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量子点技术可以推进量子电流标准》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3-01
  • 近日,日本NTT公司和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通过使用量子点成功创造稳定可靠的电流,在开发量子电流标准方面迈出了一步。这项研究通过确保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则是一致的,并可用于同时为更多设备供电,从而提高当前的比较和乘法技术,从而对改进精确测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涉及高级研究工程师(AIST)Shuji Nakamura、首席研究员Nobuhisa Kaneko、高级特聘研究员(NTT)Akira Fujiwara和特聘研究员Gento Yamahata之间的合作。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同行评审科学期刊《Nano Letters》上,可以在这里访问:具有百万分之一水平不确定性的太赫兹操作硅泵的普遍性和倍增性。

    超精密测量技术在微制造、物理和化学等领域越来越重要。为了测量这些电流,使用了“电流标准”。如量子霍尔电阻标准和约瑟夫逊电压标准所示,该标准是通过利用量子力学现象连接电阻器和电压源来实现的。

    这些标准通过欧姆定律联系在一起。然而,挑战在于,随着电流变小,测量的相对不确定性增加。这是精确测量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纳安或更小的测量。NTT和AIST致力于应对这一挑战。这项研究和开发得到了日本科学促进会(JSPS)以及使用单电子控制开发量子标准和极限测量技术的支持。

    NTT和AIST专注于单电子器件和精确电流测量技术,以对小电流进行精确测量。与此同时,NTT正在使用硅量子点2制定当前标准,开发最准确的电流产生技术。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将NTT的硅量子点器件与AIST的精密电流测量技术相结合。他们比较了两个独立的硅量子点通过的电流,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这两个量子点的不确定性约为4×10^-7。通过将两个电流相加,他们成功地将电流增加了一倍,同时保持了较小的不确定性。这种精确的电流产生技术和电流比较技术将成为纳米安培以下微小电流测量的“标准”,并有助于提高半导体微制造、化学测量和辐射测量中的电流测量精度。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NTT和AIST的科学家使用先进的微制造技术制造了两个微小的硅量子点(元素A和元素B),每个量子点的尺寸都只有几十纳米。这些装置是在NTT制造的,精确的电流测量是在AIST进行的。为了产生电流,首先向两个栅极施加负电压,在硅导线中产生量子点。然后,通过向其中一个栅电极施加正电压,硅线中的能垒降低,将电子引导到量子点中。通过调整电压,一系列操作不断地一个接一个地转移电子,产生电流。实验中显示的实际结果揭示了一个区域(电流平台),在该区域中,尽管电压发生变化,电流仍保持恒定。

    NTT公司(NTT)和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的合作代表了量子电流标准发展的重大进展。通过成功地利用硅量子点来产生稳定可靠的电流。研究人员解决了精确测量技术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极小电流。这一成就不仅确保了微观世界基本规则的一致性,还具有同时为多个设备供电的潜力,为当前比较和乘法技术的进步铺平了道路。

相关报告
  • 《日本AIST开发出世界最高精度比较和控制多个硅量子点产生微电流的技术》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1-24
    • 近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物理测量标准研究部门量子电气标准研究小组主任研究员、物理测量标准研究部门首席研究员,与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特别研究员共同为了实现量子电流标准,成功地在多个量子点元件中产生了不确定性小的电流。 电流由每秒流过的电子数决定大小。在这项技术中,通过纳米加工制作的尺寸为数十纳米(纳米为1的10亿分之一)左右的单一电子元件硅量子点,“一粒一粒”控制电子。本次实验组精密控制了两个不同的硅量子点,每秒钟携带10亿个电子产生微小电流。其结果,不管元件的不同,成功地产生大小一致的恒定电流,2个电流值为电流整体的4×确认了10-7以下的相对不确定性一致(这意味着在各元件每秒携带的10亿个电子中,元件间的差异只有400个)。另外,通过将两个硅量子点并列组合,在保持相同程度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也成功地产生了2倍的电流,确立了作为量子电流标准所需的电流范围的扩展技术。这个精密的电流发生技术和电流比较技术作为纳米安培以下的微小电流测量的“标准”有用,为半导体微细加工和化学测量,放射线测量等电流测量高精度化贡献。 该技术的详细情况于2023年12月20日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中。
  • 《PQShield公司推出首款符合NIST标准的后量子密码学标准的硅测试芯片》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4-10-20
    • 近日,PQShield公司开发了第一款功能齐全的后量子密码学(PQC)硅测试芯片,使NIST PQC标准在行业内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该测试芯片配备了PQShield的PQPlatform IP,可以对功耗、性能和侧信道分析(SCA)对策进行实际测试。该芯片的固件可以持续更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标准或增强安全性的需求,以抵御侧信道攻击,从而为未来的PQC开发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芯片中还包含RACCOON数字签名方案,这使得它可以在硅中进行首次后量子安全性测试。 PQShield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款功能齐全的后量子密码学硅测试芯片,以支持遵守新的NIST PQC标准。根据发布的信息,随着行业从准备转向满足合规性要求,该测试芯片为半导体供应商提供了实施安全 PQC 解决方案所需的工具。这使得在实际环境中对功耗、性能和侧信道分析(SCA)对策进行详细评估成为可能。 正如该版本中所概述的那样,该测试芯片嵌入了PQShield的PQPlatform IP,使其为平台安全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些集成组件通过固件更新提供了灵活性,使其更容易适应不断发展的标准或提高对侧信道攻击的抵抗力。随着后量子密码学从概念走向实际部署,这种硬件和软件共同设计的方式为半导体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具包。 PQPlatform IP包括一系列专用功能,每个功能都针对特定的加密需求量身定制:PQPlatform-Hash是一种后量子硬件加速器,针对基于哈希的签名方案(如LMS和XMSS)进行了优化,为嵌入式设备中的签名生成和验证提供支持,尤其是在需要高吞吐量的情况下。PQPlatform-Lattice增加了对基于晶格的加密技术的支持,包括ML-KEM和ML-DSA,使用PQShield的固件以最小化区域占用和可选的侧信道电阻提供后量子安全性。PQPlatform-CoPro使用PQC操作和可选的侧信道对策将后量子密码学集成到现有的安全子系统中,所有这些都由PQShield提供的固件管理。PQPlatform-SubSys是一个加密子系统,可独立处理后量子签名生成、验证和安全密钥建立等任务,从而将这些任务从主系统处理器中剥离。 PQShield的工程副总裁Graeme Hickey强调了这种转变的重要性:“它不再是一个PoC或研究项目;它现在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我认为我们会看到行业和公司对希望找出如何解决后量子问题的兴趣将持续增加。 据PQShield称,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包含RACCOON数字签名方案,这是一种专为后量子环境设计的抗侧信道攻击和掩码友好的解决方案。这是RACCOON在硅片中的首次实施,为测试和分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随着对PQC合规性需求的增长,PQShield的测试芯片为希望保护其系统免受潜在量子威胁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通过提供这项技术,PQShield使企业能够在其硅产品中评估和实施后量子加密解决方案,从而支持长期安全性的需求并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