    IPC成员公司高管今天与国贸易代表丹尼尔沃森和美国大联盟的首席谈判代表会面,以表达业界的支持。该小组将与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高级职员会面,两者都负责监督贸易政策。

    除了倡导USMCA之外,高层管理人员还与国会和行政部门的领导人会面,讨论其他问题,包括国防电子、EPA法规、劳动力教育和培训等问题。

相关报告
  • 《美国政府宣布与英特尔达成85亿美元的初步协议,以支持对美国半导体技术领先地位的投资,并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根据拜登总统的“投资美国议程”,美国商务部提议为英特尔提供高达85亿美元的潜在直接资金,以支持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和俄勒冈州的多个项目。 近日,拜登-哈里斯政府宣布,美国商务部和英特尔公司已经达成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条款备忘录(PMT),根据《芯片和科学法案》提供高达8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以加强美国的供应链,重新建立美国在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导地位。领先的逻辑芯片对人工智能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至关重要,这笔拟议中的资金将有助于确保更多的此类芯片在国内开发和制造。正如拜登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所强调的那样,《芯片和科学法案》为在美国制造关键技术、引领世界创新和在美国创造良好就业机会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是商务部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发布的第四份PMT公告。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英特尔预计其在美国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美元,因为它扩大了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和俄勒冈州的产能和能力,预计将直接创造超过10,000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和近20,000个建筑工作岗位。拜登政府提议的芯片投资,加上英特尔的投资,将成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有史以来宣布的最大投资之一。PMT还包括约50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公司的半导体和建筑劳动力。这是建立在英特尔自己的劳动力投资基础上的,过去五年总计超过2.5亿美元,以及英特尔与当地社区、社区学院、大学、传统黑人学院和大学(HBCUs)以及学徒计划的牢固合作伙伴关系。 “没有人比拜登总统更关心振兴美国制造业,今天的宣布是确保美国在21世纪制造业领导地位的一大步。通过这项协议,我们正在帮助激励英特尔超过1000亿美元的投资,这是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将创造3万多个高薪工作岗位,点燃下一代的创新,”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说。“这一宣布是拜登总统和国会两党多年努力的结果,我们努力确保我们需要的尖端芯片是在美国制造的,以确保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尖端芯片为地球上最复杂的技术提供动力,包括开发人工智能和建立关键的军事能力。英特尔的工艺技术,如英特尔18A和先进的封装技术,结合其代工服务,将更好地使美国公司通过确保我们拥有这些先进芯片的国内供应,来引领人工智能产业。 美国商务部负责标准与技术的副部长兼NIST主任Laurie E. Locascio表示:“美国芯片计划将把半导体制造业带回美国,并创造一个至关重要的研发生态系统,使其留在美国。”“这项拟议投资引发的创新将加强美国的技术和研究领导地位,并大大有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制造能力,同时加强社区和创造高薪工作。”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表示:“今天对美国和英特尔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正在努力推动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创新的下一个伟大篇章。”“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字革命,所有数字化的东西都需要半导体。《芯片法案》的支持将有助于确保英特尔和美国保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半导体供应链,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提供动力。” 这项拟议的投资将通过加强英特尔在美国数十年的历史,实现政府对发展强大的国内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承诺。这项投资还将使公司能够支持行业领先的美国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这些公司在美国拥有领先的生产技术。拟议的CHIPS资金将加强美国领先芯片的所有主要技术流程,包括拟议的投资: ·亚利桑那州 钱德勒:建设两个新的前沿逻辑晶圆厂,并对一个现有晶圆厂进行现代化改造,显著提高了前沿逻辑产能,包括英特尔18A的大量国内生产——英特尔18A是该公司最先进的芯片设计,通过RibbonFET栅极全方位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实现了更高性能的前沿芯片。该公司将在其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生产第一款名为Clearwater Forest的英特尔18A产品。2022年,英特尔与马里科帕县社区学院(Maricopa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s)合作,推出了首个与英特尔员工讲师合作的项目,为学生提供进入半导体技术职业的切入点。这项投资将支持3000个制造业岗位和6000个建筑业岗位。 ·新墨西哥州 里约兰乔:现代化的两个晶圆厂成为先进的封装设施,以缩小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重要差距。当全面生产时,该设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先进包装设施。为了支持新墨西哥州的工程专业学生,英特尔在五所学院和大学设立了捐赠奖学金,并通过投资、年度赠款和实践学习工具包支持STEAM教育,使生活在土著土地上的学生受益。这项投资将支持700个制造业岗位和1000个建筑岗位。 ·俄亥俄州 新奥尔巴尼:创建一个新的区域芯片制造生态系统,以建设两个领先的逻辑晶圆厂,扩大领先的代工能力和供应链多样化为基础。英特尔投入了大量资源,在俄亥俄州培养技术工人,为该州8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包括社区学院、hbcu和大学。