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升级为聚变实验注入新的活力》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魏韧
  • 发布时间:2021-03-16
  • 二十多年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开展Pegasus实验,推进聚变能源领域发展。目前,该项目正在改造升级,以期在美国能源部聚变能源科学办公室支持的国家聚变研究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降低未来聚变反应堆的成本和复杂性,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美国能源部向Pegasus聚变研究计划提供790万美元拨款和其他资助,使该计划的预算增加了一倍多。首席研究员Ray Fonck和他的团队将增加工作人员,并重新配置退役的Pegasus环形实验,将其转换为功能更强大的设施,并扩大科学计划。
    这个实验称为Pegasus-III,全面升级的设施将提供一个美国专用的平台,研究启动等离子体的创新技术。它将成为国家聚变计划的一个独家组成部分,重点关注一个问题,即用强电流启动等离子体的最佳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正在致力于提供点燃未来反应堆中的聚变之火的方法。
    Pegasus-III实验由一个紧凑的环状的托克马克组成,用来容纳非常高温的等离子体。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托卡马克式的聚变反应堆都使用磁感应技术驱动产生等离子体电流。然而,磁感应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近似球形或紧凑的托卡马克中。它们的形状像一个有核的苹果,中心有一个小孔,而磁感应中心没有空间,因此紧凑型、球形托卡马克必须解决如何在没有磁感应的情况下启动兆安培电流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被列入清单长达15到20年。即使是标准的大型托卡马克反应堆,如果能消除典型的感应磁铁(typical induction magnet),也将降低成本和复杂性。
    包括Fonck在内的许多研究小组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部分进展,但还没有明确的成功者。现在,Pegasus-III实验成为国家聚变研究计划的比较试验场,研究人员将测试少数几个最有潜力的概念。他们最终将在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大型国家实验中实施最佳解决方案。
    美国能源部的资助将提供磁场提高4倍的新磁线圈,提供高达250兆瓦脉冲电力的新电力系统、新的控制系统、新的加热系统和新的控制室,还将实现新的关键诊断功能。
    华盛顿大学参与合作,提供另外的等离子体触发技术,其他的合作方还包括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实验室。
    Pegasus-III的升级诊断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等离子体中发生的事情。一个重要的能力是测量离子活性的能力。
    考虑到不使用磁感应时电流的形成方式,他们使用了磁重联的过程。基本上打破磁场线的过程会加热离子,观察它们可以了解等离子体的许多细节以及驱动电流的过程。
    与世界上其他大型托卡马克实验不同,实验中缺少等离子体磁感应启动的传统工具——螺线管中央磁感应器。这需要一些新的启动技术组合可靠地工作,使得研究项目更具风险性,也更令人兴奋。
    一种新的无线电波系统将取代螺线管磁铁,完成维护等离子体电流的任务,新的实验还将包括诊断确定无线电波如何帮助驱动产生电流。
    Pegasus升级的工作已经开始,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建造活动被搁置。工作人员和学生们正在远程继续他们的设计、采购和项目协调工作,同时为未来的设施建造工作做准备。

  • 原文来源:https://www.miragenews.com/federally-funded-upgrade-reenergizes-fusion-experiment/
相关报告
  • 《美国加大对聚变能源的投资》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1-03-15
    • 颇具影响力的能源部(DOE)咨询委员会建议美国积极开展聚变能源的部署,包括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投资,以支持LLNL国家点火设施(NIF)的核心任务之一,为建立核聚变奠定基础。发展惯性聚变能(IFE)。 该报告称霸未来:融合与等离子体,由十二月份批聚变能科学顾问委员会(FESAC)。紧随其后的是2月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NASEM)的报告,呼吁采取积极行动,尽快在2035年建造美国的试验性聚变电站。 FESAC的报告编制了两年,根据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聚变能科学(FES)计划,为美国的聚变能和等离子体科学提供了长达十年的愿景。NFS&PS物理学??家FESAC成员兼报告小组委员会的Tammy Ma说,LLNL是等离子体物理社区规划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该过程为该报告的十年战略计划奠定了基础。 FESAC和NASEM的报告都侧重于磁聚变能量(MFE)技术的发展,以法国的ITER实验为例;美国是参加ITER的35个国家之一,目前已完成了70%以上的目标,并计划在2025年首次进行等离子操作。 但是,这些报告承认必须同时追求包括IFE在内的其他政府和私人融合技术,而FESAC的报告指出,NIF在点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两份报告都呼吁与联邦,国际和私人投资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概述了NIF一直致力于融合和等离子体研究的增长机会(请参阅“十年报告重点介绍了NIF对等离子科学的贡献。”) 