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印第安人坚果消费对2型糖尿病、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收缩压的影响: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8-05-30
  • 该研究旨在探讨腰果坚果对2型糖尿病亚洲印度人血糖,体重,血压和血脂的影响。在一项平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300名成人患有T2DM [平均值±SD年龄:51±9.3岁;体重指数(BMI; kg / m2):26.0±3.4; 55%的男性]被随机分配接受意见,以遵循标准的糖尿病饮食(对照)或类似的建议加30克腰果/ d(干预)12周。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参加者的收缩压从基线到12周的降幅更大(-4.9±13.7,相比-1.7±11.6 mm Hg; P = 0.04),血浆HDL胆固醇水平升高更多(+1.7±5.6与+ 0.1±4.6mg / dL相比; P = 0.01)。各组之间在体重,BMI,血脂和血糖变量方面没有差异。等离子体油酸浓度和坚果,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自我报告饮食摄入量表明,与坚果消费量相当。印度人用T2DM补充腰果可以降低收缩压和增加HDL胆固醇浓度,对体重,血糖或其他脂质变量没有有害影响。该研究在CTRI / 2017/07/009022在印度的临床试验注册处登记。

相关报告
  • 《提高对初榨橄榄油、坚果、豆类、全谷物和鱼类的摄入量可以改善人体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殷小溪
    • 发布时间:2019-03-01
    •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增加对心脏保护类食物(初榨橄榄油、坚果、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鱼类和葡萄酒)的摄入是否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的改善有关。 本研究评估了296名高心血管风险受试者1年食物摄入变化与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榨橄榄油(10g/d)和全谷物消费量(25g/d)的增加与胆固醇外排能力的增加有关(分别为+0.7%,P = 0.026和+0.6%,P = 0.017)。坚果(30g/d)和豆类(25g/d)摄入量的增加与对氧磷酶‐1活性的增加有关(+12.2%,P = 0.049, +11.7%, P =0.043)。豆类摄入量的增加也与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活性的降低有关(-4.8%,P = 0.028)。鱼类摄入量的增加(25g/d)与对氧磷酶‐1活性的增加(+3.9%,P = 0.030)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活性的下降(-1.6%,P = 0.02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1.1%,P = 0.039)以及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的功能(胆固醇外排能力,-1.1%,P = 0.010)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橄榄油、坚果、豆类、全谷物和鱼类(通过常规饮食可获得)的摄入量增加与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改善有关。
  • 《胰腺外分泌PNLIPRP1甲基化与二型糖尿病和胆固醇代谢相关》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4-11-21
    • 我们假设二型糖尿病(T2D)通过(epi)遗传机制使患者易患胰腺外分泌疾病。我们研究了141名供体外分泌胰腺的甲基化组(使用甲基化基因芯片),评估了T2D的影响。T2D的一项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腺脂肪酶相关蛋白1 (PNLIPRP1)基因增强子的高甲基化与PNLIPRP1表达降低相关。PNLIPRP1无效变异体(在英国生物银行的191,000名参与者中发现)与高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在111名供体中使用2.5M SNP Omni阵列的孟德尔随机化揭示了T2D是PNLIPRP1超甲基化的原因,而pnliprp 1超甲基化又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原因。额外的AR42J大鼠外分泌细胞分析表明,Pnliprp1敲除诱导腺泡-导管化生(一种已知的胰腺前癌症状态)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被他汀类药物逆转。这项(epi)遗传学研究表明PNLIPRP1在人类代谢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对胰腺疾病具有潜在的意义。 文章亮点 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以确定胰腺二型糖尿病(T2D)的表观遗传变化。 这项研究解决了T2D是否诱导表观遗传变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T2D患者更容易患胰腺疾病。 我们发现PNLIPRP1基因甲基化与T2D相关,并确定了该基因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 这项研究对胰腺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