作为在俄亥俄州投资的一部分,英特尔的设计和建造合作伙伴柏克德公司与北美建筑工会签署了一份项目劳动协议(PLA),用于建设这两个设施。这项投资将支持3000个制造业岗位和7000个建筑岗位。 ·俄勒冈州 希尔斯伯勒:通过扩大和现代化技术开发设施,投资于美国领先的发展中心,该设施将利用世界上第一台高NA EUV光刻设备。位于俄勒冈州Hillsboro的Ronler Acres的Gordon Moore Park园区是英特尔在美国领先的半导体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中心的心脏。这些投资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并使创新的持续发展成为可能。2022年,英特尔在俄勒冈州的500多家供应商上花费了40多亿美元。这项投资将支持数千个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岗位。 英特尔目前在美国的晶圆厂使用100%的可再生电力,并通过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再利用,以及与当地社区合作,投资于当地流域的水资源恢复,在美国的运营中实现了净正水状态。此外,作为其更广泛的劳动力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英特尔致力于为其工厂的员工提供负担得起的、可获得的、高质量的儿童保育。对于美国员工,英特尔将增加其后备护理计划的报销金额和持续时间,并增加额外的折扣初级儿童护理服务提供商,以及儿童护理服务提供商的审查网络。此外,英特尔还将试行一项针对非豁免员工的初级儿童保健报销计划。 除了提议的高达85亿美元的直接资金外,芯片项目办公室还将提供高达110亿美元的贷款——这是《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的750亿美元贷款授权的一部分——根据PMT向英特尔提供。该公司表示,计划申请美国财政部的投资税收抵免(Investment Tax Credit),预计最高可达合格资本支出的25%。 正如第一次资助机会通知(NOFO)所述,本署可在申请人圆满完成对全部申请的优点审查后,以不具约束力的方式向申请人提供PMT。PMT概述了CHIPS奖励奖励的关键条款,包括奖励的金额和形式。合同金额取决于尽职调查和长期投资意向书和合同文件的谈判,并以实现某些里程碑为条件,并取决于资金的可用性。在PMT签署后,该部门开始对拟议项目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程序,并继续与申请人谈判或修改某些条款。长篇投资意向书和最终授予文件中的条款可能与今天宣布的PMT条款有所不同。
  • 《美日制造业展开新策略 中国全球制造业格局地位会变化吗》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3-19
    •  美国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并在WTO之外构建投资贸易秩序以维护美国利益,日本正在加快制造业结构转型,未来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发达工业国家和印度等后发工业国家的“上下夹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必须适时调整,从而确保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1美国的战略逻辑   美国强化制造业技术优势和产业竞争力、阻击全球竞争对手的战略逻辑是:对内以“制造业复兴战略”为核心促进制造业向美国本土回溯,积极推动全球生产制造体系向符合美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方向转变。   具体的政策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针对美国制造业技术能力雄厚而产业化(主要是大规模制造)相对能力薄弱的问题,强化政府的作用,通过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促进科学和技术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变。如完善针对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全国性“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网络,增加制造业研发预算等。   二是利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机遇,利用智能制造对人工进行替代的资本深化机遇,弥补美国劳动成本高企的劣势,强化生产制造向美国本土的回溯,加强美国的生产制造(美国学者称之为“产业公地”)优势。   美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意图是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制高点,其核心是依托其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优势,加快推动全球工业生产体系向有利于美国技术和资源禀赋优势的个性化制造、自动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方向转变。   三是积极建设以分布能源系统、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体系。在政府资助下,美国各州都在开发和部署具有智能性、可持续性、灵活性的能源、交通、生产和信息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基础,也有助于美国制造业降低配套成本,形成快速响应能力。   四是通过强化结构性的产业政策促进生产制造向美国的集聚。利用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税收成本超过45%,加入各类行政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后的综合税负成本超过60%,大幅高于美国制造业企业38.92%的税收成本和44%的综合税负成本。而美国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补贴有望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投资吸引力。   例如,富士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的100亿美元液晶面板(LCD)项目,威斯康星州政府就将在未来15年内向富士康共支付28.5亿美元现金,包括15亿美元工资税补贴、13.5亿美元资本投资获利税补贴,此外,州政府还将放弃1.5亿美元的建筑设备销售税。   美国阻击全球竞争对手的对外策略是逐步弱化以WTO为主导的全球贸易框架,积极推进“印度太平洋之梦”,构建更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新贸易投资秩序。特朗普政府和越来越多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家认为,在WTO框架下,美国系统性地、没有附加条件地开放了贸易和投资,降低和消除了关税,减少了关税壁垒,但是在美国降低关税壁垒同时,其他国家却没有向美国同等条件地开放市场。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鼓励私有企业、革新和工业。而其他国家则使用政府工业计划和国有企业。”   