报告中与LLNL工作有关的要点和建议包括: 即使在没有增长预算的情况下,也要重新启动IFE程序。 继续为与NNSA共同赞助的高能量密度实验室等离子体(HEDLP)计划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LLNL支持的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中完成极端情况下物质(MEC)升级的设计和施工。 协调高强度激光研究计划(FES与其他联邦机构的合作)。 致力于开发由NIF&PS设计和开发的,类似于高重复频率高级PB激光系统的数兆瓦(万亿瓦)激光设备和美国的高重复频率高强度激光设备。先进的光子技术计划;HAPLS已于2017年6月交付给捷克共和国的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 Beamlines Facility。 强烈支持LaserNetUS,如果预算允许,可以进行积极的升级;LLNL的木星激光设备是LaserNetUS的成员,LaserNetUS致力于恢复美国的高强度激光研究 到2040年在美国建立一家聚变试点工厂。 强烈追求替代性和创新性融合概念。 最好与其他机构合作,建设和设计中型Z捏脉冲电源设施;LLNL目前正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为Z机开发许多高级诊断程序。 为强大的公私合营计划提供支持。 “即使在预算不变的情况下,”报告负责人说,“做出了一定的准备,以确保以某种方式支持这些活动。无法建造新设施,但建议进行构思前的设计活动和技术开发。” 由能源部赞助的NASEM报告“将融合带入美国电网”描述了要使融合在2050年之前适时过渡到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所需要的科学和技术创新。NASEM计划要求进行试点到2028年进行电厂设计,并在2035年至2040年的时间范围内向电网增加聚变能。 报告说,几乎取之不尽的聚变能可以为美国电网提供清洁的,无碳的基准电力,在美国将其发电基础设施脱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聚变使用大量的氢燃料,不会产生长寿命或高水平的放射性废物。它本质上是安全的,并且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理想补充。
  • 《用“经验+资本+国际化”为分布式光伏发展注入新活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2
    • 能源是国之命脉,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强劲引擎。2月21日,一场由民营产业与国有资本联袂主导的分布式光伏变革启幕,旋即引发多方瞩目。推动变革的主角是保碧新能源、越秀产业基金和洛能资本,前者是一家专注于分布式新能源场景投资运营,兼具资产创设能力和资本对接能力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方签署协议,将在股权投资、国内外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筑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资产开发与投资新生态。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民营能源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大有作为。此次通过三方合作,希望能够打破传统产融合作的单向赋能模式,通过‘资本×产业’的深度协同,为分布式光伏产业加速发展提供全新方法论,实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赛道从‘规模竞速’向‘价值重构’的范式跃迁。”保碧新能源董事长李文轩如是说。 让分布式光伏成为全球市场最受欢迎的资产类型 相比当前各类分布式光伏项目,保碧新能源的布局有何独到之处?本次合作又有哪些深意,凭何在业内外引发如此多的关注? “在‘双碳’目标的引导下,能源转型正步入深水区,分布式光伏、特别是工商业分布式发展正值最好的时机。”言谈之间,李文轩着重强调了保碧新能源对分布式产业前景的肯定与信心。“比如近期出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新政,推动产业走向更加规范、更加专业,也带动分布式工商业项目回归商业性的本质,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极大利好。” 如其所言,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发展形态,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能源转型的生力军。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在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再次成为新增分布式装机的主要类型。政策引导加上市场驱动,给参与者带来更多机会,反过来也带动行业自身不断突破。 李文轩介绍,此次三方合作不仅是一场资本与产业的“核聚变”,更希望通过强强联合,推动分布式光伏定义成为一个全新的绿色资产。“像房地产、物流、数据中心等都是常见的资产品类,同理,新能源电站、特别是其中的分布式,也能够作为广泛受到市场欢迎的资产,而不止是一个项目。在提供绿色电力的同时,其还可以带动资产管理规模增加,促进全行业实现更大规模、更可持续的有效运行。因此,我们要抓住政策、市场等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基于此,三方将探索开展股权投资合作,聚焦绿色能源、智慧低碳等领域,协同挖掘优质资产,并拟在海外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布局升维。“以‘资本底盘+场景应用+全球化接口’的立体架构,重新定义产业价值链,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式解决方案。”