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6
  •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8月22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达到91.4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电力天路”格尔木至拉萨直流工程自2011年投运以来,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提升输电系统双向输送能力,输送功率现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最高600兆瓦。

    “今年6月1日起,西藏再次开始向青海反送富余水电,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达780余万千瓦时。这是工程投运以来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李晓明说。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

    李晓明介绍,近年来,在不断强化青藏联网工程运维管理水平的同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通过串补工程、调相机系统等新技术着力提升青藏联网工程线路输送能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不仅确保了丰水期“藏电外送”、枯水期“送电进藏”,而且提高了西北电网及柴拉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缓解了柴达木盆地新能源消纳问题。

相关报告
  • 《“电力天路”,送电破2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2
    •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送电突破200亿千瓦时。 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12年,双向累计输送电量达到200.4亿千瓦时 。其中,由青海向西藏送电113.4亿千瓦时,由西藏向青海反向送电87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自2015年开始,青藏联网工程这条能源大通道以西藏地区每年水电丰水期“藏电送青”、枯水期“青电入藏”的规律特性源源不断输送电能,输送电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工程年输送电量由工程投运次年的6.5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28.3亿千瓦时。2024年,青藏联网工程将迎来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在前期已建600兆瓦换流容量的基础上再扩建600兆瓦,大幅提升工程正反向输电能力。   青藏联网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运,工程架起了连接青藏的“能源大动脉”,西藏电网通过青海电网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冬季缺电和夏季水电消纳难的矛盾得到解决。
  • 《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累计突破70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06
    • 云南省西电东送电量累计突破7000亿千瓦时。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报道, 自1993年云南向广东送电以来, 截至2018年4月3日, 组织云南向广东、广西送电量累计突破7000亿千瓦时, 达到7003亿千瓦时, 相当于为广东、广西减少标煤消耗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二氧化硫28.7万吨, 为实现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互利共赢作出了积极贡献。电力已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西电东送极大带动了省内电力工业的发展, 2017年电力生产和供应对云南省GDP的贡献率已超过8%。   云南是西电东送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省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云南已建成以水电为主的优质能源基地, 8条直流、2条交流通道向广东、广西送电, 最大送电能力2865万千瓦, 较送电之初的25万千瓦增长115倍, 年输送电量较最初的5.5亿千瓦时增长225倍。2016年, 云南西电东送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 首次超过省内售电量。2017年云南西电东送电量首次突破1200亿千瓦时, 达124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9%,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