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 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超52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30
  • "电力天路" 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超52亿千瓦时发布时间: 2018-05-30 来源: 新华网大中小新华社西宁5月26日电 (记者邓万里、骆晓飞)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5月24日、青藏联网工程已累计向西藏输送电量52.1亿千瓦时、青海电网累计接纳藏中电网外送电量17.4亿千瓦时。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 是 "西电东送" 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 冬季缺电、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   2011年11月, 青藏联网工程的正式投运, 实现了西藏电网与西北 (青海) 电网的联网, 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为保障联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年检工作, 提升线路及设备的健康水平, 提高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西藏即将进入丰水期之际, 今年的年检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 预计持续到6月15日。这次年检期间, 将同时开展青海海西至主网输电通道能力提升工程, 保电、验收与检修作业需要同步开展。

相关报告
  • 《“电力天路”,送电破20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2
    • “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送电突破200亿千瓦时。 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12年,双向累计输送电量达到200.4亿千瓦时 。其中,由青海向西藏送电113.4亿千瓦时,由西藏向青海反向送电87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自2015年开始,青藏联网工程这条能源大通道以西藏地区每年水电丰水期“藏电送青”、枯水期“青电入藏”的规律特性源源不断输送电能,输送电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工程年输送电量由工程投运次年的6.5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28.3亿千瓦时。2024年,青藏联网工程将迎来直流二期扩建工程,在前期已建600兆瓦换流容量的基础上再扩建600兆瓦,大幅提升工程正反向输电能力。   青藏联网工程于2011年建成投运,工程架起了连接青藏的“能源大动脉”,西藏电网通过青海电网实现与全国大电网互联互通,西藏地区长期以来冬季缺电和夏季水电消纳难的矛盾得到解决。
  • 《“电力天路”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26
    •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8月22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达到91.4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电力天路”格尔木至拉萨直流工程自2011年投运以来,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提升输电系统双向输送能力,输送功率现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最高600兆瓦。 “今年6月1日起,西藏再次开始向青海反送富余水电,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达780余万千瓦时。这是工程投运以来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李晓明说。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 李晓明介绍,近年来,在不断强化青藏联网工程运维管理水平的同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通过串补工程、调相机系统等新技术着力提升青藏联网工程线路输送能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不仅确保了丰水期“藏电外送”、枯水期“送电进藏”,而且提高了西北电网及柴拉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缓解了柴达木盆地新能源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