李文轩进一步表示,本次合作不仅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也为全球投资者开辟了可持续投资的新渠道,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东方智慧新动能的同时,更将推动绿色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主流化进程,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步伐。 把分散的屋顶资源转换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 推动分布式光伏从“项目时代”走向“资产时代”,可谓开启了定义行业新的2.0阶段,未来甚至将重构分布式光伏生态。创新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保碧新能源日积月累的思考与实践作为强支撑。 在李文轩看来,要让分布式光伏真正成为广受认可和欢迎的绿色资产,尚需解决合规性、收益稳定性和可复制性三重核心问题,从而将分散的屋顶资源转换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同时完成了‘三性’,这些资产才可具备广泛流动性,才能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实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赛道从‘规模竞速’向‘价值重构’的范式跃迁。 结合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面临的三大痛点,李文轩进一步展开详解,“首先要解决附着性。分布式光伏依托企业、园区等各类建筑屋顶而建,相当于一个依附型资产,需要将其合规化。也正因此,我们非常关心已有原始资产及附着资产的合规度,必须解决附着性问题,否则分布式光伏作为资产的合规度就无从谈起。” 其次要解决分散性问题。李文轩坦言,受限于分布式光伏单体项目规模,以及不同项目分散在各地、各行业的现实,场景碎片化与资本规模化难以兼容,还给运维等日常工作出了难题。而作为一家专业的新能源资产开发、投资和运营平台,保碧新能源创新性借助数智化平台、数字化手段,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进行精准的投资测算和高效的资产运营,并实现所有项目的全环节管理,可查可视可追溯,让原本分散的项目尽在科学高效管理之中。 另一痛点则是如何精准判定企业资质,也就是存续经营度的问题。为此,保碧新能源凭借搭建专业、多元的人才梯队,在创造价值、识别问题、提供建设性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保碧能够充分配合企业节能降碳需求,定制化设计并提供节能降碳服务,在持续稳定供应绿色电力的同时,充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事实上,这次是越秀产业基金在工商业分布式领域布局的首次合作。我想,这些宝贵经验正是保碧新能源被其看好的优势所在,我们也非常愿意与更多行业同仁进行分享。”李文轩称。 在全球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打出“保碧样板” 有思路、有创新,而实践才是最终检验一切的标准。2023年以来,保碧新能源已完成超过1.3GW的分布式资产开发,落地数百个项目,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在贵阳,联合贵州吉利汽车打造21MW分布式光伏项目,已成为汽车产业链清洁能源建设样板;在南京,为西门子“灯塔工厂”打造的工商业储能项目,助力降低电费支出,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提高能源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化资源配置;在珠海,与沙特FAS新能源联袂打造的普伊特5.62MW屋顶光伏分布式项目,帮助厂区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该项目也成为沙特FAS新能源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为客户提供更加经济、智慧、可靠的绿色能源,是保碧用行动给出的回答。 “以能源投资作为第一增长曲线,在工商业光伏电站领域,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8—10GW的优质能源资产。为客户提供更加经济、智慧、可靠的绿色能源,既能带来清洁又经济的绿色电力,也能实实在在帮助用户降本增效,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景与承诺。”李文轩透露,在此基础上,保碧新能源还将广泛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并将其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乃至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我们这样的能源企业好似毛细血管,同样可以深度参与其中,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了中国工商业场景经验为模板,更进一步的目标已然清晰:以资本+产业“双螺旋”协同模式为全球分布式光伏发展提供方法论,在全球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打出“保碧样板”。“世界光伏看中国。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发展看保碧,并且把自己在国内发展分布式光伏资产的经验带去海外,重新定义全球市场最受欢迎的资产类型。”李文轩介绍,保碧新能源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东、大洋洲等地区拓展布局,按照规划加速全球能源体系向零碳跃迁,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把中国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经验带到更多国家,保碧新能源十分愿意扮演其中的桥梁,我们有信心、有实力。”李文轩语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