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影响因素现况研究》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26
  • 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规范用药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孕产妇及57名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否合理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HIV感染产妇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率为65.87%(110/167);其中方案选择合理率为88.02%(147/167),产时用药合理率81.37%(131/161),依从率为87.42%(146/167)。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诊时间(OR=2.617;95%CI:1.184~5.783),是否在阻断定点机构分娩(OR=0.064;95%CI:0.007~0.607),民族(OR=0.344;95%CI:0.162—0.730),是否知道服药阻断的目的(OR=6.843;95%CI:1.449—32.312),以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够,5个关键知识点(母婴阻断目的、不按要求服药后果、各方案疗效、CD4高低与选择方案的关系、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正确认识率为47.72%(136/285)。结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总体水平不高,受医患双方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
  • 原文来源:http://www.pubhealth.org.cn/magazine_data/zhyf2009/0904pdf/090403.pdf
相关报告
  • 《抗病毒治疗在阻断艾滋病传播流行中的作用》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2-04
    • 据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报告: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流行模式呈多样化[1]。从1981年艾滋病首次被发现至今的30年间,人类在艾滋病疫苗、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进展。2007 年,随着被认为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研究,Merck 公司以细胞免疫为主的腺病毒重组疫苗Ⅱb 期临床实验宣告失败,整个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进入了低谷,在短期内看不到疫苗研制成功的希望[2-3]。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虽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也遇到医学实践与社会文化脱节的问题,如用KABP的方法研究女性性工作者的安全套使用率,由于高危人群所处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被剥削、被污名化导致知识(Knowledge) 、信念(Belief)、 实践(Practice)分离的现象[4]。由于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HIV的复制,很多观察性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新发感染[5-7],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抗病毒治疗在阻断艾滋病传播流行中的作用。
  • 《The Lancet HIV:终身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或能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12-26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坦桑尼亚的HIV垂直传播率较高,高达11%,尽管感染HIV的孕妇对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接受率为84%。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HIV上题为“Vertical HIV transmission within 18 months postpartum among women on lifelo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HIV in Dar es Salaam, Tanzan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几乎完全降低了母亲将HIV病毒传播给后代的风险,即使在坦桑尼亚这样一个HIV高发的低收入国家也是如此,这一研究发现或为实现WHO关于消除HIV母婴传播的目标带来了一定的希望。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在坦桑尼亚的HIV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中,有11%的后代会在子宫内、分娩时或通过母乳感染HIV,但根据最新研究显示,这一数字很可能在现实中要低得多;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来自达累斯萨拉姆市超过1.3万名HIV阳性的孕妇进行分析,这些女性在2015-2017年间通过妇产科护理接受了抗病毒疗法,研究人员在其分娩对其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追踪,即当大多数女性停止母乳喂养时。当研究人员分析这些女性所生育的后代时,他们发现,在超过1.3万名孩子中,仅有159名孩子在1.5岁时感染了HIV,考虑到误差范围,这意味着其感染的风险仅有1.4%。 研究者表示,在孕晚期寻求护理或HIV晚期的女性中,其后代发生感染的风险会是两倍以上,相反,那些在怀孕时已经接受过HIV治疗的女性中,其后代发生感染的风险仅有0.9%。研究者Goodluck Willey Lyatuu说道,从原则上来讲,利用现代抗病毒药物能完全阻断HIV从母亲传播到后代机体中,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一点在非洲HIV感染率较高的低收入国家中尚未得到证明。WHO的目标是消除HIV感染的母婴传播通道,自从2012年以来,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建议,包括所有感染HIV的孕妇都应该开始进行终身的抗病毒疗法,这或许就会让母婴之间感染的风险在资源匮乏的国家开始发生急剧下降的趋势。 然而,改进HIV的早期诊断,优化随后的措施并未年轻母亲提供专家支持依然很重要,这项研究或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挑战在第资源卫生系统中或许是非常典型的,比如不完整的随访和数据缺失,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与HIV相关的污名化)很少或从未进行过常规调查。研究者表示,这是非洲发表的关于HIV母婴传播风险最大的一项队列研究,其中对婴儿的追踪调查直至其母乳喂养期结束。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坦桑尼亚城市地区的常规护理环境中,提供终身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WHO的B+方案建议)或能将HIV感染孕妇的疾病垂直传播风险降低到2%以下,当然这仍然需要科学家们改善HIV的及时诊断以及关于抗逆转录病毒的接受情况,并优化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的后续行动和婴儿HIV检测的接受情况。 原始出处: Goodluck Willey Lyatuu,Roseline Urrio,Helga Naburi, et al. Vertical HIV transmission within 18 months postpartum among women on lifelo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for HIV in Dar es Salaam, Tanzan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HIV (2022). DOI:10.1016/S2352-3018(22)00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