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Jianhua Yu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human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via induction of granzyme B-mediated tumor cell death的文章。该研究展示了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液体和实体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作者建立了一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和扩增ILC2,扩增倍数高达2000倍,并且通过单细胞RNA测序确认了扩增的ILC2的身份和纯度。扩增第28天的ILC2被作者称为Ex ILC2。Ex ILC2在体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通过分泌颗粒酶B(GZMB)诱导细胞死亡。GZMB通过切割gasdermin E在表达该蛋白的AML细胞中引发焦亡。它还激活caspase-3,独立于gasdermin E表达触发凋亡。细胞毒性需要Ex ILC2与AML细胞之间的细胞接触,尤其是DNAM-1与AML细胞上其配体CD112和CD155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AKT磷酸化和ILC2中负调节因子FOXO1的失活,释放了它们的细胞毒性潜能。
AML患者的ILC2表现出DNAM-1表达降低和细胞毒性减弱,代表了一种免疫逃避机制。然而,在小鼠模型中,一次Ex ILC2的输入显著延缓了AML的进展并延长了生存期。Ex ILC2在体内外表现出与扩增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相当的抗肿瘤效果。相比之下,小鼠ILC2对AML细胞缺乏细胞毒性,突显了重要的物种差异。除AML外,Ex ILC2还在胰腺、脑、肺癌小鼠模型中减少了肿瘤负荷并延长了生存期。且这种抗肿瘤效果在没有毒性或组织炎症细胞分布变化的情况下发生。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类而非小鼠ILC2对血液和实体恶性肿瘤具有强大而广泛的抗肿瘤功能。Ex ILC2的可靠分离和扩增为异基因细胞疗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平台。未来的工作应该探讨重新编程ILC2以进一步增强它们的细胞毒性,同时最小化系统毒性。通过定义人类ILC2的这种先前未被认识到的作用,这项研究扩展了利用先天免疫治疗多种癌症的可能性。