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占比达81%!182组件成为光伏市场主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7月21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 2022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线上研讨会”举行,对2022上半年光伏行业发展情况作了回顾并对下半年形势进行展望。研讨会指出,随着大尺寸组件市场需求增加、应用场景增多、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大尺寸组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在央国企光伏组件招标中,182组件占整体中标量的比重达81%,成为主流。

    央国企占据头部阵营

    纵观上半年,招标企业前十位均为央国企,合计招标量达71.1GW,占比达82.1%,表明央国企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转型的中流砥柱。其中,华电以15GW的招标规模处于领军地位,国电投等五家央国企以8-10GW的招标规模处于第二梯队,广东能源等7家地方能源企业高于1-3GW的招标规模处在第三梯队。相比2021年,一、二梯队的央国企招标规模都跃升了一个历史性台阶,第三梯队的招标规模整体也呈现量级上升,持续强化光伏发电的新能源投入,以创造领先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劲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5月,在央国企光伏组件招标中,166组件产品占比仅为8.1%,182组件占比整体中标量的比重达81%,400W以下功率组件逐步淡出市场。此外,凭借更高的发电量优势,双面组件的市场占比快速提升。182组件81%的中标占比显示出其强劲的市场表现力,在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央国企产品可靠选型偏好等多重利好因素促动下,预计182组件下半年将有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无独有偶,5-6月,国投集团等央国企的招标公告明确要求仅限182尺寸电池投标,这些项目的属地气象与地形条件对组件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招标单位综合考量排布灵活、重量适中、应用场景丰富、LCOE成本较低等多重因素,以此约束招标范围,从而确保从产品端保障地面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近两月,仅限182产品或限制超大板型投标的项目累计规模达14.2GW,占近两个月整体招标规模的近60%,占上半年招标总量的16%。在市场需求趋势的引导下,部分210组件制造商顺势加入到182阵营中来,以182产品进行投标,提升产品市占率。

    央国企偏爱500-580Wp功率段

    依据招标(可统计产品功率)数据统计显示,1-6月,500Wp以下小功率组件招标规模份额仅占3.1%,较去年23%的占比份额出现断崖式下降。随着光伏企业不断刷新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用户端对组件功率增大的需求趋势已尽显。同时,大组件功率的分化态势也量差显著,500-580Wp的组件招标规模份额仅2022上半年已占比88.5%,较2021年全年73%的占比份额增长15.5%,而580Wp以上的超大版型组件的招标规模份额较2021年仅增长4.4%。N型组件产品上半年招标规模份额占比为2.8%,虽较2021年全年0.6%的占比有小幅增加,但占比整体份额仍非常有限,预计还需较长时间验证。

    在招标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500Wp-580Wp功率段倍受央国企招标偏爱。尤其近两个月内,包括中广核新能源等多家央国企集采项目招标明确限制P型组件的功率不超过560W,多个标段限制超大板型组件参标,以确保大型地面电站安全,稳健实现绿色转型。