基于这样的认识,特朗普政府不仅逐步弱化WTO贸易框架,而且抛弃了之前奥巴马政府试图推动的TPP贸易框架,转而通过建立新的双边贸易规则来重构有利于美国贸易利益的新秩序,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加强与印度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即特朗普所谓的“印度太平洋之梦”,同时加强针对中国等美国企业主要投资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反对以市场要求外资企业转让技术和对工业进行大规模补贴等产业政策措施。   2日本仍是主要对手   与美国新一轮制造业战略以加强生产制造基础不同,当前日本制造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是进行结构性调整,即逐步退出日本企业逐渐丧失优势的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传统产业,转而培育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部门的竞争优势。   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公司虚报利润到高田问题气囊,再到今年神户制钢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长期有组织的篡改部分铝、铜制品检验证书,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日本企业造假现象实际上是日本制造业处于结构转型阵痛期的具体表现。但是必须看到,日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基础仍然十分坚实,同时在新兴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工程化能力正在快速培育、提升,日本仍然是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跃进的主要竞争对手和障碍。   3中国产业安全的新挑战   在美国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并通过积极构建新投资贸易秩序强化美国利益、日本加快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有可能面临“上下夹击”的不利局面。   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快技术和产业结构向有利于美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方向转变,通过强化政府和产业政策功能加快制造业回溯,同日、德等工业强国加强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因而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双边谈判重建全球贸易投资秩序的企图可能加快“印度太平洋之梦”战略的实施进程,即通过培育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对手弱化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谈判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有望提速,中国制造业将同时面临来自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技术追赶和产业替代。   基于此,未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和贸易战略必须适时进行调整:   一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中弱化对印度和东南亚主要潜在制造业竞争国家的投资,特别是缩减对这些国家在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和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抑制其制造业综合成本优势的形成。   如果美国进一步强化新亚太战略,加大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有可能激发印度和东南亚的劳动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形成研发和大规模制造的分工格局,从而对中国的制造业大规模生产制造优势形成冲击。   目前,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虽然在劳动成本方面较中国具有优势,但由于这些国家工业基础建设的滞后以及国内市场的分割(印度尤为突出),其在制造业综合成本方面并未形成优势。中国在这些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应是制造业产能走出去,而不是基础设施投资。   二是策略性使用产业政策,灵活规避WTO规则。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以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形式公开对企业进行各种补贴,违反了WTO规则,同时也成为美欧等国家阻击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把柄。   事实上,美日等工业强国并没有放弃对补贴政策的使用,如美国对航空和航天、汽车、造船和建筑等部门的补贴;日本对汽车、电子机械和设备等部门的补贴;欧盟对造船、汽车等部门的补贴。   但这些国家在补贴政策的运用方面特别注重灵活性。未来我国产业政策实施应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更多依赖研发机构、而不是政府直接对企业进行补贴,即政府把补贴资金首先发放给科研院所,然后由科研院所再通过合作研发等形式转给企业,从而避免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补贴。   与此同时,鼓励和帮助我国企业灵活应用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同时借鉴美国做法,鼓励企业采用贸易救济措施,排斥进口产品,打击国外的竞争对手。以美国《伯德修正案》为例,该法案要求美国政府,把向外国公司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款直接补贴给提起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的美国公司,而不是上缴美国财政部。这一做法显然在实质上是对美国公司的双重保护,在客观上也会起到鼓励本国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的诱导效果。   三是积极利用日本造假门事件频发的机会,在国际市场和媒体营造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加大中国制造质量品牌的建设和宣传。特别是利用学术界、而不是主流媒体的力量,加大对日本造假和企业失败案例的分析和发表,同时也加大学术界对中国成功企业、原始创新和产品质量的研究和发表。利用学术界独立第三方的优势,在加强中国经验提炼梳理的同时,扩大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影响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