    随着全球减碳进程加快和多场景应用空间不断打开,以182尺寸为代表的大尺寸组件将给全球终端市场带来更大价值。(仲新源)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2/07/21/detail_20220721125580.html
相关报告
  • 《功率高达625W:晶澳n型182组件全球首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23
    • “破局而生 恰时至美”。5月18日,晶澳DeepBlue 4.0 X(基于n 型钝化接触技术)系列组件全球首发。   顺势而为——n型技术182尺寸的领先之作 晶澳此次推出的DeepBlue 4.0 X系列组件,基于n 型钝化接触技术研发而成,采用182mm硅片,包含54/72/78三版型,其中78片版型最高功率 625W ,组件效率突破22.4% ——该系列产品可谓晶澳顺势而为的前瞻之作。 现今,虽p型电池已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但随着光电转换率天花板的日渐接近,降本速度日渐缓慢,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的需求。行业亟需一种更新的技术,打造更新的产品,满足平价时代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诉求。n型产品凭借相较p型产品高转换率、高双面率、低温度系数等优点,成为了行业的共同选择。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贾锐曾表示:现在,n型电池呼声很高,主要是其具备高效率优势,和p型PERC电池形成了明显的效率代差(达1%以上)。应当说,国内已开启了n型电池的时代。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表示,2022年n型电池有望快速放量。 随着n型电池的迅速发展,n型组件成为行业需求。 晶澳DeepBlue 4.0 X基于n 型钝化接触技术而生,其无疑更为符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满足行业更高效的基本诉求。 现今n型产品为行业多企业所布局,根据行业统计,目前已有十多家光伏企业布局了n型产能。预计到2022年底,n型总产能有望超过40GW。在日前结束的Intersolar国际光伏展中多家实力组件企业展出n型产品。 在中核汇能、国家电投、中广核等集采招标中,皆有单独n型组件招标。 在坚持n技术的同时,DeepBlue 4.0 X采用182mm硅片更为符合现今市场寻求。截止4月中旬,依据各中标单位招采信息、三方机构公示数据等不完全统计,光伏组件的集采总量合计约63GW,182组件的集采量份额占比71.6%。 高达625W的功率,更为符合风光大基地的需求。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无疑为高效率高功率组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空间。 破局而生——更低度电成本的独家之作 DeepBlue 4.0 X系列组件,采用 n 型高效双面电池 Bycium+,量产效率>24.8%。其更为符合现今行业增效的诉求。 相关数据显示,在无光致衰减效应(LID Free)方面,n型产品首年衰减 1%,年度衰减率 0.4%,30年线性功率输出质保。常规 PERC 双玻产品首年衰减 2%,年度衰减 0.45%。经测算,优异的衰减特性为DeepBlue 4.0 X全生命周期30年内带来发电量增益高达1.8%。 在低温度系数方面,n型技术产品温度系数为-0.30%/℃,PERC 产品则为 -0.35%/℃。 高温环境下,结合优异的温度系数和较低的工作温度,n型组件发电量比p型PERC高2%左右。晶澳联合 TÜ V 北德在 CPVT 银川国家光伏户外实证基地一年期的实证结果显示,典型晴天下,n 型组件比 p型 PERC 组件工作温度低 1℃左右。 同时在双面率方面,使用 n 型技术产品相比常规 p 型技术产品双面率高 10%左右 ,为 80%。理论结合 PV SYST 模拟分析,双面率差异带来的n型产品功率输出高约0.9%,地面反射率不同,项目安装形式不同,增益有所不同。 优异弱光响应特性,Bycium+具有更优异的内阻设计,更高的少子寿命,所以弱光响应更好,在辐照度低于600W/㎡的早晨或傍晚等情形下,相对于p型PERC组件,经测算,DeepBlue 4.0 X 的弱光发电综合增益约有0.2%; 晶澳与TÜV北德在银川实证基地年度实证数据显示(2021年2月~2022年2月), 与传统 p 型技术相比,n 型产品单瓦平均发电量高约 3.9%。 基于n型产品的诸多优势,再结合晶澳自主研发高密度、高可靠性的GFI技术(即零间距柔性互连),通过 “圆焊带和特殊缓冲设计”,完美实现“零间距无隐裂”等核心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组件的功率,同时确保组件长期发电性能稳定、可靠。 在客户价值方面,相比于目前主流超大电流 p 型光伏组件,DeepBlue4.0 X组件有着更优异的表现,以迪拜100MW为例进行测算,结果显示BOS 成本可降低2.1%,LCOE 成本可降低 4.6%,进一步诠释了“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产品设计逻辑。 更优产品,被更多选择。对于 DeepBlue4.0 X组件未来的产能,晶澳方面表示,2022年底产能6.5GW,2023年储备产能15GW。 破局而生,恰时至美。DeepBlue4.0 X组件将成为打破效率禁锢的利器,展现科技之美、技术之美。
  • 《大势已至,182将成为光伏电池厂最佳选择》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31
    • 9月,隆基超高功率组件Hi-MO5首块产品在咸阳隆基乐叶厂区下线,500W+组件全面进入量产,产能落地加速。紧接着,该公司与特变新疆新能源公司签订协议,将为特变地面项目供货182组件Hi-MO5共计103MW; 10月,晶澳科技182组件首批出货发往陕西铜川的项目现场; 近日,晶科能源首批采用182电池片的TigerPro系列组件正式出货。 …… 近两个月来,M10联盟三巨头的量产及出货表现颇为亮眼,182组件在市场终端的认可度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多个头部企业深度布局182组件。隆基预计2021年Q1产能达到13.5GW,晶澳预计2021年产能达到20GW,晶科预计2020年Q4产能达到20GW,阿特斯预计2020年底超过2GW,正泰新能源预计2021年Q1产能2.2GW。这些产能数据代表着光伏组件大企业对182尺寸的信心和笃定。 "专业"光伏电池企业应该如何布局?在PERC当道,166mm仍占主流的今天,新进企业或资金实力有限的光伏电池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下一步技术路线?现阶段来看,在尺寸之争不明朗的情况下,部分电池企业倾向于兼容大尺寸来避免风险,换一种角度来讲,新扩产的电池产能全部兼容182规格。但是有无必要都要以210为基准,向下兼容182呢?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估算,182电池若兼容210会导致电池设备成本额外增加10~15%,电池产线毛估会再长20米左右,导致车间面积额外增加5%左右,这会带来持续运行成本的增加,1GW电池产能年运营成本因此要额外高1000万元左右。因此,对于资金并不充裕的光伏电池企业来说,是否直接上210电池设备,需要审慎思考决定。 近日,光伏电池制造商爱旭科技与主推182的某头部光伏组件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合在光伏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们正抱团把企业做大,做强。某行业大佬认为,电池环节投资风险较大,如果能够与头部组件企业联合起来,发展起来则会相对顺利。而组件企业的出货规格又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据行业知名分析机构PVInfoLink的数据显示,近5年,166mm与182mm的需求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且182占比不断提升。 图表来源:PVInfoLink 电池工艺人员对于210尺寸的忧虑更多一些。"不看好210尺寸,因为现阶段210mm电池的良率存在问题,182mm产品工艺跨度更小,现有设备和工艺成熟度更高,因此新配或者升级产线的难度和成本更低,产品良率更为正常。"某技术人员表示,现有的工艺水平,182mm电池相对于210电池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